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琳


“小愛同學,我想聽歌曲《鴻雁》。”
“好的。下面為您播放歌曲《鴻雁》。”
伴隨著歌曲《鴻雁》優美的旋律,年近六旬的胡老師一邊哼著歌一邊準備起床,窗外晨曦初現,美好的一天開始了。
擺放在床頭的“小愛同學”其實是一個智能音箱機器人,雖然小巧但卻十分“厲害”,播新聞、放歌曲、講故事、設鬧鐘、查天氣……這些事情對于“小愛同學”來說,就是主人一句話那么簡單。
胡老師生活在鄭州,定居在北京的兒子和兒媳婦雖然不能常伴左右,但經常給她和愛人買禮物,其中她最喜歡的就是“小愛同學”,孤單時或者心情不好時跟這個智能機器人聊聊天,會開心很多。朋友們來家里串門時,也經常會跟“小愛同學”說說話、逗逗樂,馬上就要退休的她之前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也能用上機器人,她更沒想到的是,這個機器人操作起來這么簡單,只要自己大聲說句話就可以了,而且價格并不貴,只要200多塊錢。
于不知不覺間,智能科技已經潛移默化地走進了千家萬戶,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消費和生產領域的滲透,催生了一大批新產業、新模式和新業態,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深刻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網絡購物、手機支付、在線打車等數字化消費場景早已像柴米油鹽一樣深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等數字化融合場景,持續產生著“化學反應”,助力傳統行業轉型升級。
研究表明,數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將增長0.5%至0.62%。截至去年年底,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到31萬億元,占GDP比重約為1/3,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整體來看,我國數字經濟產業規模大、增速高、潛力足,產業數字化程度名列世界前茅;從影響力看,相當數量的中國互聯網巨頭和初創企業已登上國際舞臺;從結構上看,我國數字經濟市場呈現鮮明特色,電子商務、共享經濟、金融科技、智能制造等板塊尤為突出。
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為核心內容的數字經濟正在驅動新一輪的人口聚集、產業提升和城市發展,隨著5G、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成熟和深度融合,數據的潛能得到進一步挖掘,數字經濟將邁向快速發展的新時代。
5G:驅動數字經濟駛入快車道
11月21日,全球第一個以推動5G產業為主題的國際性大會——2019世界5G大會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幕。展廳里,數字城市安全系統、無人機救援、5G遠程駕駛、4K高清同步課堂、遠程醫療……以5G技術為支撐的一系列全新應用令人目不暇接,儼然搭起一座未來之城。
如果說1G技術解決了在移動中通話的難題,2G技術實現了廣域覆蓋,3G技術能夠進行圖片傳輸,4G技術真正實現寬帶化發展,催生微信、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短視頻等蓬勃發展,那么5G技術,將帶來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新未來。
“作為在全球范圍內正加快研發應用的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的全時空、全現實、全連接技術將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驅動人類社會進入萬物互聯的時代。”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說。
“5G不僅要建得好,更要用得好。”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認為,隨著5G應用場景拓展,除了滿足人與人之間的通信聯系之外,絕大多數的應用將會像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物與物之間的通信。中國將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和市場優勢,推進5G在產業發展、信息消費、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等領域的融合與應用,助力數字化轉型。據苗圩介紹,我國目前已經開通5G基站11.3萬個,預計到年底將達到13萬個。
今年是5G商用啟航之年,加快5G應用部署,賦能垂直行業,培植應用生態,已成為業界共同探索的重要方向。目前,已有28個國家和地區的47家運營商開始提供5G業務,隨著5G商用落地,應用領域將遍地開花。中國信通院測算的數據顯示,在未來“十四五”期間,5G將拉動中國經濟增長15.2萬億元。其中,三大運營商加中國廣電投資是3.3萬億元,同時帶動各個產業和數字經濟的發展,產業增加值將達11.9萬億元。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中國有望發揮制度優勢和市場優勢,推進5G在產業發展、信息消費、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等領域的融合與應用,助力數字化轉型。
據測算,未來15年,5G將為全球GDP增長貢獻超過3萬億美元;2035年,5G將擁有價值高達12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并為全球帶來2200萬個就業機會。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通信網絡領域專家尹浩看來,5G將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融為一體,產生了遠超5G技術本身的聚合效應,只有通過技術間聚合、發酵,產生“核聚變”,才能成就“殺手級”的應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將給各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生活、環境生態等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王志剛表示,通過與教育、醫療、工業制造、智慧城市等行業的深度融合,5G技術將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創造出更多新應用、新業態、新價值。
電商:中國經驗值得全球發展中國家借鑒
在剛剛過去的天貓雙11,阿里巴巴全平臺農產品交易額74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64%。來自1000個農業原產地的農產品,通過阿里巴巴從農村直供全國消費者。
