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巧英
內部財務管理制度主要是從企業總體目標出發,約束和激勵內部各行為主體的行為以求有質有量地完成企業總體目標。本文主要分析了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的內容和特征,提出了設計內部財務制度的基本思路。
企業內部財務制度是指企業在符合國家財務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根據自身的核算特點自己設計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從內容上來看,主要包括財務管理職權設置形式、組織形式以及財務管理制度。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職權是指董事長與總經理之間、總經理與財務經理之間以及各不同財務管理崗位之間的權限劃分。財務組織形式主要是指采用集中工作方式還是非集中方式、劃分哪些財務崗位。財務管理制度就是為管理財務活動制定的規章制度。
首先,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必須遵循國家有關財務制度的要求。其次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經營特點和生產規模等去設計適合自身發展的財務制度,也就是說內部會計制度具有針對性。內部財務管理制度既然是為管理服務制定,必然具備實用性,同時還應有利于提高企業管理效益,既能改善企業管理,也能降低成本費用,增加收益。會計的職能包括會計監督職稱,因此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具有控制性。內部財務管理制度作為會計制度,已經建立,不得隨意更改,否則會造成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
企業內部經營組織方式的形式不同,對內部會計制度的要求就不同,就需要與之對應的財務管理類型。而企業內部經營組織形式是由企業生產技術特點、企業經營規模等決定的。所以,要根據企業的生產特點和經營規模來選擇確定財務管理體制的類型。
如果企業內部具有具備獨立生產經營能力的組成企業,那么可把這些組成企業單獨進行核算,讓其自負盈虧。對于不具備獨立核算條件的個組成部分,要根據其核算過程分別確定財務責任,并用各類考核指標對其進行考核。比如,在資金管理方面,資金流是企業的生命線,任何一個企業都必須加強對資金的管理,企業可以對各部門的資金占用額、使用效率等進行核定,長時間占用資金的,要支付相應的利息,同時要定期對資金進行盤點。在利潤管理方面,盡可能的將利潤分散到各部門,成立利潤中心,來確定各部門的工作績效,考核各部門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
對具備獨立核算能力的內部成員企業,應該給以其獨立經營核算能力,自負盈虧。對于獨立核算組織內部財務部門單位要根據具體情況設置好財務崗位,各崗位之間相對獨立又相互監督,同時要確定好財務管理崗位之間相互的權限大小,職責范圍。
企業內部之間可以在內部資源流通過程中成立多個利潤中心或者投資中心。這就需要對內部資源,包括材料、半成品、成本、提供勞務等,確定一個內部價格進行轉讓,同時要視同銷售一樣,做好各結算手續。確定內部轉讓價格的方式可以采用成本加成法、市價調整法和雙重定價法。而對于這幾個投資中心或利潤中心需要一個企業內部結算中心來進行統一協調。
具備獨立核算的企業內部單位,其工資核算其該內部單位自行決定和使用,一般使用隨后利潤減掉應該繳納給總公司的費用外,按勞分配給各個員工。不具獨立核算能力的企業內部組成單位,其工資總額由企業高層控制,而高層在分配工資的時候絕大部分是按勞分配,根據員工對企業的實際貢獻發給其對應的工資水平,也就是涉及到加班的,根據員工的勞動成果給與獎勵;超額完成經濟目標的,給與一定的現金獎勵和精神獎勵。
企業內部財務管理主要是為企業發展目標所服務的,主要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費用,獲取收益。從特征上看,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具有合法性、針對性、實用性、效益性等。從內容上來看,內部財務制度主要是確定財務管理工作的目標、組織方式、工作流程、崗位職責等。內部財務管理制度主要是從企業總體目標出發,約束和激勵內部各行為主體的行為以求有質有量地完成企業總體目標。所以在設計內部財務管理制度時,一定要結合企業自身的經營特點以及管理需求,還要考慮目前企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去解決這些問題。在目前激烈的競爭條件下,企業必須制定出符合自身發展特點和需求的內部財務制度,這樣才能在競爭中取得優勢,獲取發展機會。總的來說,企業內部財務制度在設計時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要實現的目標來制定,如果照搬其他企業的或者只有國家相關財務制度要求,都會是企業陷入困境,無法達到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