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彤
英國志奮領學者,Stirling大學傳媒管理碩士,長期致力于電視傳媒的發展研究和咨詢顧問工作。
我們在影視寒冬期真的不要被所謂“口紅效應”麻痹了,應對影視寒冬的行為是勇敢面對現實,而不是虛構一個不存在的大餅
身處這個行業,冷暖自知。最近的新聞是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拍攝制作電視劇備案數量比去年同期減少27%。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影視的寒冬正在眼下,這是不能回避的現實。但是,每個身處這個行業和希望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也都知道,寒冬過去是春天。那么如何安然度過這個冬天?如何積極爭取春天的早日到來呢?
經濟學中有個有趣的現象叫“口紅效應”。這是化妝品公司雅詩蘭黛的老板蘭黛總結出來的。他發現在經濟危機時期,口紅的銷量并未和其他周期產品一樣減少。人們為什么會在經濟危機的時候購買并非生活必需品的口紅呢?一種解釋是人們的心理需求。越是在生活的寒冬里,人們越是有想讓自己生活得精彩的勇氣;越是吃不飽的時代,越有把自己收拾得精神點的想法。正是這個效應,讓經濟學家注意到1930年代的美國經濟危機時期鑄就了好萊塢的黃金年代。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影視行業在經濟低潮時的“口紅效應”。
不過也有經濟學學者對近百年的經濟周期和影視業的主要收入指標做過對比,他們發現影視行業的整體收入水平是和經濟發展水準掛鉤的,呈正相關關系。我們也可以理解,在收入下降的情況下,人們用于娛樂消費的金錢并不會太多。也許他們會購買一些廉價的口紅,但絕對不會花費全家的伙食費去聽一臺高價格的音樂會。大多數人是為肚子而活,并非為精神需求而活。我們在影視寒冬期真的不要被所謂“口紅效應”麻痹了,應對影視寒冬的行為是勇敢面對現實,而不是虛構一個不存在的大餅。
經濟危機時期的一大特點是失業率高。由于經濟下行,大量的人處于失業或半失業狀態。解決無聊的時間也是一大社會剛需。那么多無所事事的人需要精神食糧,而這種食糧還不能太昂貴。十多年前我在英國學習傳媒經濟學的時候,班上有許多印度同學。我們常討論為什么印度電影業那么強大,產生了寶萊塢。我的印度同學坦言這是經濟狀態造成的。印度和我們一樣是人口大國,也是農業大國。在廣大農村地區生活著的人民需要精神產品,但他們買不起電視機。流動的農村影院或者說電影大篷車是他們的重要消費場所。這樣的消費方式決定了印度擁有全球最大的電影產量,也因此成就了寶萊塢的神話。這是在低票房、小額經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行業。中國現在面臨的狀況應該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的票房停滯在60000塊銀幕數量前,而真正的低價銀幕卻沒有活躍起來產生經濟效益。比如當下比較火的無屏電視機,它有一百多寸的投影面積,高達4K的清晰度,產品售價不過一萬多元。如果像80年代一樣放開這種微影院,我們的銀幕數量可以成百倍翻上去,影視產品能夠便宜地到達更多觀眾。這對于產業鏈上的所有人都是有幫助的。影視寒冬中的人們都特別渴望有人能啟動這個市場。
一批影視公司面臨倒閉潮,而那些曾經創造過輝煌的企業紛紛被國資管理機構納入囊中,未來還將有大量被資本機構、上市公司拒絕的影視公司會找到新的婆家娘家。但是在寒冬之下,國資對產業的呵護是非常重要的。歐洲是電影的誕生地和策源地,這里興起過一波又一波的電影風潮。但是在最近40年里,好萊塢的全球化策略已經把歐洲電影打到毫無還手之力。不過,由于歐洲官方機構對影視文化的呵護,歐洲影視在不太賺錢的情況下,仍然綻放著藝術之花,仍然煥發著青春活力。這些在政府補貼下生存的策略正在被世界各國效仿,通過政府買單、購買服務的方式,能夠保證影視文化的發展。雖然我們國家影視文化并不出色,但已是小荷露出了尖尖角,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指日可待。此時政府的扶持非常重要,只要在國內市場上做到穩固不倒,我們就有機會到國際市場上賺到利潤。
度過影視寒冬需要群策群力,方法也不止一兩條。我們有足夠多的力量和信心度過這個不太長的影視寒冬。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