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雪梅
(作者單位:太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是馬克思一生的崇高理想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崇高追求。公平正義思想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部分內容。作為首次闡述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正式誕生,其間蘊含的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基本原理不言而喻,但是細細體味其中的小到語言文字再到原理內容,也能發現馬克思公平正義思想的閃現,筆者認為《宣言》中對馬克思公平正義思想的詮釋主要有四方面的內容。
《宣言》很大一部分篇幅在介紹資產者和無產者,這一部分主要從三方面詮釋公平正義思想。第一,馬克思在肯定資產階級的歷史革命作用的同時不忘暗含諷刺之意。馬克思提及資產階級的歷史革命作用,對這部分內容以獨到的見解給予肯定,但是,即便是肯定資產階級的歷史作用,馬克思所用語言也不乏暗含貶義。比如說,“它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于天然尊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1](p403)這句話肯定資產階級廢除了封建勢力,理論上推進了社會歷史的進步,事實上取代封建勢力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現金交易關系,交易完成人與人便沒了聯系,社會顯得冷漠,從“冷酷無情”這個詞可以體現。此外“無情地斬斷”說明,資產階級廢除封建勢力不加以揚棄,采用了“一刀切”。封建社會有可取之處也被資產階級舍棄了,代之以資產者以他們的面貌所構建的社會。第二,馬克思在批判資本主義社會殘酷現實中表明自己的正義立場。“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用一種沒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的和自力掙得的自由。總而言之,它用公開的、無恥的、直接的、露骨的剝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蓋著的剝削。”[1](p403)這段話表明資本主義社會中自尊等人格品質變成可以交換的價值,實際上是抹殺了人的尊嚴。資本主義社會提倡的自由是貿易的自由,到處充斥著利益,反倒將現有的自由也一并廢除了。如果說封建社會對人們的剝削是籠罩在宗教和政治幻想下的剝削,那么資本主義社會對人們的剝削顯得更明目張膽。剝削是不正義之舉。第三,無產階級奮起反抗不公平的待遇映射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公平現象。資本主義社會中機器推廣和社會分工使得工人的勞動沒有任何獨立性。人們變成機器的附屬品,甚至淪為資產階級的奴隸,受著資產者的層層監視,仿佛生活在牢籠之中,完全沒有個人自由。資產階級以營利為最終目的,工人階級的勞動待遇與付出不成正比。資本主義社會里工人難以維持生計,工人的生活境遇越悲慘說明資產者對他們的剝削壓迫越嚴重,這樣的社會顯得更加可惡、不正義。所以,無產階級為爭取權益在不同發展階段對資產階級展開了不同程度的斗爭。可見,如若不是資本主義社會太黑暗,對工人極度剝削和壓榨,百般的不公平,工人豈會奮起反抗現存社會?正是應驗了那句話“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宣言》在揭露、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中被隱藏的不公平、可惡的社會現象時,也不時對一些資產者認為的無產階級所提倡的“個性”、“自由”、“正義”等價值理念存在歪解作有力的回應。《宣言》指出有些人責備共產黨人消滅私有制,實際是消滅了構成個人一切自由、活動和獨立的基礎的財產。馬克思通過解釋雇傭勞動的最低限度的工資,實則這些工資只能維持其生活,維持參與下一次生產,而不會有剩余的東西使人們可以支配別人的勞動。所以,在馬克思那里,雇傭工人占有的這部分東西不僅沒有被消滅反而會被保護,無產階級真正要消滅的是資產階級社會里存在的這種性質,使得工人的存在形同機器,只有工人的存在將能給資產階級帶來利益的時候工人才有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那樣:“工人僅僅為增殖資本而活著,只有在統治階級的利益需要他活著的時候才能活著。”[1](p415)因此,資本主義社會提倡的獨立性不屬于活著的個體,而指的是資本的獨立性和資本的個性。同等的,這樣的社會里的自由也不是個體的自由,而特指貿易買賣的自由。資本家夸大了自由、獨立、公平等價值觀的適用范圍,因而這些價值觀念更像是他們在放大話。資本主義的利己觀念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的基礎上的,在利己觀念驅使下,資本家考慮的是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因而資本主義社會存在“勞者不獲,獲者不勞”的現象就很正常。這樣的利己社會,公平更像口號。《宣言》中也指出,資本主義有一套屬于他們的教育,統治階級用這種教育來麻痹人們,把人們訓練成附屬于社會的機器。馬克思看出了他們的意圖,把資產階級對共產黨人的污蔑進行了有力的回擊,從物質生產到精神產品的生產,一一對這些責難作了回復,并讓世人清晰地了解,資產階級所倡導的獨立、自由、公平等價值觀念的虛偽性。所以共產主義社會正是要去偽存真,消滅私有制,追求真正意義上的獨立、自由、公平。
《宣言》中有相當一部分篇幅在講解同時代的社會主義的文獻,他們所代表的社會主義和馬克思所代表的社會主義存在本質上的差別。
