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2014—2016年,對遼陽市龍石風景區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種類調查發現,該地區主要林業有害生物35種,并篩選出6種危害嚴重的主要林業有害生物,即美國白蛾、日本松干蚧、松縱坑切梢小蠹蟲、樟子松衰退病、楊干象、楊樹爛皮病。同時,對這6種主要林業有害生物采取營林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機械措施等防控技術,取得了顯著的防治效果,獲得了較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關鍵詞? ? 龍石風景區;林業有害生物;種類調查;綜合防治技術;遼寧遼陽
中圖分類號? ? S763?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2-0078-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龍石風景區位于遼陽市東南部宏偉區境內,屬AAAA級景區,占地20.3 km2,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0%,植物區系以長白植物為主。由于常災性和突發性林業有害生物的危害,森林生態環境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壞。為控制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在2014—2016年全國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基礎上,對該地區林業有害生物種類、發生情況及防治技術進行了研究。
1? ? 調查情況
1.1? ? 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種類
根據林業有害生物調查結果,按《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及成災標準》(LYT1 681—2006)和《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主要林業有害生物成災標準>的通知》(林造發〔2012〕26號)的規定和要求,統計龍石風景區發生統計起點以上的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種類共計35種[1]。
1.2? ? 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
2014—2016年,美國白蛾、日本松干蚧、楊干象、楊樹爛皮病、樟子松衰退病發生面積占該地區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的85%以上,在上述主要林業有害生物中,按危害部位劃分為葉部害蟲1種(美國白蛾)、干部病蟲害3種(楊干象、楊樹爛皮病、樟子松衰退病)、枝梢害蟲2種(日本松干蚧、松縱坑切梢小蠹蟲)[2];按寄主類型劃分為針葉樹病蟲害3種(日本松干蚧、樟子松衰退病、松縱坑切梢小蠹蟲)、闊葉樹病蟲害3種(美國白蛾、楊干象、楊樹爛皮病)。
1.3? ? 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態勢
據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統計數據顯示,近年該區域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逐年下降。其中,美國白蛾發生面積呈總體下降趨勢,輕度發生面積略有上升,中度發生面積基本持平,重度發生面積持續下降;日本松干蚧和松縱坑切梢小蠹蟲的發生面積呈總體平緩下降趨勢;樟子松衰退病呈平緩趨勢;楊干象呈總體上升趨勢;楊樹爛皮病呈總體下降趨勢。
2? ? 綜合防治技術
2.1? ? 林業技術措施
2.1.1? ? 衛生伐清除蟲源木。在龍鼎山與石洞溝交界處,對日本松干蚧等有害生物發生較重的林分進行衛生伐,清除蟲源木,以達到降低蟲口密度的目的。此措施降低蟲口效果良好,平均蟲口減退率達40%以上[3]。
2.1.2? ? 林分結構調整。對于樟子松衰退病及日本松干蚧危害林分進行衛生伐后出現的林中空地或天窗,應栽植刺槐、柞樹等闊葉樹,使純針葉林改造成混交林,提高林分抗逆性。
2.1.3? ? 選擇抗性樹種。為減少楊干象和楊樹爛皮病的危害,應選擇抗性差異較大的不同楊樹品種。調查發現,利用中綏12、84K楊造林,楊干象有蟲株率為0;而采用107、108等楊樹品種造林,發生凍害及楊樹爛皮病的概率達85%以上。
2.2? ? 物理機械防治
對美國白蛾、舞毒蛾、木橑尺蛾等趨光性較強的林業有害生物,采用燈光誘殺,在景區內合理布點設置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防治效果明顯[4]。
2.3? ? 生物防治
2.3.1? ? 保護和招引益鳥。通過宣傳,提高人們對保護鳥類資源重要性的認識,通過人工懸掛鳥巢招引益鳥棲息和繁殖,提高益鳥的種群結構和數量,以達到控制害蟲的目的。在柞林、雜木林、楊樹林,按3~5 hm2標準設置1個鳥巢,懸掛大型樹洞巢和箱式鳥巢。調查發現,此措施對招引益鳥有一定作用,特別是樹洞式鳥巢,招引率高達67%。
2.3.2? ? 以蟲治蟲。利用以蟲治蟲生物防治技術,不污染環境,可達到持續控災的效果,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一是人工助遷釋放瓢蟲。釋放異色瓢蟲對控制日本松干蚧種群數量有一定作用。5月上旬,按15~20頭/株的標準釋放瓢蟲,釋放前調查10 cm2段的蟲口密度,釋放后第2年5月上旬調查統計松干蚧蟲口密度,發現效果明顯,蟲口減退率最高可達35%。二是釋放周氏嚙小蜂防治美國白蛾。周氏嚙小蜂是美國白蛾寄生性天敵。在第1代美國白蛾老熟幼蟲期,按1頭白蛾幼蟲釋放3~5頭周氏嚙小蜂的比例放蜂。在生態條件差異不大、美國白蛾發生中等的幾個地段,通過連續4~5年的釋放試驗發現,寄生率可達35%以上,效果明顯。
3? ? 結語
龍石風景區林業有害生物種類較多,形成危害的主要林業有害生物有6種,發生呈平穩下降趨勢。采用綜合防治技術后效果明顯。綜合來看,林業技術措施可豐富和促進森林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和穩定性,能增加有益生物種群數量,對林業有害生物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4? ? 參考文獻
[1] 芮曉林,王柏奇,孫麗娜,等.遼陽市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的分布及危害特點[J].吉林林業科技,2008(1):24-26.
[2] 楊振學.遼陽地區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松縱坑切梢小蠹蟲風險分析[J].林業科技,2016,41(5):61-62.
[3] 許慶亮,楊振學,周健,等.縱坑切梢小蠹發生與生態因子關系及防治技術研究[J].吉林林業科技,2009(4):26-31.
[4] 費滕.以病蟲害為主的森林健康評價指標體系構建[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