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
摘要:隨著市場發展,污水處理廠項目采用BOT+EPC模式,政府通過引進融資能力較強的社會資本和設計施工豐富的總承包企業,參與項目的投資及建設,實現了社會資源最大程度的利用。文章從投資方角度,分析在BOT+EPC模式下,影響污水處理廠投資收益的因素,以及風險管控的措施,以達到預期目的。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project adopts the BOT+EPC model. By introducing social capital with strong financing capacity and general contracting enterprises with rich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he government participates in the invest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and realizes the maximum use of social resour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vestor,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vestment income of 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under the BOT+EPC model, as well as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achieve the intended purpose.
關鍵詞:BOT+EPC模式;污水處理廠;投資管控
Key words: BOT+EPC mode;sewage treatment plant;investment control
中圖分類號:F830.5?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35-0007-02
1? 污水處理廠BOT+EPC模式概述
BOT即“建設、運營、移交”的項目投資運作模式,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工業和生活污水量逐年增大,污水處理行業作為公益性市政公用設施,在城市化增效提速的背景下,普遍存在政府資金不夠的問題,污水處理廠項目BOT運作模式應運而生。項目實施過程中,政府將污水處理項目交由社會資本進行投資、建設和運行,在項目特許經營期滿后移交政府。在項目前期,地方政府委托第三方咨詢企業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對納污范圍的水量、水質進行分析,確定污水處理廠建設規模、處理工藝,及項目總投資。
EPC即“設計、采購、施工”的項目實施模式,污水處理廠特許經營項目采用EPC模式進行建設,能夠充分利用經驗豐富的工程企業,通過優化資源投入,合理壓縮工期,降低建設成本,有效的控制建設期投資,實現項目效益。
2? 污水處理廠BOT+EPC優勢
對于地方政府,面臨著消滅劣質水體的環保督查壓力,而地方財政狀況吃緊,政府對污水處理行業的技術力量缺失制約了自行投資行為,BOT模式的出現正好解決了地方政府的難題,通過招標方式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充分利用社會資本融資的能力,實現低利率貸款,降低投資成本。再通過經驗豐富的EPC總承包企業進行項目建設,能夠整合設計、咨詢、施工的資源,做到優化設計,選取入庫的合格材料供應商,合理壓縮工期,達到三方共贏的目的。
在BOT+EPC模式下,政府方、投資方、總承包方在降低項目成本,實現項目各階段效益的目標是一致的,政府方希望污水處理廠項目及時投產,投資方希望盡快完工實現通水以保障收益,總承包方希望資源優勢極大發揮,以壓縮施工成本,賺取施工期利潤,目標一致性保證了項目的順利推進。
3? 污水處理廠BOT+EPC面臨的問題
3.1 政府方
污水處理廠作為市政公益性項目,涉及地方民生,地方政府部門面臨上級督查壓力,對項目合理工期預計不足,導致投資方面臨極大工期和資金壓力。同時,污水處理服務實行“誰使用誰付費”的原則,出于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考慮,政府意圖以最低的價格引入社會資本進行項目投資,將污水處理服務的費用從使用者部分轉加到污水處理廠投資方,這就與投資方收益率紅線控制的管控要求相背離,相應的談判過程必定對項目推進不利。
此外,政府的重視程度,對項目推進的協調力度也極大地影響著項目推進,如果地方政府無法及時解決項目用地問題,無法協調各部門辦理項目前期手續,則會造成項目開工遠遠晚于預期。
3.2 投資方
污水處理廠項目存在投資大,金融服務行業對BOT項目放款限制條件多等問題,如各階段放款都跟項目手續辦理,施工進度掛鉤,且大額度貸款審批流程長,往往導致資金跟不上工程建設的情況。
在此同時,投資方在與EPC總承包方銜接過程中,水價的問題勢必受制于項目總投資,而項目總投資勢必轉移到EPC總承包方,在水價一定的前提下,投資方需要確保收益,就通過壓縮EPC總承包利潤空間,從而導致三方矛盾綁架在一起。
3.3 總承包方
總承包方作為項目建設期實施者,政府方和投資方的問題都會轉移到總承包方,無法正常開工則有窩工風險,投資方工程款無法到位則限制資源的投入力度,技術誤差則引起項目延期完工或者工程達不到標準,設計的缺漏則會導致總投資概算不足,此外還有難以預料的地質缺陷、水文條件、工程材料的供應等等。
4? 污水處理廠BOT+EPC項目投資風險
