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摘 ? ?要: 近年來,經濟犯罪呈現出專業化、復合化和智能化趨勢,要求經濟犯罪偵查人員必須具備更充分的經濟、法律知識和更強的偵查實戰能力。本文研究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實訓的背景、必要性和目標,提出在公安院校中以合作體驗教學方式進行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實訓,并提出演示性、分析性、操作性三種合作體驗教學方式在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實訓中的應用模式。
關鍵詞: 合作體驗教學 ? ?經濟犯罪偵查 ? ?校內實訓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人民努力奮斗、銳意進取,在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目前,我國已經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新時代,社會各個領域都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緊隨時代腳步,推動社會全面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活躍,我國經濟建設速度加快、經濟形式更加多樣,信用支付、互聯網支付、金融理財等經濟現象豐富了人們的經濟生活,卻也加劇了各種形式的經濟犯罪,經濟犯罪手段不斷趨向職業化、專業化、復合化和智能化。為有效克制經濟犯罪,給國家社會經濟轉型升級提供良好的經濟環境,國家提出要狠抓經濟犯罪偵查專業化建設,從公安院校教育入手,提高經濟犯罪偵查民警的專業素質和實戰能力,使之懂業務、懂法律、懂經濟,能夠在經濟領域有效打擊犯罪。這對經濟犯罪偵查民警的實戰偵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經濟犯罪偵查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即在公安院校教育中加強經濟犯罪偵查實戰演練,推動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實訓活動的開展,從根源上提高一線辦案民警的經濟犯罪偵查實戰能力。公安院校應當以社會經濟犯罪偵查工作的需要為導向,探究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實訓教學模式,構建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專業實戰技能訓練體系,創新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實訓教學方法,培養出符合現階段經濟犯罪偵查要求的、具備較高經濟犯罪偵查實戰能力的高素質偵查人員。
一、合作體驗教學的內涵
合作體驗教學是一種新型復合教學方式,與現階段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實訓教學需要十分契合,由合作教學和體驗教學兩種簡單的教學方法復合而來。合作教學是素質教育提倡的三大教學方式之一,在合作教學模式中,學生為了完成教師制定的學習任務,在課堂上自覺組合成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共同參與、分工協作,交流經驗,碰撞思維,互通有無,最終完成學習任務,并依據團體表現獲得評價和獎勵。合作教學強調學生的群體互動,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活動,發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探究意識,促進學生成長和發展。
體驗教學法脫胎于美國教育學家杜威的“經驗學習法”?!敖涷瀸W習法”認為,人的學習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過程,理性認識經驗最終要在實踐中得到檢驗,認識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獲得發展。體驗教學法重視親身體驗和教學實踐,在教學過程中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師為學生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模擬情境,引導學生反復觀察體驗,以接近現實的模擬情境誘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即獲得感性認識,教師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出發剖析教學內容的實質,體察情感、行為和事物,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教學內容,即獲得理性認識。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夠獲得明確的、可以言說的知識,還能夠獲得教學內容以外的、無法言說的知識體驗。除此之外,體驗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的不同之處還在于,它不僅僅關注知識教學,還重視情感教學、技能教學、習慣教學,對于高新教學設備的應用更加深入,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合作體驗教學方法融合了前者對群體合作的重視和后者對體驗實踐的重視,能夠滿足現階段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實訓教學的需要,使公安院校經濟犯罪偵查專業的學生熟悉經濟犯罪偵查的策略、手段、流程和規范,提高學生的經濟犯罪偵查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應該以班級理論教學課程為前導,配合合作體驗教學課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實訓的必要性
1.社會經濟犯罪形勢的要求
公安教育以培養能夠為人民提供優質服務、維護社會秩序的公安民警為第一要務。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經濟形式的多樣化趨勢,我國出現了更加復雜化和專業化的經濟犯罪案件,偵破這類經濟案件,需要具有更充實的經濟知識、法律知識和經濟犯罪偵查實戰能力的偵查民警。作為公安民警的后備培育機構,公安院校必須在教學體系中添加實戰技能訓練內容,提高公安院校學生的經濟犯罪偵查實戰能力,為我國經濟犯罪偵查工作培養高素質后備力量。