首先是反動的社會主義的三個典型的代表。第一,封建的社會主義的文獻看似貴族不在乎自身的利益問題,把被剝削的工人階級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實則是為了激起同情,拉攏人們,帶有封建性質的剝削和資產階級的剝削一樣,都是對人們的壓迫,并且帶有封建性質的剝削遠落后于資產階級的剝削,兩者都是不正義的行為。第二,馬克思筆下的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揭穿了資產者虛偽的一面,指正了無產階級的貧困、財富分配極不平均等矛盾,從這個角度看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存在正義性,但實際內容上,這類社會主義企圖恢復舊有的所有制關系是不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逆歷史發展潮流被馬克思稱為是不正義的。第三,德國的或“真正的”社會主義在馬克思的描述下帶有引號,可見這種社會主義并不是真正意義的社會主義。德國的社會主義代表著反動著的小市民的利益,并為小市民的丑行披上了合理的、高尚的符合社會主義意義的外衣。實則德國的社會主義演變成了有“野蠻破壞”傾向的反共產主義,這類文獻盡顯卑鄙齷齪,是不正義的。
其次是保守的或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認為資產階級是完美的社會,并不需要無產階級的存在。他們眼中的資產者也是為了工人利益而存在的群體,是合乎情理的。他們給工人階級灌輸要摒棄關于現存社會的可惡觀念,不贊同通過社會革命來消除社會的弊病,主張對社會進行局部的改良。所以對社會改良只是在程度上減輕社會矛盾,并不會根除社會弊病,改良不會觸及資產階級的所有制,不會改變雇傭勞動的實質,工人的生活境遇并沒有改善。實際上他們想通過自己的一套體系,生硬地說明經濟上的改變對工人階級才具有真正的好處,而資產階級是為人們謀取經濟利益的階級,以此讓工人們打消社會革命的念頭。資產階級是為工人利益而存在的顯得很冠冕堂皇,這種欺瞞人們的行為是不正義的。
最后,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文獻,它們產生條件的不成熟性使得空想社會主義對社會的規劃只能是幻想,幻想成分即是不正義。盡管他們聲稱代表無產階級的利益,但是只提倡通過和平的方式挽救深受苦難的工人,企圖通過試驗乃至示范為未來社會開辟道路,由于自身發展的不充分,對未來社會的藍圖很大程度只能是空想,缺乏實踐便難以實現,更不能挽救工人。未經實踐檢驗的設想的正義性是有待考量的。現如今,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歷程從一個側面佐證了當時的空想社會主義的不切實際性以及難以實現性,被歷史所淘汰的空想社會主義也不能代表正義之所向。
馬克思在《宣言》中描述到“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1](p422)這句話可看出馬克思對未來社會的美好暢想。馬克思將未來社會叫做共產主義社會,在那里,人人自由且平等,不存在資產階級社會里的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人的活勞動經歷了一個過程,過去只是作為增殖已經積累起來勞動的一種手段,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中變成擴大、豐富和提高人們生活的手段,勞動不再是人們必須作為謀生的手段,人們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個性”、“自由”由資本的個性和自由,變成共產主義社會中活勞動的個性與自由。人們被公平的對待,生活在一個和諧,正義的社會里。而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需要無產階級要通過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掌握政權,上升為統治階級,在這個過程中要同資產階級作斗爭,同私有制作斗爭。《宣言》中指出資本主義私有制是資本財富在資本家手里的壟斷,隨著大工業的發展,生產資料的集中和生產社會化的擴大,資產階級的所有制形式與資本主義外殼也不相容了,資產階級矛盾加深,更容易被時刻激化。因而,共產黨人要時刻教育工人認識到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對立,帶領無產者與資產者徹底決裂,為消滅資本主義所有制,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作斗爭。即便無產階級取得勝利,公平正義的社會也會經歷一個從低等的正義社會向高等的正義社會發展的漫長的過程。低等的正義社會對應現在的社會主義社會,由于生產力還沒有達到高度發展的要求,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還未極大的豐富,人們仍需按勞分配,此時的公平正義還不是馬克思《宣言》中所描述的完全公平正義的理想社會。真正的公平正義的社會即馬克思所描繪的共產主義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人們的科學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都有了極大的提高,勞動不是舊時的分工,人從繁瑣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變成人們進行自由創造性的活動,每個人都享有自由,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人類實現全面解放。
《共產黨宣言》作為馬克思恩格斯的偉大著作,詳讀其中內容,小到字里行間大到基本原理的闡述,到處透露著馬克思公平正義思想的相關見解。《宣言》中內含的公平正義思想對研究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正義思想有著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