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煥新 孫永泉 陳吉 丁小峰 陳昕 陸陽 陸幸鸚
摘要? ? 肥料作為主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其質量的好壞對農業生產至關重要。肥料登記作為肥料質量把控的第一關,務必要守好。本文概述了“放管服”背景下蘇州市肥料登記管理工作的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以期對肥料登記管理工作起到積極作用,推動肥料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助力現代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 肥料登記;“放管服”;地市級;監管
中圖分類號? ? F326.5?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2-0121-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化肥產量5 424.4萬t,比1949年增長了9 040倍。肥料一直以來都是農業最主要的生產資料,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化肥產業迅速發展,化肥的大規模使用對于我國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當今種植業的發展已離不開肥料,肥料不僅為植物生長提供氮、磷、鉀礦物質及微量元素,還可改良土壤結構,增強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農產品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大量的研究數據表明,作物產量對肥料的依賴程度超過50%[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及實施辦法的規定:復混肥料和磷肥實行生產許可證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原農業部《肥料登記管理辦法》要求依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肥料實行登記或者許可制度。
1? ? 蘇州市肥料登記工作概況
1.1? ? 肥料登記工作任務來源
《肥料登記管理辦法》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復混肥、配方肥(不含葉面肥)、精制有機肥、床土調酸劑的登記審批、登記證發放和公告工作,可委托所屬的土肥機構承擔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肥料登記工作。2017年7月,江蘇省將除有機肥料和床土調酸劑外的其他項目委托區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實施,其中主要就是復混肥料的登記。根據文件要求和職責分工,蘇州市肥料登記工作由蘇州市農業農村局法規處負責,行政審批窗口和市耕地質量保護站協助辦理。
1.2? ? 蘇州市肥料企業現狀
蘇州市肥料生產規模相對較小,現有登記在冊肥料企業約30家,其中復混肥料類生產企業11家(約占全省的4%),有機肥料企業10家,微生物肥料企業10家(由于微生物肥料登記工作由農業部負責,相關數據不詳)。全市實際在產復混類和有機類肥料企業約10家,復混肥料年產量約180萬t,有機肥料年產量約15萬t。近年來,蘇州加快經濟轉型發展及“263”專項整治行動等工作對肥料企業影響較大。截至2017年12月,蘇州市關停了490家畜禽養殖戶,有機肥料生產原料得不到保障,進而造成了產能下降,企業遷移倒閉的現狀。
1.3? ? 肥料登記辦理流程
隨著政務服務“一張網”工程的推進,蘇州肥料企業現可通過網絡在線申請辦理,登錄并上傳申請書、圖片等附件材料,并將紙質材料原件郵寄至行政審批窗口。工作人員接件后,對申請材料的數量和填寫內容進行初審。在確認材料齊全無誤后,將電子申報材料存檔并通過局OA系統提交局法規處復審,復核通過后根據業務職能分配給市耕地質量保護站進行內容審核。耕地質量保護站根據法定審核要求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核并向窗口工作人員反饋審核結果。對于審核通過的申請,由局分管領導簽發后,再由窗口工作人員辦證發證。整個辦理流程基本控制在3~5個工作日。截至2019年6月30日,蘇州市共計發出復混肥料類登記證88張,年辦件量50張左右,現有復混肥料類肥料有效登記證322張(約占全省的7%)。
2? ? 肥料登記工作難點
2.1? ? 法律法規保障不到位
