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耕地作為土地的精華,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耕地不僅體現了其獨特的供給稀缺性、增值性、用途多樣性和變更困難性,還有保證糧食供給與安全、涵養水源、維護生態平衡等特殊功能。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口增長,城鎮化和工業化致使耕地向非農建設用地方向轉變,耕地數量減少、質量下降直接威脅到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偏低的補償標準也使失地農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本文以福州市瑯岐島為例,構建出耕地經濟、社會、生態3方面的價值評價體系,開展耕地資源的綜合價值評價研究,為進一步完善福州市地區間的耕地保護政策提供依據和參考。
關鍵詞:耕地綜合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1215069
引言
我國人均耕地少,人地關系緊張。20世紀90年代以來耕地保護問題愈加引起學術界重視,我國逐步嚴格耕地保護政策,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及管制措施,強調非農用地盡量少占或不占耕地,以基本農田為核心的保護耕地方法初具成效,但耕地面積仍在日漸減少,究其原因主要是非農建設用地如工業用地等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高于耕地產生的經濟效率。耕地價值被低估導致耕地資源流失嚴重,耕地資源資產得不到有序發展。基于耕地資源綜合價值的征地補償標準模型,可以促進征地補償合理化,增加耕地使用權流動,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為制定相應的保護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1瑯岐島概況
瑯岐島為福建省第5大島,位于閩江入海口,屬于沖積小平原海島,島上以平原丘陵為主。土地平坦肥沃,氣候適宜,淡水豐富,陽光充足,極適合高附加值經濟作物栽培。全島總面積92km2,其中陸地面積55km2,耕地面積0.191萬hm2,現有總人口7.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9萬人。
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海上明珠”瑯岐島從漁村海島搖身一變為閩江口區域新一輪投資興業的熱土,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瑯岐島的耕地保護問題日益突出,明確耕地價值的基本內涵,構建耕地資源價值評價的理論框架,瑯岐島的耕地綜合價值評價具有重要研究意義。
2耕地綜合價值評價
耕地資源的價值未得到學術界統一共識,在借鑒大多學者的研究成果后,本文將耕地資源的價值理解為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3者之和。耕地的經濟價值是指耕地產出糧食或作物等生產功能帶動的經濟效益,以耕地預期收益的價格為衡量標準。耕地的社會價值指的是保障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的價值,保障農民的基本社會生活價值,以及農民就業等社會保障價值。耕地的生態價值指耕地資源與其附著的植物構成了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護土壤、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效益。
基于以上內容,可以將耕地的綜合價值公式表示為:
Vzhjz = V1 + V2 + V3
式中,Vzhjz為耕地綜合價值,V1為耕地經濟價值,V2為耕地社會價值,V3為耕地生態價值。
2.1耕地經濟價值評價
耕地的經濟價值測算多采用收益還原法,另有市場比較法、標準田法、置換成本法、剩余法等。本文以收益法測算耕地的經濟價值,文中的數據通過社會經濟年度統計以及專門調查獲取。收益即將耕地純收益(預期正常收益)在一定時期內按一定還原率折現為耕地價值。
計算公式為:
V1 =(a/r)×[1-1/(1+r)n] a=v-d
式中,V1為耕地經濟價值,a為耕地產生的年收入,r為耕地價值的還原率,n為耕地的使用年限。v為單位耕地面積農產品的總產值;d為單位耕地面積農產品的生產總成本。我國現有耕地大多屬集體所有且保持長期不變,因此將n取無窮大,其公式簡化為:
V1=a/r
以2015年12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1年期存款利率1.5%作為耕地的安全利率;以同年銀行1年期貸款利率4.35%作為風險基數;再扣除銀行的經營利潤和經營成本(存款利率),即得風險利率;銀行經營利潤取10%,扣除存款利率的10%,即為0.15%;忽略其余因素的前提下,余下差額即資本經營的風險。因此耕地價值的還原率r=4.35%-1.5%-0.15%=2.7%。
耕地生產總成本是物質成本和人工成本之和。物質成本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實際消耗的勞動對象(包括種子費、肥料費、質保費)、固定資產的磨損(包括機械作業費、畜力作業費、排灌作業費、其他固定費用)、服務性的勞務費用支出(包括農業共同費、管理費、其他服務費用)等。人工成本指從事農業生產的經營者成產過程中耗費的工作時間,用平均勞務費表示,即單位面積標準用工乘以標準工值的值。對于單位糧食生產成本的數據收集相對困難,經實地了解,向當地農民調查研究同時發放調查表,并走訪相關的農業部門,測算成本約占農產品產值的36%。
根據《福建省農用地分等更新技術方案》,馬尾區屬于華南低平原區,通過調查發現,瑯岐島的耕地類型主要為水田和菜地。耕地主要農作物產品年產量和產值采用《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2016年統計年鑒》確定。
