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 張偉凇
“站點全覆蓋、代表全進站、人員要到位、制度要健全、活動常態化、意見處理要規范”。這是蕉嶺縣人大常委會結合實際,按照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加強新時代全省人大代表聯絡站工作的指導意見》的有關要求,對代表聯絡站建設提出的新要求,8月中旬,在梅州市率先建成覆蓋縣、鎮、村的代表聯絡站體系。
早在2014年,蕉嶺在全縣8個鎮均建立了鎮代表聯絡室,固定每月25日接待選民和群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運行幾年后發現,群眾前來反映問題并不是很踴躍。究其原因,主要是代表聯絡室都設在鎮里,蕉嶺是山區,很多村離鎮的距離太遠,群眾反映問題不太方便。南磜鎮多寶村村民郭叔表示:“本想建議加大生豬養殖污染整治力度、改善多寶水庫水質,因為到鎮上要坐車二十公里,只能作罷”。常委會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認為把代表聯絡站延伸至村一級,才能更好地為群眾服務。這一想法得到各級人大代表的積極響應。常委會著手開展了一系列準備工作。
7月25日,常委會辦公室印發《關于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的意見》,對代表聯絡站建設提出六方面明確要求。站點全覆蓋。縣級層面設立人大代表聯絡室,鎮級層面將原鎮代表聯絡室統一更名為鎮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村級層面充分利用現有的基層組織活動場所,新設人大代表聯絡站。代表全進站。將全縣664名省、市、縣、鎮四級人大代表全部安排進站。人員要到位。代表聯絡站設站長、副站長、聯絡員。制度要健全。制訂人大代表聯絡站工作制度、工作職責、活動制度、學習制度、接待群眾制度等,統一樣式裝裱上墻。活動常態化。要求每位代表每年進站活動不少于12次,平均每月1次,確保履職活動常態化、制度化。意見處理要規范。鎮人大每月召開一次研判會議,縣人大每季度召開一次研判會議,對需要轉交處理的,根據職責劃分和權限,按照市、縣、鎮三級人大閉會期間代表提出的建議交辦處理。
8月,縣、鎮、村代表聯絡站體系開始運行。全縣各代表聯絡站在一個月內共接待群眾313人次,收集群眾意見建議70條,通過各代表聯絡站(室)召開研判會,整理形成代表建議24件,作為閉會期間代表建議交辦處理,推動解決了一批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比如,梅州市人大代表鐘敬祥通過認真調研和分析,提出《關于增加招收中小學校心理輔導老師的建議》被縣政府采納,蕉嶺從2019年起將招收心理專業背景的老師列入全縣教師公開招聘計劃。縣人大代表何展鋒提出了《關于解決長潭百美村無移動通信信號問題的建議》,縣政府隨后要求移動公司落實加建基站等措施,圓滿解決了山區群眾通訊不暢的問題。
建好聯絡站,更要堅持用好聯絡站。提高代表履職能力是關鍵。為此,常委會推行“十個一”工作法,對各級人大代表的履職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加壓”。每名代表每月進聯絡站室活動1次以上,每名代表每月入戶走訪選民群眾1次以上,站內代表每季度召開研判會議1次以上,站內代表每年參加代表議事會1次以上,每名代表每年在人代會或閉會期間提出建議1件以上,每名代表每年在人代會或其他代表活動中審議發言1次以上,每名代表每年參加集中視察等活動1次以上,每名代表每年參加小組專題活動1次以上,每名代表每年參加集中培訓1次以上,每名代表屆內向選民或選舉單位述職1次。履職量化考核的結果將作為下一屆推薦代表資格的重要依據。“履職量化開展以來,每位代表在活動中都要發言,都要下去搞調查研究,向選民述職時才有‘干貨’,代表責任感和業務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廣育村人大代表聯絡站站長黃忠鐸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