2019年11月23日,世界銀行、阿里巴巴集團、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電子商務發展:來自中國的經驗》,報告指出,中國電商發展速度居世界前列,交易額占全球電商交易額40%以上,中國電商在經濟增長、產業創新、就業扶貧、改善社區方面的領先經驗,值得全球發展中國家借鑒。報告認為,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中國電商模式,不僅刺激了發達城市區域的數字經濟增長,而且成為鄉村振興、脫困減貧、弱勢群體就業的強大工具。
報告針對中國2118個淘寶村調查發現,電商家庭比非電商家庭的年收入高80%,網店員工的工資接近或高于城鎮私營企業員工的平均工資。并且,阿里巴巴的電商平臺創業者接近一半是女性,而整個商業領域的女性創業者僅有1/4。同時,3/4的農村零售網店店主年齡在20至29歲,解決了大量青年就業崗位。
阿里巴巴合作人合伙人、高德地圖總裁劉振飛表示:“電子商務為區域發展帶來的變革,超越了商業本身。網絡零售只是起點,更重要的是當眾多個人、商家、政府,通過電子商務接觸到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技術,了解數字時代的思維后,迸發出巨大的創造力,在改變自身的同時,推動本地的零售業、批發業、產業集群、金融、外貿、制造業、本地生活服務業等轉型升級?!?/p>
區塊鏈: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突破口
“幾年前,我開過區塊鏈這門課,當時大家并不在意,可現在每4個學生申請選課,只有一個人能選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系教授宋曉冬的親身感受,是區塊鏈熱度的一個證明。僅今年上半年,全球區塊鏈行業就發生了216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高達165.37億元人民幣。
被認為是“下一代顛覆式創新技術”的區塊鏈,核心優勢就是通過去中心化,運用數據加密、時間戳、分布式共識等手段,構建全新信任機制和高效協同機制,從而催生諸多全新的應用場景。
因此,區塊鏈技術的核心競爭力是信任問題,它的能量在于,以技術保證建立了一套去中心化的、公開透明的信任系統,從而讓數字世界跟物理世界一樣真實?!罢f到底,區塊鏈就是一種無需信任積累的信用建立范式,任何互不了解的個體通過一定的合約機制,不再需要一個中間方,就可以達成信用共識?!眹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廣乾表示。
隨著區塊鏈的價值被逐步認可,一系列支持實體經濟、解決民生痛點的區塊鏈應用正在廣泛試水。在金融業,區塊鏈幫助進行跨境匯款、交易結算資產認證和保護;在物流業,貨物的數字化大幅改善了物流網絡的可見度和預測性;區塊鏈電子票據、區塊鏈電子發票、區塊鏈電子處方……區塊鏈正加速與各行各業進行創新性融合,為各產業的新一輪發展賦予了新動能。
從技術儲備和資本支持等方面來看,我國在區塊鏈領域仍然擁有良好基礎。2010年,我國經營范圍包含區塊鏈的企業僅有379家,但截至今年10月底,國內區塊鏈公司已達27513家。2017年、2018年我國公開的區塊鏈專利數量連續兩年蟬聯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我國公開的區塊鏈專利數量為3547項,已超2018年公開的全年專利總量2435項。
今年10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p>
從網絡強國到大數據,從媒體融合到區塊鏈,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瞄準技術變革前沿,展現出黨中央的方向把握力、前瞻判斷力和未來預見力,引領著中國產業變革和經濟轉型的步伐。
智慧城市:數據為智能治理賦能
前不久,杭州市民劉女士曾在市區高架上發生過一起輕微交通事故。當她下車查看情況、查閱保險信息后準備報警處理時,交警已到跟前。
劉女士說,這一次經歷讓她真切感受到了城市大腦發揮的作用。
每2分鐘對400平方公里城市道路做一次“全身”掃描;實時感知智能煙感探頭可能傳回的報警;實時監控重點危化企業車間生產情況……這是作為未來城市基礎設施的杭州城市大腦,關于這座城市實時進行的“日常思考”。
杭州城市大腦自2016年誕生后,通過融合交警、交通、城管、環保、消防等多部門數據,已逐漸成為這座城市的數據智能中樞:通過數據實時分析,優化調配公共資源,實現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細化。
在杭州西湖,旅游旺季近萬人的平穩疏散成了景區管理的難點之一。為了防止意外事故發生,固定放置的硬隔離圍欄原本不可或缺。但近一年,許多市民發現,湖濱的硬圍欄難覓蹤影,人流疏散卻秩序井然。
數據顯示,通過城市大腦對景區人流動態分析,硬隔離圍擋年均設置天數下降為36天,根據當天人流數量,管理變得“彈性”。
阿里云智能城市大腦首席架構師張琪偉說,作為未來城市的基礎設施,城市大腦不像道路、電網那樣具有具體形態,但是無形中讓市民在許多場景中深有體會:通行順暢了,就診快捷了,停車方便了……
今年云棲大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城市大腦已從最初的治理交通擁堵到全面融入城市管理,應用城市也從杭州擴展到國內外23個城市,參與這些城市包括城市交通、城管、文旅、衛健等11個領域、48個場景的城市管理。
顯然,數據智能正在推動城市治理進入一個正向循環:通過更優的數據智能推動各部門協同,挖掘更多的應用場景、提供更多社會民生服務,最后這些場景、服務又會沉淀更多數據,推動智能化加速?!霸谶@個過程中,每一個城市中的個體都是數據的創造者,也將是智慧城市的受益者。”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徐林表示,通過城市大腦的應用,使社會治理從“救火式”治理變為提前預判預警,從碎片化治理變為整體性治理;探索了“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用數據創新”的智慧治理模式。
“城市大腦發展背后離不開政府的數字化轉型,將政策規劃、社會治理和技術創新、應用場景緊密結合,核心目的是實現善政惠民興業。”張琪偉說。
結語
雨果說:“地球上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一個時代已經到來的想法?!?/p>
人類能夠發展出現代文明,是因為實現了大規模人群之間的有效合作。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也是通過市場機制實現了人類社會的分工協作。在此基礎上,數字經濟將極大拓展人類協作的廣度和深度,實現深度融合。也就是說,數字經濟既要壯大電子商務、云計算、網絡安全等數字產業,也要通過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造出產業互聯網、智能制造、遠程醫療等數字化產業新業態,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站上數字化高地。只有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互為依托、齊頭并進,才能真正驅動產業躍向高層次、經濟邁向高質量。
當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爆發,帶來的是中國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數字蝶變”,從數據開發應用持續釋放新動能,到數字經濟發展不斷創造新可能,數字中國建設正在大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