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介紹了隴縣側柏葉枯病的發生狀況,并分析了防治經驗,具體包括積極應對、選擇最佳防治方法和運用先進技術等3個方面內容,以期為側柏葉枯病的科學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 ? 側柏;葉枯病;發生狀況;防治經驗;陜西隴縣
中圖分類號? ? S763.7?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2-0077-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又名黃柏、扁柏、香柏等,屬柏科側柏屬常綠針葉樹種,適應性強、耐干旱貧瘠,多用作山區造林的先鋒樹種,在全國分布廣泛[1]。在全國大面積營造人工純林的背景下,人工純林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如生產力下降、病蟲害暴發等,其中側柏葉枯病就是一個典型代表[2]。
側柏葉枯病是由寄生性盤菌(Chloroscypha platycladus sp.nov.)侵染當年生新葉,使幼嫩細枝與鱗葉同時出現癥狀,最后連同鱗葉一起枯死脫落的病害[3]。側柏葉枯病先后在江蘇、河北、陜西、甘肅等地暴發[1],不僅對當地林業產業發展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也給當地林業工作者的工作方向提出新的挑戰。
隴縣作為陜西省五大林區之一,縣域內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自2011年側柏葉枯病在隴縣發生至今,經過近10年的不懈努力,隴縣林業工作者在側柏葉枯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現將其總結如下,以期對其他地區類似問題的解決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1? ? 發生狀況
隴縣作為陜西省五大林區之一,林業資源豐富,全縣林業用地總面積為119 332 hm2,占總面積的52.3%,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0%[4]。2011年10月,隴縣首次發生側柏葉枯病,先后發生面積逾620.7 hm2,共涉及4個鄉鎮。在隴縣林業工作者數年嘗試、努力后,全縣范圍內的側柏葉枯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截至2019年,側柏葉枯病的發病面積為 66.7 hm2,較 2011年減少了554 hm2;所涉及的鄉鎮也由2011年的4個減少為2019年的2個。全縣范圍內側柏葉枯病發生面積大幅減少與隴縣林業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息息相關,同時積累的一些經驗也值得推廣與借鑒。
2? ? 防治經驗
2.1? ? 高度重視,積極應對
2011年10月側柏葉枯病首次在隴縣出現后,相關工作人員積極采集受害植株送到省、市相關部門確定發病誘因。同時,縣政府也對該疫情非常重視,成立以副縣長為組長的防治領導小組,督促各鄉鎮林業站工作人員深入林區掌握側柏葉枯病發生面積的第一手數據,并且積極聘請相關專家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投入大量資金培訓相關工作人員,使每一位參與側柏葉枯病防治的工作人員都掌握了專業知識。
2.2? ? 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防治方法
側柏葉枯病在隴縣縣域內是首次出現,但是其他地區的林業工作者在側柏葉枯病防治方面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方法[5-6]。隴縣林業工作者并未完全照搬其他地區的防治方法,而是結合本縣實際情況(降水、溫度等)比較不同防治方法的效果,采用了營林技術防治(適度修剪、間伐、松土和擴盤除草等撫育管護措施,拔出燒毀病株,補植其他樹種營造混交林)和化學防治(40%滅病威、40%多菌靈和40%百菌清 500倍液劑混合使用)相結合的防治方法,于6月(真菌孢子隨風傳播時)連續噴灑2次(6月上下旬)化學藥劑,確保防治效果達標。
2.3? ? 運用先進技術,提高防治效果
隴縣多山地,側柏葉枯病多發生在交通不便的區域,不便利的交通條件限制了側柏葉枯病的防治效果。因此,隴縣側柏葉枯病防治領導小組的相關人員多次向上級部門申請,并經多次論證分析后大膽引入了無人機防治側柏葉枯病。自2017年利用無人機防治側柏葉枯病至今,發現利用無人機防治較人工防治具有成本低、農藥使用效率高、覆蓋密度高和防治效果好等優點[7-8]。
3? ? 結語
森林病蟲害防治不僅是一個過程漫長的工作,更是一個系統性較強的工作。林業工作者不僅要積極應對,還要從造林、撫育、防治等方面多管齊下,堅持不懈,有效防治側柏葉枯病[9-10]。
4? ? 參考文獻
[1] 金輝.側柏葉枯病研究進展[J].綠色科技,2017(11):97-98.
[2] 王軍.營造人工純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綠色科技,2013(6):68-69.
[3] 戴雨生,王學道,林其瑞,等.側柏葉枯病病原菌研究[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2,16(1):59-65.
[4] 國慧,王軍,楊振安.低溫凍害對隴縣核桃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3(14):238-239.
[5] 林其瑞,王行政.側柏葉枯病的防治試驗[J].江蘇林業科技,1994(2):36-37.
[6] 戴雨生,林其瑞,王行政,等.殺菌劑煙劑防治側柏葉枯病試驗[J].江蘇林業科技,1992(1):31-33.
[7] 吳海云,王春梅,呂成利.寶雞市不同時段防治側柏葉枯病效果分析[J].陜西林業科技,2018,46(3):46-47.
[8] 張舒瑤,賀虹,唐光輝,等.黃帝陵側柏葉枯病田間防治試驗[J].中國森林病蟲,2017,36(6):22-25.
[9] 張舒瑤.黃帝陵側柏葉枯病病原菌的鑒定及其田間防治試驗[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
[10] 王春輝,王春梅.不同方式防治側柏葉枯病的效果[J].中國園藝文摘,2017,33(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