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憲娜
河北省廊坊市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關鍵期,工業園區特別是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區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人才管理是工業園區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文章通過訪談法對廊坊市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人才管理現狀進行了調研,發現工業園區在人才管理過程中的問題,提出完善服務設施,改善人才引進政策、完善人才激勵政策、建立面向未來的職業培養體系,建立終身培訓機制和健全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發展體系四項解決措施。
近年來,廊坊市政府根據廊坊市的定位與產業結構特點,進行了一系列的布局調整,以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2018年1-2月份,全市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完成稅收收入58.01億元,占全市總量的45.97%。實現工業總產值601.07億元,同比增長17.6%。完成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52.34億元,同比增長48.34%。可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對廊坊市經濟的轉型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工業園區的持續健康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人才在加快城市轉型升級、提高城市與產業競爭力等諸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科研團隊成員通過調研發現,廊坊市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人才引進相對困難、人才開發效率低、人才流失嚴重等問題比較明顯,這些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廊坊市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進度。
因此,通過對廊坊市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人才管理進行研究,建立一套科學系統的人才管理模式,有效的識別、吸引、開發和保留人才,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效能,促進工業園區的快速發展,進而加快廊坊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進程。
表1 廊坊市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列表
目前,廊坊市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共有14個,見表1。
為了解這14個工業園區人才管理現狀,課題組進行了市場調查,涉及98家企業。調查內容包括企業基本情況、員工性別學歷及年齡構成、企業在人才管理方面遇到的問題、員工工作滿意度、員工職業規劃幾個方面。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98家企業全部屬于第二或第三產業,涉及機械制造、食品、輕工紡織、生物制藥、節能環保、新型材料、化工、倉儲物流、通訊電子、廣告咨詢和高新技術產業。工業園區企業人才中男性比例大于女性,且人才占據企業總人數的比例較低。企業普遍缺乏人才培育意識,對人才的激勵方式更加重視物質激勵,且對人才的開發程度不足。政府在工業園區發展過程中人才的引進政策吸引力不足,致使人才流失嚴重。
工業園區硬件與軟件建設不足、對人才引進的政策力度不夠大、對人才的培育機制不夠完善、企業規模與影響力不夠大等問題造成了園區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引進的人才在后續的職業生涯中由于發展受限,流失比較嚴重。
工業園區企業普遍缺乏完善的激勵機制,激勵手段大多停留在物質激勵層面。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可知,大多數人才的需求層次較高,除了注重物質激勵,精神激勵對人才的影響的發揮著更大的作用。工業園區和企業在人才精神需求的挖掘與滿足上尚待作出更多努力。
工業園區企業普遍缺乏人才培養與開發的意識,致使企業人才培養體系不健全。即便企業在人員培育方面進行了投入,也普遍存在培育渠道單一的問題。而工業園區在人才培育方面,政策支持力度不夠,限制了企業在人才培育投入方面的積極性。
人才引進后,大多數企業希望其能利用自身的知識與技能為企業發揮盡量大的作用,而企業對人才的培育、激勵和管理手段沒有增強人才的活力和提升人才的能力。因此,人才的開發程度有待提高。
工業園區的建設與發展應該是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模式。但是,工業園區在發展過程中政府引導工作不夠充分,市場主導作用發揮力度不夠大,致使工業園區同質化比較嚴重,特色不明顯,制約了工業園區的發展,從而影響了工業園區人才的引進、成長與保留。
第一,工業園區應不斷推動硬件設施建設與構建便利的生活基礎環境,為人才引進與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吸引人才聚集;第二,政府部門應該對工業園區企業在科技金融體系方面不斷地進行完善,大力支持人才發展項目;第三,政府部門應制定相應的政策支持人才的引進與保留,比如: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人才評價與落戶政策、自主創新人才發展政策等等。第四,工業園區應該建設強大的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資源共享、科研成果轉化等公益性服務,促進人才的成長。第五,工業園區應該大力推進園區企業與高校之間的合作交流,促進校企合作關系的建立,形成穩定的人才引進渠道。
政府相關部門和工業園區在人才激勵政策方面,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為一定規模以下的高新技術企業采用減免稅收的政策,讓企業有更多的資金用在人才管理工作方面;第二,相關部門應適當降低企業社會保險負擔,為一定規模以下的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一定時期的無息貸款;第三,相關部門應在戶籍、安家落戶政策方面為人才提供綠色通道服務;第四,工業園區可以不定期開展專題培訓、定制培訓服務等活動優化園區人才服務環境,滿足園區人才能力提升需求。
工業園區企業在人才激勵方面,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采取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并行的激勵方式;第二,激勵措施的制定應該考慮人才需求的差異,比如對高端人才可以采用股權激勵手段,對基礎人才可以采用晉升等激勵手段;第三,制定基本和高級的培訓計劃,不斷提升人才的工作能力,讓人才意識到企業的重視程度;第四,重視內部晉升對人才的激勵作用;第五,通過營造和諧的工作環境提升人才的滿意度,從而防止人才的流失。
工業園區與園區企業應該不斷重視與加強對現有人才的持續性的培訓和開發,這樣的措施才有利于人才的引進、保留與成長,并激發人才的工作熱情。
工業園區和企業可以根據各自的戰略規劃共同為人才謀劃、建立面向未來的職業培養體系,建立人才系統開發長效機制,此舉既可以不斷提升人才的能力,又可以開發與激勵人才。
此外,根據經濟與技術的發展和企業的發展目標,企業應該為人才建立終身培訓機制,推動工業園區人才培養的多元化和市場化,為人才的發展與提升創造良好的環境。
政府應立足于廊坊市產業轉型發展需要,根據各工業園區所在地產業發展特點,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指導下引導各個工業園區的發展定位,避免園區因同質化產生不良競爭。此外,政府應加強稅收、融資、土地等優惠政策的實施,吸引高新技術企業進駐園區,進而形成人才的聚集。
各個園區也要根據地區發展特點與產業集群效應引導工業園區的發展,在選擇企業進駐方面,園區要把好關,做好產業轉型的守門員,將高耗能低產出的企業排除在門外。但是,最終還是要讓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主導工業園區發展方向,讓園區在資源整合、配置方面發揮最大的作用。
在傳統產業轉型關鍵期,廊坊市政府部門應該做好引路人的工作,通過制定各種稅收金融與人事政策引導園區的發展,促進產業的轉型與人才的聚集。工業園區要做好園區開發的監督工作,配合企業為人才的開發與保留制定合理的機制。
企業要發展自身實力,制定完善的人才引進、保留與開發機制。人才聚集于各個工業園區,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進而帶動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與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