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喜 王金環
摘要? ? 針對近幾年玉米市場價格行情持續低迷現象,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并闡述土地流轉后的發展方向,以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關鍵詞? ? 現代農業;發展;對策;方向
中圖分類號? ? F320?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2-0219-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1? ? 玉米市場價格低迷的原因
1.1? ? 國際形勢
1.1.1? ? 受經濟形勢的影響。國際經濟持續低迷,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這其中也包括玉米。受經濟形勢的影響,玉米深加工企業減產、停產甚至破產,直接影響玉米的消費。例如,淀粉行業開機率僅為68.79%,玉米淀粉企業淀粉庫存總量達66.59萬t,較上季度 的86.79萬t減少20.2 萬t,減幅為23.27%,玉米淀粉企業庫存持續下降。總體來看,2019年玉米淀粉庫存高于2018年同期,在供大于求格局下玉米需求相對較弱。
1.1.2? ? 受環保的影響。由于養殖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嚴重,致使多數國家出臺了很多針對養殖業嚴格的限排措施,提高了門檻,導致養殖量下降,玉米需求量減少。
1.1.3? ? 受健康因素的影響。由于近年來心腦血管疾病呈上升趨勢,人們對養生意識的增強,導致人們對肉蛋奶的需求下降,從而影響了畜禽養殖業飼養量,玉米需求相對降低。
1.1.4? ? 受疾病的影響。近2年受非洲豬瘟影響,豬的養殖量大量減少,也導致玉米需求量大幅減少。
1.2? ? 國內形勢
1.2.1? ? 庫存積壓嚴重。根據智農通APP行情寶新數據監測顯示,我國玉米庫存數量巨大。目前,我國玉米臨儲庫存總量在2億t左右,庫存中有一半是2~3年的陳糧,可以說是“天量存儲”。
1.2.2? ? 加工企業慘淡經營。從消費角度看,飼料約占主要市場消耗的65%,深加工占比不足30%,食用占比不足10%;再加上國家鼓勵飼草性畜牧發展及近2年非洲豬瘟影響,養殖量不斷下降,未來幾年飼料用玉米需求不會大幅上漲。
1.2.3? ? 國內外差價拉大。國內玉米價格比進口要高很多。從2010年開始,玉米的進口就大幅度增加,烏克蘭進口到中國口岸成本價約1 780元/t,要比當前廣東港口國產玉米價格低200~220元/t,玉米進口在價格上仍存在優勢。
1.2.4? ? 陳糧國儲玉米拍賣成交率低。國家要求,臨時收購的玉米出庫,必須采取拍賣的形式順價銷售。自2019年5月23日開啟臨儲玉米拍賣,與2018年相比推遲了逾1個月,拍賣底價也提高了200元/t左右。截至8月29日,臨儲玉米拍賣活動已進行了15次,累計投放量5 959萬t,成交量為2 086萬t,成交率35.0%,成交率較低。考慮到目前臨儲拍賣底價較高、玉米市場供應相對充足等因素,預計2019年玉米臨儲拍賣成交率將明顯低于2018年[1]。
2? ? 對策
近期,國家領導人與政府各部門就農業問題集中表態,并且出臺了很多政策。這些文件的導向性很明確,解決當前農業面臨的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促進農業規?;l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增強農業競爭力。
專家認為,雖然2019年糧價下行,對土地流轉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從長期看,大田生產規?;洜I趨勢已無法逆轉,而且在糧價預期穩定后土地流轉程度還會加深。面對國家農業政策趨勢,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促進農民利益最大化。
2.1? ? 培養新型經營主體
縱觀國家政策導向,培養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愛農業的新型職業農民。支持對象重點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體現“誰多種糧食,就優先支持誰”。新型經營主體應借助國家政策發展方向,克服困難,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
2.2? ? 土地外包,收取地租
因為集約化大田生產效益高,小規模種植收益會比較差,所以土地外包就成了農民的首選。這種模式的優勢不僅使農民可以完全脫離土地,而且收益穩定。
2.3? ? 入股經營性合作社,獲得分紅
近年來,由于國家政策導向導致農民專業合作社大量出現,普通農民可以入股經營性合作社,這種模式的優勢是可能獲得超過“地租”的收益,同時農民可以脫離土地。當然,也有可能低于“地租”的收益。
2.4? ? 土地托管種植
土地托管是在保證農民對土地的承包權、經營權和收益權的前提下,無論收入多少,去除托管服務費用后都交給農民,托管單位只收取托管費用的一種土地管理模式。這種模式的優勢是在經營權不發生轉移的情況下參與規模化經營。模式簡單,自由度高。
3? ? 未來發展方向
3.1? ? 進城
農民進城是國家的鼓勵方向,特別是在不放棄農村土地承包權的前提下,多數農村年輕人將進城作為首選。雖然目前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多的農民最終?進入城市是必然趨勢。
3.2? ? 轉項
大田生產的規?;遣豢杀苊獾内厔?,但其他農業生產仍具有發展空間。比如蔬菜生產、特種養殖等方向,短時間內還不會形成大規模集約化生產,人力很難被大量替代[2]。
3.3? ? 參與
土地參與到規?;洜I中,普通農民也可以參與到規?;洜I中,到農業深加工企業務工是獲得工資性收入的主要途徑。另外,規模化經營大量減少人力的直接使用,但不可能完全沒有人力的參與,如農機手需求量可能會有上升。還有規?;洜I也需要大量的配套服務,比如農機維修保養,農業設施的興修與維護等[3-4]。
4? ? 結語
據農業部預測,農業勞動力數量下降是不可逆的,并且未來5年將加速下降。因此,無論從經營效益方面,還是從業人員數量方面來說,農業必須走適度規模發展的路子。依托現代科技改造農業、采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依靠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方向。
5? ? 參考文獻
[1] 鄭宏智.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8(15):256.
[2] 鄭玉娟,張亞東.現代農業發展途徑探析:以德州市為例[J].山西農經,2018(22):69.
[3] 王家驥.基于現代農業的農業機械發展探析[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9(2):63-64.
[4] 萬昊宇.大數據形勢下現代化農業的未來發展[J].山西農經,20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