測算步驟如下:
根據表1,將各類農作物的播種面積除以總農作物播種面積得出播種面積的權重;
計算凈利潤,即各農作物的總產值扣除總成本的占比;
計算各類農作物權重后收益,以凈利潤與播種面積權重相乘得出各耕地的純收益;
計算單位面積耕地的平均收益,將各類農作物權重后的收益加總得出單位面積耕地的經濟價值。
綜合計算可得:瑯岐耕地單位面積經濟價值為0.589萬/hm2。
相比其他地區測算的標準項目,瑯岐島的耕地經濟價值是比較高的,這與還原率不無聯系,同時,瑯岐島的耕地主要以菜地為主,農作物以蔬菜為主,播種面積與經濟產值偏高也是主要影響因素。
2.2耕地社會價值評價
耕地社會價值評估是社會保障價值與穩定價值2個方面的測算。耕地的社會保障價值承載廣大農民基本生活、就業、醫療以及基本養老等保障;耕地的社會穩定價值主要體現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及穩定的保障上。耕地是土地資源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人類社會生活必不可缺的要素,其社會功能構成耕地的一項基本功能,同時具備相應的社會價值。
耕地社會價值的公式表示為:
V2= Vshbz+Vshwd
式中,Vshbz為社會保障價值;Vshwd為社會穩定價值。
2.2.1社會保障價值
耕地資源是保障農民基本生活的主要來源,耕地生產力的大小體現出基本養老保障作用的大小。有學者認為,社會保障價值一般采用代替法,可依據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障資金在城鄉居民之間支出的差額來推算,即以社會養老保險來替代。
本研究中采用福州的養老保險金作為基礎來進行核算。計算過程如下:
Vshbz=(Vczsb-Vncsb)*N/S
式中,VShbz為社會保障價值;Vczsb為城鎮社會保險價值;Vncsb為農村社會保險價值;N為農業人口;S為耕地面積。
Vczsb=(A1+A2+A3+A4)×K
Vncsb =Y1+Y2
式中,A1為基本醫療保險繳費比例。用人單位按在職職工繳費基數的8%,在職職工按繳費基數的2%,合計比例10%為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A2為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用人單位按在職職工繳費基數的20%繳納。
A3為失業保險繳費比例。根據《關于調整福建省失業保險費率有關問題通知》(閩人社文[2015]162號),用人單位按在職職工繳費基數的1.5%、在職職工按繳費基數的0.5%繳納失業保險費,合計為2%。
A4為工傷保險繳費比例。按照1%計算。
K為社會保險最低繳費基數。根據《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我省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閩政[2015]38號),福州馬尾區最低工資標準為1350元/月,瑯岐鎮參照其執行。
Vncsb為農村社會保險價值,Y1為新農合價值,Y2為新農保價值。
根據《福州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施辦法》(榕政綜[2013]247號)文的要求,參投居民保的居民應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本文選取中間值即1000元,政府補貼80元,新農保的價值為1080元。
根據馬尾區2015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方案,每人每年度一次性繳納70元,各級政府對參加合作醫療農民進行補助,補助總額為每人每年240元,合計310元。
依據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2016年統計年鑒,瑯岐2015年農業戶口人數為6.9萬人。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瑯岐島現有耕地0.191萬hm2。
綜合以上公式,得出瑯岐的耕地社會保障價值為633.3元/hm2。
2.2.2社會穩定價值
社會穩定價值是指耕地作為糧食安全的載體所具有的維護社會穩定的價值。《土地管理法》中規定,占用耕地的單位須按要求開墾與所占用耕地的數量相當和質量相當的耕地,或按規定繳納耕地開墾費,并將其專款用于開墾新的耕地。可以看出,土地開墾費體現了社會穩定價值。這就是國家在保護耕地、保障糧食安全方面做出的舉措。本文運用市場替代法,將耕地開墾費、耕地占用稅、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等3項費用量化為耕地社會穩定功能價值。
Vshwd = S+H
式中,VShWd為社會穩定價值,S為國家收取占用耕地的費用,H為國家支出保護耕地的費用。
國家向占用耕地單位收取的費用包括耕地占用稅、耕地開墾費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按照福建省政府印發的《福建省耕地占用稅實施辦法》和馬尾區的實際情況,耕地占用稅為34.95萬元/hm2、耕地開墾費15萬元/hm2、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55.95萬元/hm2。
根據《福建省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資金和項目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項目每667m2安排省以上財政補助資金低于2000元,其中農業綜合開發中央財政專項資金400元,其余部分從省級耕地開發專項資金中統籌。綜上,得出瑯岐的耕地社會穩定價值為0.484萬元/hm2。
因此,瑯岐耕地社會穩定及社會保障2項服務功能的價值合計為0.547萬元/hm2。
2.3耕地生態價值評價
學者們認為,耕地的生態價值是指耕地生態系統方面的服務功能,如通過涵養水分、保持水土、凈化空氣、改善氣候等物理或化學方式,體現其對人類及環境有益的生態功能。耕地是農業生產系統中最基本因素,發揮維持生態平衡的功能,此外,耕地的空間及景觀效益的功能為人類感知和社會響應。但現實中,人們往往忽視其生態效益,只著眼于耕地的經濟效益。
