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包括教育在內的各行各業迎來了大數據時代。高職高專是我國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數據化發展進程將推動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改革模式,推動教學發展提高教育質量。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引進信息和數字化技術,在形成的新型教學生態環境中,為適應教育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的發展新趨勢,英語教師在具備信息化教學手段能力的基礎上重新對自身角色的轉型定位做出詮釋。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英語教學生態環境;角色轉型
【作者簡介】胡蓉 ,湖南藝術職業學院。
隨著網絡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4G的普及和5G即將到來,“大數據”時代已然來臨。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加里·金說:“這是一場革命,龐大的數據資源使得各個領域開始了量化進程,無論學術界、商界還是政府,所有領域都將開始這種進程。”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 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開始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因此這個時代也給英語語言教學的發展提供了絕佳的契機和完全嶄新的平臺。在大數據方興未艾之際,以網絡平臺為依托,衍生出了多種有關英語學習的信息技術終端,如微信,QQ,二維碼,公眾號,學習app 以及各種網絡教學平臺等。隨之,英語教學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學中的時與空將徹底打破,知識傳遞的渠道變得多樣化,知識的學習模式更是多元化,老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傳授者,知識內容更新換代更是日新月異。在這前所未有的時代背景下,嘗試用生態語言學理論重新分析高職英語教師的角色轉型。
一、大數據時代高職英語教學生態環境
生態語言學是生態學和語言學結合而成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是研究任何特定語言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關系的一門學科。它是超學科性的,其聚焦語言以及其他與語言相關的或受到語言影響的萬事萬物。生態環境是生態語言學的主要研究課題。英語教學生態環境是區別于自然環境而言的教學環境、關系與氛圍,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活動所構建的英語教學微觀生態環境。高職英語的教學生態環境可分為物質教學環境, 文化環境和道德精神環境。物質教學環境包括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硬件環境是指教學設備、教室、圖書館等;軟件環境是指教學大綱、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學資源、教學平臺、教學評價以及教師教學能力等。文化環境包括社會文化環境、家庭文化環境、校園文化、班風等。精神環境包括外界對師生精神世界和認識所產生的影響,也包括師生在教學中的生理心理變化,即教學中產生的心理變化、情緒波動、情感體驗等。
1.物質教學環境。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生態環境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信息科技的革新,多媒體技術、虛擬教室、VR教學設備等的介入,教室場地更能為學生提供人性化、智能化的互動空間,改善人與學習環境的自然交互,促進個性化學習(Individualized Learning)、開放式學習(Open Learning)和泛在學習(U-Learning)。移動圖書館的出現更是豐富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生活,更好的激發了學習英語興趣,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線上線下的擁有先進理念的各種教學平臺如MOOC, 超星,藍墨云等在教學中的運用,為學生創設了近乎真實的英語學習情境,這不僅使得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更加暢通,能改善高職學生在英語聽說技能上的不足,更能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英語語言知識,有益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對所學英語知識的應用水平。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人與人的溝通的方式也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英語課堂上師生的溝通出現了“老師—網絡信息媒介—學生”的方式,學生對課程的評價,老師對課后作業、學習的監督以及課余師生的交流更是無障礙,能更流暢、及時地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及時進行互動。
2.文化環境。大數據時代豐富了文化的內容也拓寬了文化溝通與交流的方式。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是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為原則,打好語言基礎為教學目標,同時語言應用能力并重,因此度英語文化的了解必不可少。其實英語教學就是跨文化教學,除了教授通識的生活英語知識,還應進行一定的英美文化熏陶。高職學生身處于無處不在的大數據中,來自不同文化的各種不同價值觀、道德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審美觀等網絡信息、圖片、視頻縈繞在他們周圍,信息量爆炸性的增多,如果缺乏一定的甄別能力,那么學生會不知所措、盲目甚至盲從,因此正確引導學生關注并教授其積極向上、具有正確價值觀的歐美人文知識是英語老師教學計劃和課堂內容設計的重點內容。
