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查菲 肖檬 王康 黃山
為了響應國家精準扶貧的號召,實現自身經濟利益的同時帶動當地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同時結合“互聯網+”時代背景,開展生態定單農業。項目立足于樂康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展開調研,并結合陜西省漢中市洋縣長溪村的項目安排對當地特色農業產品的銷售與銷路的多樣化和推廣。

本項目來源于2018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通過與陜西省漢中市洋縣樂康公司合作,按照當地農產品的生長習性對農產品進行回購,同時制作精美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包裝,將線下銷售與電商銷售融入市場,滿足消費者需求。面向大眾,并打開更高端的消費市場。基于當地零散農戶,推動規模化生產,降低種植風險。積極推動參加農展會,打出自己的產品品牌,在保證農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結合洋縣當地大熊貓以及朱鹮等國家保護動物,設計相應的外包裝,吸引旅游者的購買,同時帶動當地的旅游業發展。
陜西省漢中市洋縣地理環境條件優越,北依秦嶺、南靠巴山、漢江橫貫其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世界珍禽朱鹮是發展綠色食品和有機農業的標志,西漢高速公路的開通解決了洋縣經濟發展的“瓶頸”,是洋縣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走出漢中的安全通道。秦巴天然藥庫為發展山木藥材和食用菌創造了條件。長溪村地處秦嶺南麓,山清水秀,自然環境優越,生物資源豐富,憑借大山的天然屏障,彰顯出發展有機產業的優勢。同時,產業發展和保護朱鹮相得益彰,使生態優勢變成產業上規模、產品上檔次、經濟上臺階的資源優勢,實現生態文明,從根本上解決保護朱鹮與農民增收之間的矛盾。
長溪村常年生豬飼養量達到1200多頭、牛飼養量100多頭、家禽飼養量達到1500多只,它們的排泄物和充足的山坡溝邊雜草、作物秸稈,是漚制優質有機肥的原料,基本能滿足有機農業發展的肥料需求。
長溪村地處淺山區,無中小型污染工業,無生態環境污染,環境本底值低,具有發展有機產業的生態環境優勢。
陜西省“十一五”規劃強調陜南要以綠色產業發展為突破口和重點,加快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洋縣政府高度重視有機農業的發展,并且把發展生態農業實施列入“十二五”期間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核心內容,按照“有機產業基地是有機加工園區的原料車間和第一車間,是有機產業發展的基礎”理念,圍繞“菜、果、藥、畜、米”五大農業支柱產業,強力推進有機生產基地建設和產品認證步伐。鼓勵、扶持、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協會、專業合作社和社會各界人士按照“公司+科技+基地”和“公司+合作社+科技+基地”的運作模式,建設規范化、標準化的有機種養基地和良種繁育基地,為有機加工企業提供原料支撐。2011年11月,洋縣被國家認監委授予“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縣”稱號。2012年7月,國家認監委將洋縣確定為認證認可工作聯系點。在長溪村建設有機食品產業基地,提升農產品質量和效益,是農業產業走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互聯網+”主要是以互聯網為依據,通過合理方式,對生產以及生活中的基本要素進行有效的整理,然后再將具有網絡特性的發展成果合理地融入到社會經濟發展中,促進社會的良好發展。
通過自主創業的形式進行互聯網+線上商務平臺銷售,線下設置實體店體驗店。創業企業要堅持走產業化生產及經營模式,建立“綠色、健康、安全”的經營理念,確立“實體公司+線上公司+基地+農戶”的工業化生產管理模式,實行食用黑米、供、銷相結合服務。
在互聯網時代,光從銷售渠道拓寬傳統黑米類的發展是遠遠不夠的,敏銳捕捉買方市場的需求變化,對市場對待五谷雜糧的需求人群進行分析。前期通過對西安城市消費人群通過網絡和線下調查問卷、實地考察等方式,對現代城市人口的消費需求進行調查,以市場需求為主開展經營活動。
與洋縣樂康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直接向農民收購特色的黑米、小米、紅米等特色農產品,跨過中間商降低成本,同時拓寬農產品的銷路。洋縣樂康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已經對黑米、五彩米等農產品有了很豐富的加工經驗,而且有完整科學的加工管理系統。創業公司也可以依托洋縣樂康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技術支持和品牌支持。

線上:除了自主創建電子商務平臺之外,還可以加盟京東、蘇寧易購等各大電商平臺,目前已經成功在淘寶平臺上線,打開了一定的銷售渠道。通過加盟綜合性較強的電子商務平臺,不但可以實現信息共享,還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市場信息,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農產品網上銷售。對于初期的創業公司來說準入門檻非常低,有利于資源的有效利用,更有利于農產品銷售的良好發展。
線下:黑米、小米、紅米等特色農產品在沃爾瑪、永輝等大型連鎖超市同步線下銷售。
廣告策略,特色農產品同時兼顧線上線下兩種廣告方式進行宣傳,打出自己的品牌。線上營銷,通過網頁、微博、微信等公眾平臺進行宣傳,利用國家扶貧開發宣傳,提高知名度;線下營銷,去中高檔餐廳以及沃爾瑪等中大型超市進行推銷宣傳。
建設完善網站,營銷團隊就位,為拓展業務做好準備。初期業務在省會西安設立試點并建立公司分部,以應用下載分布圖確定公司發展趨向,中期業務在周邊城市建立試點,將西安與寶雞、咸陽,洋縣聯系起來,逐步輻射陜西重要城區,后期業務在周邊省市建立試點,組建全國試點網絡。
通過本項目的研究,我們發現了農產品營銷的諸多不足,同時也看到了農業發展的前景,讓我看到了生態農業這個巨大的市場空間。互聯網大數據飛速發展的今天,農業要發展就必須要創新,而與互聯網結合是必然趨勢。
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執行能力是抓住商機的關鍵。農業發展要有準確的市場定位,生態農業應該抓住“有機、生態”二字發掘市場的內在潛力。同時,要“知己知彼”對于自己優缺點要有清楚的認識,對于自己的不足要努力進步,克服傳統的農產品發展模式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