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紅 彭丁文 鄧朝艷 鄧堯 胡細貴 李小一


摘要? ? 本文通過2年試驗,對湘南地區玉米—水稻輪作田中牛筋草的生長情況進行調查,采用倒置“W”九點取樣法,測定牛筋草密度、株高、蓋度、鮮重等數量動態指標,監測牛筋草的種群數量變化。結果表明,湘南地區玉米—水稻輪作田中牛筋草第2年的密度、株高、鮮重、蓋度明顯低于第1年,且生長勢弱。
關鍵詞? ? 輪作;牛筋草;種群數量;監測
中圖分類號? ? S45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2-0067-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 In this paper,a 2-year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growth of goosegrass in the corn-rice rotation field in southern Hunan.By using the inverted "W" nine-point sampling method,the quantitative dynamic indexes such as density,plant height,coverage,fresh weight and so on were determined,and the changes of the population quantity of goosegrass were monito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nsity,plant height,fresh weight and coverage of goosegrass in the corn-rice rotation field in southern Huna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first year,and the growth potential was weak.
Key words? ? crop rotation;goosegrass;population quantity;monitoring
牛筋草(Eleusine indica(Linn.)Gaertn.)俗稱油葫蘆草、蟋蟀草等,屬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較濕潤的農田、 果園或路旁,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已經被列為世界十大惡性雜草之一,危害極其嚴重[1-2]。近年來, 牛筋草已經成為湘南地區玉米田的優勢草種之一,發生數量大,極大地影響了玉米產量。本文通過2年試驗,對湘南地區玉米—水稻輪作田中牛筋草的生長情況進行調查,采用倒置“W”九點取樣法[3],測定牛筋草密度、株高、鮮重、蓋度等數量動態指標,監測牛筋草的種群數量,以期發掘科學規律,為農作物種植方式的合理選擇、農田雜草的生物防除提供理論參考[4-5]。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時間與地點
于2018年、2019年在湖南省郴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橋口試驗基地玉米—水稻輪作田開展試驗。
1.2? ? 調查方法
采用倒置“W”九點取樣法,劃定樣方。玉米—水稻輪作區,即3—7月前茬栽種玉米,7—10月后茬栽種水稻。湘南玉米栽培生育期分播種期、出苗期、拔節期、開花期、成熟期等,3月29日播種,7月上中旬收獲,然而玉米生長速度快,至拔節期往后受雜草的影響很小,因而測定時間定為出苗后10 d至7月上旬,每隔15 d測定調查區域的9個樣方中的牛筋草生長情況,調查時期為4月28日出苗期后10 d、5月13日拔節期、5月28日大喇叭口期、6月12日灌漿期、6月27日乳熟期、7月12日蠟熟期。
1.3? ? 測定指標
測定樣方內牛筋草的發生頻度、密度、株高、鮮重、蓋度[6]等指標。每次調查后,對樣方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后取平均值。
2? ? 結果與分析
2.1? ? 牛筋草發生頻度監測
由表1可知,2018年從玉米出苗期后10 d調查開始,牛筋草發生頻度為100,即在9個樣方中均出現牛筋草。2019年,在玉米出苗期后10 d,有2個樣方出現牛筋草;拔節期增至7個樣方出現牛筋草;直至大喇叭口期9個樣方中才全部出現牛筋草。可見,玉米—水稻輪作田中第2年牛筋草出現頻率較前1年緩慢。
2.2? ? 牛筋草密度監測
由圖1可知,2018年玉米出苗期后10 d牛筋草密度為23.30株/m2;在玉米拔節期,猛增至39.00株/m2;隨著玉米生長,牛筋草密度緩慢增長,后期變化不明顯,至玉米蠟熟期密度達50.67株/m2。2019年玉米出苗期后10 d牛筋草密度為14.00株/m2;在大喇叭口期,才猛增至30.60株/m2;同樣,隨著玉米生長牛筋草密度緩慢增長,后期變化不明顯,至玉米蠟熟期密度達34.00株/m2。可見,2019年牛筋草密度在各玉米生育期較2018年明顯降低,玉米蠟熟期比2018年降低了32.90%。
2.3? ? 牛筋草株高監測
由圖2可知,2019年牛筋草株高增長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較2018年同期大,此后在每個生育期2018年均高于2019年,玉米蠟熟期平均株高比2019年高19.73%。
2.4? ? 牛筋草鮮重監測
由圖3可知,2019年牛筋草鮮重在各玉米生育期均低于2018年;玉米蠟熟期,2019年牛筋草鮮重為472.27 g/m2,較2018年鮮重降低了26.60%。
2.5? ? 牛筋草蓋度監測
由圖4可知,2018年牛筋草蓋度(即單位面積內牛筋草莖葉投影面積所占的比例)在每個玉米生育期遞長,牛筋草生長勢強;2019年牛筋草蓋度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迅增,而后增長平緩,直至玉米蠟熟期僅為2018年蓋度的42.14%。
3? ? 結論與討論
通過2年試驗表明,湘南地區玉米—水稻輪作田中牛筋草第2年的密度、株高、鮮重、蓋度明顯低于第1年,且生長勢弱。玉米—水稻輪作對牛筋草的種群數量有顯著影響,這為農作物種植方式的合理選擇、農田雜草的生物防除提供了理論參考[7]。
4? ? 參考文獻
[1] 涂鶴齡.我國農田雜草研究和防治進展[J].農藥,2001(3):1-3.
[2] 金環宇,田平.農田雜草的危害及防除措施[J].種業導刊,2008(6):30-31.
[3] 林偉.倒置“W”九點取樣法在雜草群落結構調查上的應用[J].上海農業科技,2002(3):13-14.
[4] 張杰.周口地區農業耕作模式對田間雜草的影響[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4.
[5] 周世忠,王自林,李淑敏,等.玉米連作效果分析[J].耕作與栽培,1993(3):5-8.
[6] 高先濤,申慕真,姚景勇.魯西南地區旱地雜草種類及發生規律初探[J].雜草科學,2001(3):6-8.
[7] 馬亞杰,馬小艷,陳全家.環境因素對不同地區牛筋草種子萌發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9,3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