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佳
中鐵二十一局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161
鐵路是我國社會經濟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大型鐵路工程建設存在施工周期長,施工環境惡劣、生產要素流動復雜、參建各方管理體系差異明顯等問題,使得施工質量管理效果不顯著,極易造成質量事故。因此,全面系統的評價大型鐵路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有效性,是減少企業管理成本、提高鐵路工程施工質量的重要基礎。
施工質量管理有效性評價是質量管理的重要環節,是質量持續改進的重要依據,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建立施工質量管理體系,是目前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針對現階段鐵路工程項目建設和運行過程中存在的管理問題,程濤從組織機構管理、質量管理、成本管理、進度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對管理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張曉東等從模糊評價角度,構建了鐵路工程質量評價模型,以堤防工程為實例驗算了模型的合理性。
上述研究梳理了鐵路工程施工質量的影響因素,提出了施工質量評價模型,為提高鐵路工程施工質量管理水平等提供了參考與借鑒。但上述研究僅著眼于鐵路工程施工質量結果的評價。基于大型鐵路工程特征,構建大型鐵路工程施工質量管理有效性評價模型,以期為提升大型鐵路工程的施工質量管理水平提供參考依據。
隨著鐵路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內鐵路交通網統籌開發的不斷完善,大型鐵路工程占比越來越大。相比于中小型鐵路工程,大型鐵路工程的建設周期更長,一般在10年以上;由于工程量較大,工期緊張,因此平行施工的幾率增加,造成施工環境更加復雜、生產資料流動性大幅度增加以及交叉作業頻繁等眾多問題,給施工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施工管理的有效性也會因此而降低。
在分析上述特征的基礎上,遵循評價指標建立的全面、可比較、互異等原則,結合專家意見以及現有研究成果,綜合考慮大型鐵路工程施工準備階段、施工階段、結束階段的作業特點,參考鐵路行業相關質量評定、檢驗、驗收等規范標準,從準備階段工程設計、工程準備;施工階段實體質量、參與單位、外觀質量;結束階段資料驗收、質量檢查這7個方面建立涵蓋25個指標的大型鐵路工程全過程施工質量管理有效性評價體系,見表1。

表1 大型鐵路工程施工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I為施工質量管理有效性的整體評價目標,相應的評價等級結果用B表示,B可通過權重向量A和灰權矩陣R進行確定,

經過計算所得的評價等級結果是B一個1×5的行向量,向量的5個元素分別代表著屬于評價標準的5個評價等級的概率分布,也就是大型鐵路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屬于每個灰色評價等級序號的隸屬度大小。
根據向量元素數值最大的原則確定最終的施工質量評價等級結果,則評價等級結果為:

以西北地區某干線在建鐵路工程為例,評價其施工質量管理有效等級。邀請施工現場5位專家,涵蓋了管理、施工、安全等作業類型,分別對25個指標的質量管理有效情況以及指標權重灰數區間進行打分,收集分值結果進行統計處理。由于分值表篇幅太大,此處不予展示。
根據公式(1)、 (2)對目標I的權矩陣和權重向量進行計算,得到施工質量管理有效性的綜合結果為:

最后,根據公式(3)以向量元素數值最大原則確定施工質量評價等級結果為:

該大型鐵路工程從設計規劃開始,就注重對施工階段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規避。在正式施工階段,在制度上對管理人員進行規范化管理,制定完整的質量管理框架及流程,完善各項質量管理制度,定期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使得該工程自開始施工以來,未出現質量事故或者留著質量事隱患,質量管理的有效性極高。本文通過理論建模確定的質量管理有效性等級與實際情況吻合度較高,這也驗證了建模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以某大型在建鐵路工程為例,進行質量管理有效性綜合評價。結果表明,其施工質量管理有效性等級為“有效”,基本有效以上等級評價結果為0.844,符合實際中該大型鐵路工程施工質量管理情況及管理目標,驗證了評價模型的準確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