本文參考謝高地等學者對各類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進行估算的方法,利用收益還原法測算耕地的生態功能價值,如表2。
瑯岐島耕地的生態價值以表2為基礎,可知,農田在氣候調節、氣體調節、水源涵養等9個方面的生態服務總價值為6114.3 元/hm2,還原利率取2.7%,可得,瑯岐島耕地生態價值為0.1萬元/hm2。
2.4耕地綜合價值評價結果
綜上所述,瑯岐耕地單位面積綜合價值為1.237萬元/hm2,其中,經濟價值為0.589萬元/hm2,占耕地單位面積總價值的47.63%;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分別為0.547萬元/hm2和0.1萬元/hm2,占耕地單位面積總價值的44.23%和8.14%,
以上研究可知,瑯岐耕地單位面積綜合價值為1.237萬元/hm2,明顯高于當前瑯岐實際征地補償標準,暴露出目前政策只傾向于耕地的經濟效益補償,忽視耕地的社會及生態價值方面的考量。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門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占用耕地在社會和生態方面的補償等政策措施。
3對于當前福州市征地及耕地保護制度的建議
耕地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其資源有限性決定了耕地保護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針對瑯岐耕地實際補償標準,考慮耕地綜合價值,為了切實保護耕地、實現耕地可持續利用以及保障農民合法利益,本文提出如下對策。
3.1考慮耕地綜合價值,納入耕地補償標準
根據福建省政府下發的征地補償通知,全面實行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最低補償標準為58.125萬元/hm2及已明確瑯岐鎮的征地區片綜合地價為75萬元/hm2,這與本文測算的耕地綜合價值還有一定的差距。建議在今后補償標準制定方面能充分考慮耕地資源綜合價值,適當提高補償標準,將耕地資源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納入征地補償體系,樹立正確的耕地資源綜合價值觀,防止耕地資產流失,使耕地價值得以有效流轉,達到保護耕地的目的。
3.2重視耕地社會價值,調動農戶耕地保護積極性
根據2004年《福州市政府出臺的征用農村集體土地留用地使用管理的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被征收集體土地內農用地面積的10%作為村集體的生產生活留用地,瑯岐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采取貨幣化的補償方式,生產生活留用地補償標準為1200萬元/hm2,村集體應有效利用該部分資金,可以考慮側重向被征收農戶傾斜,充分維護好被征地農戶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權益,調動農民耕地保護積極性。
3.3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合理利用與保護耕地
生態補償是對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者的鼓勵機制,也是一種利益驅動和協調的機制。因此,重視耕地生態功能價值十分必要,應嚴格把控產業準入條件,嚴防“雙高”企業擴大生產;應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建立耕地生態價值補償有效機制,制定科學合理的生態環境補償費標準和保護耕地的獎懲機制。瑯岐島在這方面應該值得肯定和推廣,島上無工業“三廢”,耕地資源得到了較好保護,只有生態好,才能做到產業優、百姓富。
4結論
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瑯岐島的耕地面積總量的減少仍然不可逆轉,人地矛盾將愈加突出。通過考慮耕地綜合價值,納入耕地補償標準;重視耕地社會價值,調動農戶耕地保護積極性;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這幾個重點舉措,將對瑯岐島的耕地保護起到一定作用與效果。進一步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合理利用和保護耕地的措施,切實保護耕地,提高耕地質量,實現瑯岐島的耕地可持續利用及總量的動態平衡。
“一要吃飯,二要建設,兼顧生態”,這是人們對耕地保護所必須堅持的原則。合理制定征地補償標準,使得耕地實際的綜合價值與其承擔的功能相符,保障農民利益,調整收益分配,最大化合理利用和保護耕地,仍然是今后的努力方向。進一步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切實保護耕地,提高耕地質量,實現瑯岐島的耕地可持續利用及總量的動態平衡。
參考文獻
[1] 唐瑩,穆懷中.我國耕地資源價值核算研究綜述[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4(35):73-79.
[2]韓吉,李煒.簡析土地征用中的補償機制[J].中國商界,2008(02):33-37.
[3]翁璇.工業用地占用耕地損益價值研究—以福建省永泰縣為例[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2.
[4]江沖,金建君,李論.基于公眾參與的耕地資源非市場價值認知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2(6):72-78.
作者簡介:
許鵬鴻(1986-),男,本科,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土地規劃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