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吃 文

古城淮安,可觀可賞的古跡很多,可贊可嘆的美味更多。就小吃而言,當首推大名鼎鼎的茶馓。
茶馓又叫馓子、油繩。高曉聲當年創作的小說《陳奐生上城》中的主人公,賣的就是油繩——茶馓。茶馓是我國著名的傳統小吃,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茶馓雖說各地都有,但論口味,論質量,論名氣,論影響,則首推淮安的茶馓?;窗驳牟桠淘浽趪鴥群蛧H上屢獲大獎,一度還被列為清王朝的貢品。
漫步淮安,到處都飄蕩著一股茶馓的清香。放眼望去,無論是繁華的鬧市,還是靜靜的僻巷,到處都能見到賣茶馓的攤點?;窗膊桠蹋颠x用上等面粉、芝麻、麻油、精鹽、白糖等配制成面團,再經搓條、盤條、抻拉、油煎等諸多工序制作而成。茶馓的形狀頗多,常見的是柵欄型,也有別致的梳子型、菊花型、扇子型、荷花型、寶塔型、葫蘆型等。制作茶馓的手藝人,對于自己出品的造型,既可以按部就班,也可以隨心所欲,可以說好些時候都是憑著手藝人的情趣和興致去手工制作。
淮安的茶馓,有的色澤金黃,有的黃中帶紅,不過口感皆酥脆,酥脆得只要上下牙齒輕輕一合,便滿口的酥香化渣。這茶馓的香中不僅有豆油的濃香,還兼有麻油的清香。豆油的香是鋪墊,麻油的香是升華。再說茶馓的口味,不僅是甜中帶著咸,而且咸中還藏著甜,不過其味道既不甜得膩人,也不咸得齁人,可以說是一種恰到好處的甜,點到為止的咸。它的線條細如燭芯,細得小巧,并且看上去絲絲分明,根根清楚。
茶馓的吃法也是多種多樣,可現買現吃,也可就著茶水、牛奶、豆漿泡著吃,還可以用來佐酒或佐粥。在淮安,茶馓還被人們拿來入饌。茶馓入饌一般是作輔料,跟隨雞鴨魚蝦等葷類原料相配。
有趣的是,淮安的茶馓還兼具某些藥用的功效。據《本草綱目》記載,馓性甘,味咸,濕,無毒,有潤腸,溫中益氣之功效。
在當地民間,就茶馓的藥用還流傳有這么一段佳話。相傳清朝的慈禧太后,一度患了乳瘤,雖經多位太醫診治卻均未奏效。一時間,慈禧是茶飯不思,整天煩躁不安。就在太醫們束手無策之際,太監李蓮英舉薦淮安籍的名醫韓達哉入宮為太后診治,在一番望聞問切后,韓達哉隨即開了一道偏方,其中就有淮安茶馓四支。結果,慈禧在服后出了一身大汗,不久竟然康復了。從此,淮安茶馓便名噪宮廷,并且被列為清王室的貢品。
茶馓還被孕婦們視為滋補佳品。長期以來,淮安一帶的孕婦在其生養前后,都有吃茶馓的習俗。通常是汆荷包蛋泡茶馓,或者是開水沖老紅糖泡茶馓,還可以把糖、蛋、茶馓三結合。不管是怎么組合,反正茶馓是不可少的。中醫認為,產前吃茶馓,有舒筋活血,松動筋骨,催生快生的妙用。產后吃茶馓,可使筋骨“散而復聚”。因此,在淮安地區民間,遇到孕婦產后,親友們都會買茶馓饋贈產婦。淮安民間至今還流傳著這么一句歇后語:“坐月子不吃馓子——虧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