3.精神環境。 高職學生亦是邁入成人階段的獨立個體,他們有獨立的個體意識、行為習慣等,并且已經開始了專業知識學習和專業技能實踐。英語老師在課堂中與學生互動的前提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專業特性和職業歸屬感,關注他們在課堂中的情緒變化和情感體驗,因此在授課內容取舍、教學方法和教學信息手段選擇都要具有針對性,實現個性化教學。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英語課堂讓師生在線上、線下溝通互動更是跳出了時空的禁錮,老師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形式更多樣化、定制化。在這樣一個和諧、親近、平等的精神環境中,實現學生的主動權,讓其意識到在這個環境中個個都有話語權,從而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英語教學。
二、大數據時代中職業院校英語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老師的工作重心由傳授知識轉變為關注學生個體的個性發展,即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化教學。華中科技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趙呈領教授等專家主持的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結構模型研究(2014年)中提出五個能力,其中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和掌握貫穿其中,由此看出,在信息時代特征,更全面、更精準、更量化的標準中,信息化教學能力是任何一位高職教師的能力評估的硬性指標。《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中明確提出“要加緊信息技術改造職業教育專業課程,加強對老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將其作為老師評聘考核的重要標準”。
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指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的能力。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信息技術應用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教師需要具備較強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才能滿足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的要求。因此,英語老師須具備混合式學習理念,憑借多媒體課件和交互式課件,以網絡資源共享課、翻轉課堂、慕課、微課等形式展開教學,并不斷創新教學理念、教學組織、教學設計以及教學內容等,重視學生課堂教學主體地位,改革教學模式。
三、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高職英語教師角色轉換
在大數據時代下,高職英語教學生態環境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物質教學環境不再是傳統、單一、局限的,而是創新、多維、互通的;文化環境也不再是封閉、唯我、片面的,而是開放、兼容、多元的;精神環境不是單調、乏味、疏離的,而是豐富、和諧、親近的。因此,作為高職英語老師應該“因勢利導”,在時代的大潮中“順勢而為”,大數據時代的英語教學已從紙筆模式向網絡智慧型課堂轉型。老師教學通過網絡教學和指導、網絡評價、網絡監督學生的學習,在這更為立體的模式中學生學習打破了時效性、局限性,更能讓學生在真實、完整、系統的教學情境中實現“做中學,學中做”。
那么英語老師在這個模式中更要注重高職學生的特點,針對他們的個人實際情況做出及時調整。在學習上,注重學生已有知識結構,積極引導其與時代潮流接軌,豐富英語文化知識和加強英語應用能力;在實踐上,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英語課堂、課后實踐活動;思想上,實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充當人生導師,更要成為他們的朋友,得到他們的尊敬和信賴。因此,在大數據時代英語教師須調整轉換自己的角色,適應時代潮流,讓學生及時掌握所需英語技能和英語文化知識,同時激發學生個人潛能,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
1.英語課程的開發設計管理者。大數據時代英語教學不再是英語知識的簡單傳授,尤其在以強調實用為主的高職英語教學中,注重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既是務實的也是重要的。對學生知識結構現狀的前期了解;課堂內容難易程度的把控和取舍;按照高職英語教學大綱和英語課本內容結合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嫻熟使用網絡搜索引擎查詢并獲取準確的英語信息資源;通過編輯或者剪輯網上下載的音視頻、圖片和文字,利用專業制作軟件制作ppt 和微課等來充實教學內容;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輔助教學設計和課堂實施,最終通過信息移動終端跟蹤、監督學生反饋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微管理。整個英語學習歷經了調查、開發、設計、實施、監督、評價和管理這一整套環節,并且這個環節是周而復始直到完成教學計劃實現教學目標。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更能被吸引,動與靜的有效結合更能調動氛圍、活躍課堂,同時也讓學生在這種新型生態課堂上切身體會語言的實用性、創造性;同時把握高職學生專業特點,結合課本,甄選相關網絡資源,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拓展了專業學習,實現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2.