對于投資方信譽度不高或者是已投資污水處理廠收益較差的情況,項目投資方融資難度大,融資成本高,從而壓縮了投資方收益空間。建設期風險來源于工程施工進度風險和采購風險,污水處理廠項目靠近城鎮,用地緊張,施工場地狹小,人材機的投入無足夠施展空間,導致資源不可避免的閑置,影響施工進度。采購風險來源于供貨風險,尤其是國外采購設備,供貨周期長,也影響施工進度。運營風險主要是水量無法保障,進水水質超標,造成投資方實際收益較差,運行成本增加較大。此外,該類項目還面臨審計風險,因為項目最終的投資確認需要項目經過審計,并最后落腳于污水處理服務費單價,因為工程建設和工程審計是兩條線,工程審計的證據必須在施工過程中得到確認,并滿足審計要求,如果過程中準備不及時或者不滿足審計要求,則面臨實際發生投資被核減的風險。
污水處理廠項目全生命周期,涉及項目參與方眾多,風險來源有建設、市場、經營、金融、不可抗力等不同類別,管控難度大,由于污水處理廠整體屬于收益較低的公共事業類項目,任何一個風險如果控制不好,都有可能顛覆項目的可實施性。
5? 投資方管控要點
由于項目前期可研等階段的推進由政府推進,投資方在與政府對接項目投資意向,簽署項目特許經營協議之前,需要掌握整體項目整體情況做好風險應對措施。具體:①項目總投資情況,項目的總投資直接關系到項目建設質量的好壞,項目建成后的效果,并關系到設備采購的預算,從而影響整體運行效果。②項目財務指標,具體有項目投資收益率、項目資本金比例、貸款利率等,該類指標直接關系到項目的財務風險承受能力。③項目運營期成本,項目運營期成本重點關注電費成本和藥劑成本,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存在對管網納污范圍進水水質分析不準,水量分析不合理等。可能在滿負荷前,納污范圍內水量不足,但是所有設備都是運轉,相應電力成本是同等發生,在水價測算或者保底談判時需要予以考慮。此外,納污范圍水質分析不準,進水水質變差,導致藥劑投加成本增加,出水水質難以保障等。
5.1 前期風險管控
對于項目有投資計劃,可行性研究階段需要深入對接,做好前期介入并督促細化可行性研究。首先,確保項目總投資滿足項目建設的需要,避免后期EPC總承包方變更索賠項較多,超過可研總投資或者初步設計概算總投資,而概算調整難度很大,并面臨最后項目審計變更索賠無法計入最終總投資的問題,該類風險可能最終由投資方承擔;其次,充分考慮污水納污范圍水量,以及管網滲漏情況,合理預測近遠期處理水量,從而更加準確測算運行期水價,進而簽訂特許經營協議;再次,準確掌握以往年度、近期和遠期水質變化情況,準確掌握進水水質規律及后期變化規律,進而測算運營期成本。如果水量達不到預期,可在特許經營協議中由政府對水量進行兜底,兜底的目的既避免了投資方損失,又可以促進地方政府加大納污范圍內截污納管和管網修復的力度。
5.2 建設期風險管控
建設期投資方做好風險轉移,協調政府和金融服務機構,并充分利用總承包方的建設過程風險承擔能力。污水處理廠項目作為市政公用設備,需要滿足項目所在地生產生活需要,具有社會公益性質,該類項目各級政府和社會關注度比較高,工期要求比較緊,同時因為污水處理按照“使用者付費”的原則,最終投資轉移到排污居民和企業,因此政府對投資控制嚴格,在建設過程中發生的變更索賠,一般要求所做變更經審計確認后計入總投資。因此投資方在建設期要充分利用EPC總承包方的優勢,由總承包方在賺取合理利潤前提下,加強設計管理,做到精細化設計,避免施工過程中出現較多的變更和索賠。在施工過程中加強項目建設管理,合理安排人材機的投入,控制成本,實現按質量、按工期要求完成建設任務的目的。
在與政府部門對接過程中,投資方要爭取最大力度的支持,保障項目建設用地和建設期手續,并在完成建設任務后盡快組織進行竣工驗收,以確保項目進入商業運行取得相應的收益。爭取金融服務機構適當寬松的放款條件,避免出現資金跟不上工程進度的情況。
5.3 運營期風險管控
運營期的費用組要有燃料動力費用、藥劑費用、材料費用、工資福利、維修費、流動資金及其他,除前兩項外其他運營成本可變動幅度有限,對運營成本整體影響不大。投資方在運營期要加強運營成本控制,重點做好電力成本和藥劑成本的精細化管理。
根據進水水量調整設備運行數量和效率,重點關注大功率電氣設備如鼓風機、提升泵等,在保證污水處理質量的前提下降低電單耗。隨著我國污水處理指標的提升,藥劑成本成為可調度最大的部分,污水處理廠運營過程中要關注進出水各項檢測指標的變化,根據指標反饋調整藥劑投加量,既要保證出水達標,又要避免出現過量投加而造成藥劑出現無謂的內耗。同時可以考慮進行藥劑投加裝置的智能化改造,通過計算機根據進出水反饋自動控制藥劑投加,從而最大程度降低藥劑成本。
6? 結語
BOT+EPC模式應市場需要而生,但是從投資方角度來看,項目要實現收益目標面臨一系列風險。如果前期總投資預算不足,對于市政公益類的污水處理廠項目政府調概難度大,額外增加的投資則可能由投資方自行承擔,而無法計入項目總投資并進入水價。建設期面臨工期和融資風險,需要投資方協調政府和總承包方,才能保證如期完工,獲取項目運行收益。運營期面臨運營成本增加的風險。污水處理廠項目從前期可行性研究階段至特許經營期屆滿移交的始終,投資方面臨技術的風險、環境的風險等等,需要投資者從多重途徑化解風險,才能確保項目收益。
參考文獻:
[1]丁德高.基于優化灰色模糊理論的污水廠建設項目評價[D].華南理工大學,2017.
[2]李鵬飛.關于TOT模式下的城鄉污水處理廠經濟效益投資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9(20):190-191.
[3]柯緯,王麗娜.甘南北控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提標改造的設計與運行[J].價值工程,2019,38(17):201-203.
[4]崔鵬.某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的投資風險研究[D].青島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