(天津師范大學經濟學院 天津 300387)
根據統計公報公布數據獲知,天津市2018年GDP達到18 809.64億元,比上年增長3.6%,位于全國第六,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9 506元。由此可見,雖然天津市經濟發展趨勢較好,但仍存在居民收入低、消費投資水平較其他直轄市低、居民收入差距大等問題。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京津冀港口聯動,形成以天津港為核心,秦皇島、曹妃甸等港口協同發展的新局面,為天津經濟復蘇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8年1月4日,國家驗收組同意天津港口岸三大港區對外開放。現由北疆港區、南疆港區、東疆港區、大沽口港區、海河港區、大港港區、高沙嶺港區和北塘港區八大崗區組成天津港區。通過查閱2018年天津市統計年鑒整理得出數據,天津港自1978年至今港口貨物吞吐量持續上升趨勢,且自1992年起增長速度不斷加快,1998年增長速度迅速上升,2001年首次超過一億噸的貨物吞吐量,2014年至今增速放緩,貨物吞吐量維持在五億噸左右。天津港集裝箱吞吐量自1978年至今持續上升,1998年集裝箱吞吐量首次達到百萬國際標準箱,且自此開始快速增長。2018年天津市統計公布天津港港口貨物吞吐量5.08億噸,增長1.4%;集裝箱吞吐量1 600.69萬標準箱,增長6.2%。
從現有文獻中得知,港口對城市發展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由于各地發展要素存在差異,因此港口作用機制也存在不同。本部分將利用對1978—2018年《天津市統計年鑒》梳理得出的時間序列數據,衡量一地區產業發展情況首選變量就是生產總值(GDP)。港口發展現狀主要采用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故本文采用天津市第二產業生產總值為被解釋變量,天津港港口貨物吞吐量和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作為解釋變量進行驗證,變量之間的函數表達式為
S=F(T,J)
(1)
(1)式中,S代表天津市第二產業生產總值,單位億元;T代表港口貨物吞吐量,單位萬噸;J代表集裝箱吞吐量,單位萬TUE。因為本文使用時間序列數據,為了克服數據存在異方差的可能性,對所有數據進行對數化處理,處理后的回歸結果與原有協整關系相同。(1)式對數化后,表達式為
lnS=αlnT+βlnJ+μ
(2)
(2)式中的α、β分別為各個變量的參數,μ為殘差項。
為了避免殘差項μ不滿足古典回歸假設,出現“偽回歸”結果。對(3)式進行修正,由于第二產業生產總值存在滯后性,在(3)式中增加滯后期變量,利用eviews6.0進行最小二乘法OLS回歸。
lnS=0.78lnS(-1)+0.13lnT+0.09lnJ+μ
(3)
t=(19.25) (6.22) (4.52)
R2=0.998 6DW=0.834
由(3)式回歸結果,可以看出解釋變量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和被解釋變量第二產業生產總值是正相關關系,兩個變量在1%的水平下顯著。然而也可見DW值等于0.834<2,說明殘差項μ極有可能存在序列正相關性,因此進行Q-statistice檢驗,生成相關圖,在一階的自相關系數和偏自相關系數都超出了虛線(虛線區域內的自相關系數在顯著水平5%和零無明顯區別),則說明本式存在一節序列相關。一階滯后期的Q-statistice對應P值都小于1%,說明在1%的顯著水平下,拒絕原假設,即殘差序列存在一階序列相關,對(3)式進行修正得
lnS=0.56lnS(-1)+0.21lnT+0.24lnJ
t=(6.68) (6.21) (3.70)

(4)
t=(7.42)
R2=0.999 3DW=1.84
根據(4)式回歸結果,可見DW值良好,但由于DW統計量僅檢驗殘差項是否存在一階自相關,為了保證此修正模型可信度高,本文對本回歸結果進行Breush-Godfrey LM拉格朗日乘數檢驗,原假設直到P階滯后不存在序列相關,P為預先定義好的整數,得到檢驗結果,根據檢驗結果可見,F=0.206 576,obs×R2=0.234 879,兩個統計量均遠小于5%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則說明該序列在5%顯著性水平下不存在序列相關,接受原假設。因此該回歸方程的估計結果是有效的,現對最終修正模型(4)式回歸結果進行解釋。天津市第二產業生產總值會受到自身和港口發展的影響。其中,滯后一期的第二產業生產總值對本期影響在1%的顯著水平下,滯后期每增長一單位促進本期第二產業生產總值將增長0.56;港口貨物吞吐量每增長一單位促進第二產業生產總值增長0.21;
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每增長一單位促使第二產業生產總值0.24,港口集裝箱的吞吐量顯著于港口貨物吞吐量。由此得出,天津港發展與天津第二產業的發展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通過上述實證分析得出如下結論,天津港的發展與天津市第二產業的發展具有正相關作用,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每增長一單位都會帶來第二產業生產總值的顯著增長,同時產業生產總值也受到自身滯后期的影響。港口發展與城市產業發展具有相對穩定的因果關系,但港口與天津市產業發展機制仍需要完善。
首先,繼續擴張港口腹地,增強天津港的輻射范圍和增長極,延長港口產業鏈,充分利用天津港現有的所有類別貨物將區域內要素流動起來,發揮資源的聚集能力,發揮各腹地的比較優勢,形成一地一專的模式。由實證分析結果可知,第二產業的發展同樣與自身滯后期存在正相關關系,因此仍需要加強產業發展,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加強現有臨港產業結構的升級,改變原有的技術和管理體系低端化、臨港產業重復度高但不聯系、資源不共享等現狀,推動各省市基礎交通建設,有利于擴大腹地和現有腹地聯系,進而將天津港作為樞紐連接港口內外所有區域。其次,緊緊跟隨“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發揮天津市第二產業的支柱性作用,同時營造良好的天津港的貿易環境,不斷完善天津港與天津第二產業的協調機制,吸引更多的外商從而擴大平臺,將更多具有天津特色的產品和產業文化通過天津港輸送到世界各地。最后,完善天津市產業發展機制,由本文和參考文獻實證分析匯總可知,城市發展同樣可以推動港口的進步,天津市在今后制定發展戰略時,要加大對港口的關注,港口城市在利用港口的區位優勢下,要明確港口在城市發展中的地位,在關注港口吞吐量和集裝箱量的基礎上,更多地關注港口空間結構的完善、臨港產業布局的合理性以及高新技術投入支持等方面。總結來說,就是希望城市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港口在政策及資金等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