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飛
摘要:棚戶區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發展工程,還是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工程,本文從政府、棚戶區居民、金融機構、房地產開發企業等四個維度對棚戶區改造的意義以及產生的深遠影響做了剖析,厘清棚戶區改造的意義,對于減少社會貧富差距,緩解社會矛盾,促進人居生活環境改善,對國家經濟跨越中等收入國家陷阱有著重要意義,進而開展理論分析。
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shantytowns is not only a major livelihood project, but also a major development project, or a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promotion proje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impac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hantytowns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government, shantytowns resident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nterprises, and clarifies the significance of shantytowns transformation, so as to reduce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alleviate social contradiction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human settlem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national economy to leap over the trap of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nd then carry out theoretical analysis.
關鍵詞:棚戶區;改造;城鎮化
Key words: shantytowns;transformation;urbanization
中圖分類號:F239.63?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35-0133-03
0? 引言
棚戶區改造由于涉及人群廣,覆蓋面大常常改造后城市煥然一新,新型城鎮化率迅速提高,城鎮化品質提高,同時在建設過程中,帶動建材、家電等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費,拉動投資,貢獻經濟。棚戶區改造滿足了貧困居民改善居住環境的愿望,因此是重大民生和發展工程。此外為各類企事業單位提供發展機遇,因此對于棚戶區改造參與各方均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棚戶區改造,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不僅能圓棚戶區居民一個“安居夢”,也能為實現“中國夢”積攢正能量。
1? 對政府的現實意義
棚戶區改造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惠民利民的重大舉措,具有長遠的社會效應,也是地方政府業績的一種體現。由于大多數棚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依靠自身經濟實力無法購置商品房或重建舊房,因此不能享受國家提出的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政府通過住房補貼方式和建設并提供廉租房的方式,實現了棚改居民在花較少錢的情況下,從惡劣的居住環境搬出,進入良好的環境居住,美好生活的獲得感顯著增強。
1.1 有利于城市(鎮)化建設水平的提高
為城市(鎮)化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到2020年我國將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城鎮化戰略的實施,是成長為發達國家必然走過的階段,城鎮化帶動人口聚集和勞動力匯聚,為工業化打好人口基礎,為建設成發達國家提供保障。要順應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趨勢,堅持市場調節與政府調控相結合,努力使住房供應總量和結構與多層次需求相適應,實現廣大人民群眾“住有所居”的目標。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內地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要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達到45%左右,棚戶區改造可為城市(鎮)化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改變城市面貌,促進城市(鎮)建設水平的提高。棚戶區是城市肌體上的一片傷疤,在城市不斷發展和建設的過程中,新蓋的高樓大廈與低矮的棚戶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它以形式的不和諧反映了社會存在的差距[1]。棚戶區常常是房屋低矮,道路破損、雨污合流、環境衛生臟亂差、消防隱患多、缺少小區安全的地方,嚴重影響到城市面貌創建,嚴重影響棚戶居民的精神狀態和對于城市的熱情。改造后市容環境重塑,群眾面貌煥然一新,社區環境極大改善,完善了社區及物業管理,進而改變城市面貌,體現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理念,有利于城市(鎮)建設水平的提高。
1.2 有利于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集約利用土地
集約利用土地,緩解建設用地供求緊張的矛盾。我國人口眾多,但可利用的土地資源少,尤其是耕地資源有限。我國目前又正處在新型城鎮化和工業化加速期,建設用地供應緊缺突出。加大對棚戶區改造力度,通過城市和國有工礦棚戶區“退二進三”、“騰籠換鳥”,既有利于正確處理保護和開發的關系,盤活現有存量土地,緩解建設用地供求緊張矛盾,又有利于統籌整合和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資源,提升土地承載能力和經濟發展水平[2]。
①1000萬戶被改造的棚戶區會產生大量的住宅需求,同步建設的配套設施將帶來巨大的商業物業開發機會[8]。
②企業被允許發行專項債券或中期票據,這不但在目前“錢荒”的情況下提供極大的融資便利,減少了銀行的負擔,也提高了飽受貸款困難的中小房企的參與熱情。
③“企業用于政府統一組織的棚戶區改造支出,準予在所得稅前扣除”這一條將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由動遷引起的開發成本,從而提高利潤率。
④通過棚戶區的改造,實現了土地的整合,產生了大量的土地,這些土地屬于建設用地,可用于商業開發,為房地產企業提供了大量的投資機會。
上述政府(含審計機構)、棚戶區居民、金融機構、房地產開發企業、第三方服務機構形成相互作用機制共同推動棚改發展[9]。
5? 結語
對于政府、棚戶區居民、金融機構、房地產開發企業來說,棚戶區改造的意義重大,產生的影響深遠,對于減少社會貧富差距,緩解社會矛盾,促進人居生活環境改善,對國家經濟跨越中等收入國家陷阱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唐靚.撫順市棚戶區改造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08.
[2]蔣建新.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N].岳陽晚報,2011-11-13(3).
[3]卜鵬飛,倪鵬飛.低收入住區土地運作模式研究——基于遼寧棚戶區改造土地運作的經驗[J].經濟社會體制較,2012(5):80-92.
[4]柴艷芳.資源型城市棚戶區改造的社會學分析[J].前進,2007(9):39-40.
[5]于祥明.國務院三輪驅動穩增長[N].上海證券報,2014-04-03(3).
[6]王麗.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將大幅提高[N].財會信報,2014-04-07(3).
[7]鄧智妍,王詩笛,孫偉.基于PPP模式的安徽蚌埠市棚戶區改造融資渠道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6(32):122-124.
[8]趙琰,史捷龍,趙翠芹.基于PPP模式的城鎮棚戶區改造項目利益分配研究[J].河北工業科技,2018,34(2):128-133.
[9]衡夏欣,馬雨瑤.論棚戶區改造項目跟蹤審計[J].公共管理,2017(3):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