當前,我國加快推進社會法制化建設,農業領域特別是農業投入品管理方面的各類法律法規應運而生,相繼頒布和修訂了《農藥管理條例》《飼料和伺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等。但是在肥料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較為滯后,至今未出臺與肥料有關的專業法律,仍依據《肥料登記管理辦法》開展相關工作。該辦法對肥料的生產、流通、使用、監管等環節的約束力較弱[3],條文內容較為寬泛,處罰力度較輕。每年各地農業執法部門都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對肥料進行監管抽檢,對于涉嫌違法的予以處罰。例如:廣東省2008—2010年僅工商系統立案查處的肥料標識違法行為占農資違法案件總數的比例始終在30%左右[4]。根據蘇州市農業執法部門辦案統計來看,無證套證、包裝標識標注不規范、摻雜制假、養分不足、亂增添加劑、虛假宣傳夸大肥料功效、惡意“傍名牌”等問題較為突出,給農業生產安全和農民放心用肥帶來較大隱患。
2.2? ? 審核規范要求和實際情況不匹配
2.2.1? ? 證件審核。蘇州市依據“放管服”、政務服務“一張網”以及“不見面審批”的要求,行政許可事項皆進駐行政服務大廳,開通網上申請辦理功能。申請的電子材料的真實性在核驗方面存在隱患,極有可能出現偽造其他行政部門頒發的證件和涂改有限期的現象。因此,審核方法需要改進,以有效規避上述現象。
2.2.2? ? 產品檢驗。按照肥料登記申請的要求,申請資料中需包含產品檢驗報告,但是當前復混肥料類產品檢驗基本都是企業送至有資質的第三方公司進行檢測,缺乏有效的監管。
2.2.3? ? 專家評審。肥料需按照“一品一證”的要求進行登記,肥料企業基本是按需辦理登記證,存在辦理登記時間的不確定性,加之蘇州市肥料生產企業較少,往往出現幾個月沒有辦件或一次就一個產品登記,如若按照專家評審來操作費時費力。法定辦結時限為20個工作日,為了提高辦事效率,蘇州市規定承諾辦結時間為10個工作日,這樣也就無法實現不定期集中辦理。
2.3? ? 新型肥料登記停滯不前
隨著化肥減量增效工作和肥料市場發展要求,新型肥料產業快速發展,大量具有緩釋功效的摻混肥料已在市場流通。但是,當前肥料登記管理辦法未更新,上級授權部門也未給予業務指導,導致部分新型肥料在高級無法予以登記的困境。特別是一些企業有好的產品,卻無法正常合法登記銷售,阻礙了肥料產業和現代農業的健康發展。
2.4? ? 事后監管職責不明
“放管服”的改革理念就是大量減少審批程序,更多轉為事中、事后監管。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工作理應由各地農業行政執法部門負責,但是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要求,事后監管部門就出現了不一致的現象,進而導致事后監管職責不明,監管不到位的情況。
3? ? 建議
3.1? ? 加快肥料立法工作
每年“兩會”期間均有代表提出議案,建議制定肥料管理法,明確執法主體,規范肥料流通、生產和使用管理,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可見肥料立法已經迫在眉睫,確保肥料產品質量和安全應用是立法的核心,特別是通過產品準入把好進入農田的肥料品種和質量關[5]。建議可參照《農藥管理條例》等農業投入品管理法律法規,通過立法建立科學、規范、高效的肥料管理體系,有效助推我國化肥產業轉型升級。
3.2? ? 不斷優化審核工作
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必要性方面,需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強化行政部門資源共享,當前蘇州市行政審批局正在統籌推進這項工作。建議由省級部門牽頭組建專家網絡平臺,各市將梳理好的申報材料報送平臺,由平臺隨機派發專家評審,大大提高評審質量和審批效率。建議對肥料包裝和產品標簽等資料做出格式上的規范,便于農民識別和執法部門監管。
3.3? ? 加強登記事后監管
隨著行政體制改革的深入,應盡快明確肥料管理牽頭部門,建議設立農業投入品監管專職機構,對包括肥料在內的各類農業投入品的登記、生產、經營、使用等環節進行全方位監管。強化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監管水平。建議將現場考核常態化,進一步加強與市場監管、公安、供銷等行政職能部門的溝通協作,共同建立打假聯動機制,提高監管成效。
4? ? 參考文獻
[1] 董濤,朱閃閃.化肥使用強度變化的影響分析[J].當代化工研究,2018(4):83-85.
[2] 王涵.白由路:現代農業離不開化學肥料[J].科學中國人,2014(19):54-57.
[3] 魏國強.河南省肥料監管工作的思考[J].種業導刊,2014(4):5-6.
[4] 吳創偉,劉彥偉.肥料標識典型違法行為類型梳理[J].工商行政管理,2011(17):46-49.
[5] 彭世琪.中國肥料使用管理立法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14,47(20):4109-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