學生學習動機的啟發者和學習合作者。大數據時代中,高職學生所面臨的信息沖擊、視聽沖擊前所未有,那么在這信息數據大爆炸的時代怎么引發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英語老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借助互聯網進行前中后期的數據收集,分析學生已有知識結構、心理狀況和興趣偏好,結合專業特色,來及時調整知識內容,靈活使用英語教學平臺和信息化教學手段,合理運用各種授課方式,鼓勵尊重學生自由、自主思考,給予激勵性的語言評價,傳遞關愛,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啟發學習英語的訴求,那么英語課堂不僅是一個真正的生態課堂,更是一個學習共同體。
高職英語學習目標不同于普高英語學習目標,學生在進入高職學習階段時,會在一定程度上習慣性延續高中階段的學習方式。而如今大數據時代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更注重英語應用技能的培養、英語文化知識的進一步了解以及國際視野的開拓,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以及團隊合作能力是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必要條件也是目標本身。如今教師與學生的聯系除了課堂還有網絡平臺上的溝通,老師布置的課堂作業、課外拓展任務,在以學生為主、老師協助的方式下,幫助學生理性篩選信息資源,鼓勵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以團隊合作的形式來完成甚至進行成果展示,這樣將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提高教與學的內容適配性,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競爭合作意識,進而啟發學生的學習訴求和職業發展訴求,最終達到了提高能力與促進英語學習的雙贏。
3.學生的心靈導師和人生益友。 對于高職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固然是重中之重,但對于剛離開中學階段才從青少年銳變成青年的高職學生,他們心理上的變化以及怎樣適應高職教育模式、學習氛圍和生活環境,應該也是人才培養目標所關注和老師教育所關心的對象。如今的高職學生都是屬于00年代出生的網絡原住民,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過早的接觸網絡對這部分學生成長有利有弊。各種標榜先鋒潮流更是標新立異的一些網絡信息吸引著這群年輕人,缺乏對這些網絡傳播信息的正確判斷,他們迷茫、無措、盲從、跟風。他們的心理實質上還是稚嫩不夠成熟,從知識層面、民族心理和對社會道德規約的遵守程度都需要在高職教育中繼續得到加強和深化。那么作為英語老師,除了課堂教學傳授知識,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心理狀況甚至情感波動,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安定的精神環境。英語是歐美文化的語言載體,英語課程的內容涉及的都是歐美國家的人文、地理、民俗等,尤其在大數據時代下各種良莠不齊的外來文化信息在強大的搜索引擎下觸目可及,對學生精神世界的沖擊和隨之帶來的影響可想而知。因此英語老師在課堂、課外和線上的溝通中都應注意方法和語言對學生進行精神導向和教育,傳播正能力。在結合國情,聯系時局,公正立場的情況下,高職英語老師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感情主線,結合院校的具體人才方案,在英語教學中教授符合時代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要進行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導向,成為他們的心靈導師和人生益友。幫助學生構建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界,助力其成人、成才。
四、結束語
大數據時代信息資源的豐富至極和各種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更新換代,使得高職院校的英語老師角色受到了沖擊。智慧課堂、MOOC、翻轉課堂這些新興的上課理念和模式,促進了我國高職院校英語教師角色的轉型。結合當下高職英語多樣性的生態教學環境,高職英語老師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優勢資源,能更貼合實際完成英語教學目標,提升教學質量;但同時也遇到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堅信在大數據時代下的生態教學環境中,隨著英語教學理論的不斷推陳出新,高職英語教師定能做到與時俱進,積極融入這樣多維度的生態教學環境中,主動轉型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創新、完善教學理念,以更自信、從容的姿態主動應對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參考文獻:
[1]王芳.大學英語教學的生態環境分析及其優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
[2]周新云.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與轉換[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154-155.
[3]王茂莉.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課程供給模式變革初探[J].中國職業教育,2018:67-61.
[4]莫兼學.高職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途徑研究[J].新課程研究,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