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赫

摘要? ? 采用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BI指數法對大渾太流域14個點位進行了水質評價,評價結果與理化監測結果基本吻合。共監測到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3門7綱12目25科62屬90種,以水生昆蟲為主,其次為環節動物、軟體動物和甲殼動物。BI指數在2.56~8.82之間,評價結果清潔的點位6個,均位于河流上游地區;良好的點位2個,位于河流中上游地區;輕污染的點位2個;中污染的點位3個;重污染的點位1個。中污染和重污染點位均位于河流下游及河口地區。
關鍵詞? ? 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BI指數法;水質評價;大渾太流域
中圖分類號? ? X82?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2-0159-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 The BI index method of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water quality of 14 sites in Dahuntai River Basin,the evaluation results we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physicochemical monitoring results.A total of 90 species,62 genera,25 families,12 orders,7 class and 3 phylum of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were detected,aquatic insects were dominant group,followed by annelids,mollusks and crustaceans.The BI index was in the range of 2.56 to 8.82.The number of clean points was 6,they were all locate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river;The number of good points was 2,they were located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river;The number of light pollution point was 2;The number of medium pollution points was 3;The number of heavy pollution point was 1.Medium pollution points and heavy pollution points were located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rivers and estuaries.
Key words? ?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BI index method;water quality evaluation;Dahuntai River basin
大渾太流域包括渾河、太子河和大遼河3條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屬于廣義遼河流域的一部分,因其流經遼寧省內撫順、沈陽、本溪和營口4個重要工業城市,歷史上曾經遭到嚴重污染。近年來,隨著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深入推進,大渾太流域水質不斷變好,水生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多,清潔水體的指示生物從無到有,并廣泛分布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區。1987年至今,大渾太流域一直在持續開展水生生物監測與評價工作。基于對大渾太流域及遼河全流域水生生物監測的多年積累及研究,遼寧省生態環境監測系統相繼出版了《中國北方搖蚊幼蟲》[1]《遼河流域底棲動物監測圖鑒》[2]《遼河流域藻類監測圖鑒》[3]《大伙房水庫水生動植物圖鑒》[4]等專著,并且于2018年12月25日發布了《遼寧省河流水質評價? 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BI指數法》(DB21/T 3070—2018)[5],該標準成為國內首個應用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BI指數開展水質生物評價的地方標準。本文在2016年6月對遼河流域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調查數據基礎之上,采用BI指數法對大渾太流域14個點位(圖1)進行了水質評價,評價結果與理化監測結果基本吻合,同時也反映出生物監測表征的水質綜合毒性效應和長期累積效應的特點。
1? ? 監測及評價方法
監測參考《遼寧省河流水質評價? 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BI 指數法》(DB21/T 3070—2018)。《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6]。
2? ? 監測結果
此次調查共監測到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3門7綱12目25科62屬90種,其中,水生昆蟲77種,占種類數量的85.6%;環節動物8種,占8.9%;軟體動物3種,占3.3%;甲殼動物2種,占2.2%。渾河5個點位以雙翅目搖蚊幼蟲最多,占總種類數的51.5%;敏感類群中的蜉蝣、襀和石蛾所占的比重分別達15.0%、6.7%和11.7%。太子河9個點位以搖蚊幼蟲種類數最多,占總種類的45.2%;敏感類群中的蜉蝣、襀和石蛾所占比例分別為12.9%、8.1%和3.2%。大遼河2個點位主要為搖蚊幼蟲和環節動物,未發現清潔水體指示物種。大渾太流域各河流底棲動物群落具體構成如表1所示。
根據本次大渾太流域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定量調查數據,采用BI指數法進行水質生物評價,同時對各點位24項理化項目進行分析,結果見表2。6月大渾太流域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的BI指數在2.56~8.82之間,評價結果清潔的點位是清原上、蘇子河上、鴿子洞、老關砬子、滴臺頭和孤山子,均位于河流上游地區;良好的點位是滾馬嶺和海城河,其中滾馬嶺位于渾河源頭地區,該點位周邊植被茂盛,無污染源,由于水量較小,選取的采樣點中采集到較少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評價結果;輕污染的點位是觀音閣壩下和岔溝;中污染的點位分別為七臺子、唐馬寨和三岔河;重污染的點位為黑英臺;中污染和重污染點位均位于河(下轉第166頁)
流下游及河口地區。評價結果與理化結果基本吻合。
3? ? 結論
本次調查總共監測到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3門7綱12目25科62屬90種,其中,水生昆蟲77種,占種類數量的85.6%;環節動物8種,占8.9%;軟體動物3種,占3.3%;甲殼動物2種,占2.2%。
BI指數在2.56~8.82之間,評價結果清潔的點位6個,均位于河流上游地區;良好的點位2個,位于河流中上游地區;輕污染的點位2個;中污染的點位3個;重污染的點位1 個。中污染和重污染點位均位于河流下游及河口地區。評價結果與理化結果基本吻合。
4? ? 參考文獻
[1] 王俊才,王新華.中國北方搖蚊幼蟲[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1.
[2] 仇偉光,王俊才,張崢,等.遼河流域底棲動物監測圖鑒[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4.
[3] 胥學鵬,張崢,姜永偉,等.遼河流域藻類監測圖鑒[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8.
[4] 史會云,史玉強,王俊才,等.大伙房水庫水生動植物圖鑒[M].沈陽:遼寧科技出版社,2012.
[5] 《遼寧省河流水質評價 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BI指數法》(DB21/T 3070-2018)[EB/OL].(2018-05-26)[2019-05-31].https://www.docin.com/p-2174421680.html.
[6]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EB/OL].(2002-06-2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