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景良 王守峰
摘要? ? 新農村建設是社會轉型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同時可踐行生態環保理念。本文結合吉林省磐石市的發展,對落實村屯綠化建設、構建美麗生態鄉村的路徑進行了探析,即運用恰當的方式,可以實現“點”“線”“面”“網”的建設目標,轉變傳統農村的管理模式、發展模式,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提高新農村建設的合理性。
關鍵詞? ? 村屯建設;綠化建設;生態鄉村;吉林磐石
中圖分類號? ? F327?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2-0266-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磐石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吉林市南部,地處松遼平原向長白山脈過渡地帶,面積3 960 km2,轄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4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268個行政村,總人口54萬人。磐石市有著悠久的革命歷史,因而落實村屯綠化建設、構建美麗生態鄉村對于當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 建設示范村屯,優化環境“點”的治理效果
為了構建美麗生態鄉村,當地政府部門以建設示范村屯的方式邁出第一步,積極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目的是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提高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程度。在建設示范村屯的過程中,實現了家畜飼養圈舍化、廁所衛生化、飲水安全化、排水溝渠化、院墻標準化、道路硬化、衛生保潔經常化的目的。在此背景下,農村環境向著美化、凈化、綠化的方向發展。另外,示范村還對墻、樹、溝、路設置了統一標準,要求糞堆、柴草垛在指定位置存放。一段時間后,示范村屯的衛生環境、生活條件均發生了顯著變化。自2010年開始至今,政府部門共撥款4億元左右,完成了52個示范村、216個提升村的建設,有效優化了環境“點”的治理效果[1]。
2? ? 構建文明走廊,推進環境“線”的整治突破
當前,磐石市道路兩側花團錦簇、綠樹成蔭,這是一條長達21 km的“文明走廊”,其屬于落實村屯綠化建設、構建美麗生態鄉村的風景線。據悉,磐石市在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將打造“全市扮靚三條線”作為目標,進而對全市所有主要道路進行靚化、美化與綠化。通過此種方式,不僅可以有效提升磐石市的整體形象,還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基本保障。以打造綠色文明走廊為切入點,幾年來共建設了586 km的植樹臺,總植樹的數量已經超過120萬株。基于此,在道路兩側構建了生態、環保的綠廊。為了進一步推進環境“線”的政治工作,并獲得更多、更有效的突破,在建設“文明走廊”期間還必須對沿線進行移除草堆、清理糞堆、清除路障、清理垃圾、拆除違建等工作。通過多方面的努力、配合,實現了構建綠色文明走廊的目標,確保沿線圍欄具有美、直、齊的特點,優化人們的視覺效果。基于文明走廊的構建,轉變了以往道路“光禿禿”的模式,不僅營造了良好的交通環境,還為生態建設提供了保障。
3? ? 落實因村制宜,形成環境“面”的發展趨勢
磐石市在落實村屯綠化建設、構建美麗生態鄉村的過程中,為了能夠獲得良好的生態效益,采用因村制宜的原則,增強各項建設工作的科學性。例如:在取柴河鎮的村屯中,一片綠油油的玉米地映入眼簾,而在村口的位置還設置了約100 m2的鮮花種植地。相比之下,在建設新農村之前,這一片區域是垃圾場,夏天時有刺鼻的味道,還有大量蒼蠅亂飛。現如今,通過環境治理,垃圾場變成人見人愛的花園。附近設立了專門的垃圾處理點,由專門人員定期進行處理,從根本上改善了生活環境。采用此種方式,可以推動村屯綠化建設、構建美麗生態鄉村等工作,為農村增添了更多的亮點、綠意,符合新時期對于鄉村建設的要求[2]。落實村屯綠化建設、構建美麗生態鄉村需要結合村屯的實際情況,制定發展方案、明確發展方向。同時以“點”“線”為基礎,推動鄉村環境的優化向著“面”的方向發展,強化整改工作的有效性,為當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奠定基礎。
4? ? 重視道路建設,提升環境“網”的建設水平
道路是農村發展的基礎。磐石市在落實村屯綠化建設、構建美麗生態鄉村期間加大對道路建設的重視,并創建了“四好農村路”的全國示范縣城,為當地長久發展奠定基礎[3]。例如:以往的小椅山橋屬于危橋,但是在政府投資建設以后,破除了小椅山屯與外部的屏障,成為連心橋、致富橋。此外,在很多公路旁還設置了“路長制公示牌”,標記著路線里程、名稱以及路長責任等。同時還在公示牌中設置二維碼,只要行人“掃一掃”,便可以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路況信息等。此種建設方式為當地的居民、游客等提供了諸多便利,優化了傳統交通網絡,為各個村屯之間的聯系提供了保障,從根本上提升了環境“網”建設的水平[4]。
5? ? 結語
落實村屯綠化建設、構建美麗生態鄉村是新時期發展的必由之路,與村民生活質量、國家長久發展有著緊密關系。因此,必須結合村屯的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鄉村建設方案,按部就班開展工作。同時,還應充分考慮村民的需求,為其生活提供便利,為農村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6? ? 參考文獻
[1] 張瑾,惠云芳.美麗鄉村建設研究:以陜西省商南縣清油河鎮后灣村為例[J].江西農業,2016(19):89-91.
[2] 王昌森,張震,董文靜.鄉村振興戰略下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耦合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9(13):97-101.
[3] 吳學俊,祁祥春,顧陽春.平原農區美麗鄉村建設中綠化造林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4):33.
[4] 鄒志平.安吉中國美麗鄉村模式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