2.素質教育改革的內在要求
公安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特殊組成部分,具有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近年來,我國推行素質教育理念,倡導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重視學生的長遠發展和自身成長。以往的公安教育帶有明顯的學歷教育和資格教育性質,對于學生專業實戰能力的培養程度不夠,一些畢業于經濟犯罪偵查專業的學生雖然擁有扎實的經濟犯罪偵查理論知識和全套的從業資格證書,但是難以在實際案例中靈活應用,這就意味著我國公安教育存在有待改進環節。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公安院校應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角度出發,積極開展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實戰技能訓練,為學生提供盡可能真實的經濟犯罪偵查實踐機會,彌補學生實戰能力的不足,增加學生的實戰經驗,切身體驗經濟犯罪偵查工作中的理論、方法、技巧、流程和重難點問題,提高學生的經濟犯罪偵查綜合素質。
三、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實訓的教學目標
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實訓是提高經濟犯罪偵查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在開展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實訓前,教師必須為學生制定相應的素質培養目標,明確實戰技能培養方向。由我國公安院校專業課程設置的實際情況看,開展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實訓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以下四點:
第一,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多方面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辯證思維能力、邏輯推導能力、逆向思維能力、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這些基本能力雖然不涉及經濟犯罪偵查的專業知識,但卻是經濟犯罪偵查過程中必備的個人素養,能夠為經濟犯罪偵查專業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如文字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對書寫法律文書報告和記錄訊問過程具有很大的影響。第二,引導學生體驗并熟悉經濟犯罪偵查的全過程,包括接警、受理案件、討論偵查方向、排查偵查對象、調查取證、詢問、訊問、追逃追贓、立卷歸檔等業務流程,積累實踐經驗,學習偵查技巧和規范,提高學生的經濟犯罪偵查實戰能力。第三,提高學生對于各種經濟問題和經濟犯罪的區分能力和認識程度,了解高危經濟犯罪領域,熟悉各個警種和經濟部門的權力和職責,培養學生多部門協作分工、聯合辦案的能力,強化學生的犯罪預警意識和陣地控制能力。第四,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訓中深化學過的理論知識,加深學生對經濟案件偵查、審理和定性過程的理解,養成良好的經濟犯罪偵查習慣。
四、合作體驗教學在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實訓中的應用
根據經濟犯罪偵查的現實需要和教學培養目標,應以辦案流程和調查取證措施為主要內容,設立多項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實訓項目,根據實訓目的和方法設置三種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實訓的合作體驗教學模式。
1.演示性教學實驗模式
學習是一個從無到有、從未知到已知的認識過程,學生學習經濟犯罪偵查理論知識之后再進行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實訓,是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的過程。理論和實踐之間需要一個銜接的橋梁,那就是教師的演示性教學實驗操作。演示性教學實驗操作是教師根據現有的偵查流程規范和偵查方法,對某一經典經濟犯罪案例進行演示性偵查操作,嚴格遵循規范的偵查步驟,將只存在于理論中的偵查過程展示給學生。學生在教師的演示中獲得感性認識,并進一步抽象為理性認識。在演示性教學實驗操作開始之前,教師必須積累一定的經濟犯罪案件偵查經驗,到一線公安部門參與偵破案件,熟悉受案、立案、偵查、破案、終結過程和詢問、查詢、凍結、訊問、鑒定、辨認、搜查等流程規范。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為學生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經濟犯罪偵查案例。此外,中央電視臺法治節目《天網》中的部分案例能直接作為演示性教學實驗操作素材播放。
2.分析性教學實驗模式
如果說演示性教學實驗操作只是簡單的演示的話,那么分析性教學實驗就要涉及深入的分析和解釋。第一,教師要向學生展示一個完整的經濟犯罪偵查案例,交代案件涉及的所有客觀因素。第二,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分組,一般由學生自愿結合,每組人數在七人到八人為宜,明確每組的組長和案件偵破記錄員,組長全權負責小組的案件分析探討過程。第三,教師向學生提出與案件相關的、具有分析探討價值的問題,并將這些問題交給各學習小組討論,如該案件屬于哪種經濟犯罪性質,判斷標準是什么?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的動機及犯罪的時間、地點、手段是什么?犯罪嫌疑人排查的范圍如何確定?調查取證的內容和方法分別是什么?最終定罪和確定犯罪嫌疑人的關鍵性證據是什么?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對案件偵破整個過程進行梳理,引導學生注意案例中的種種規范和技巧,培養學生抓住主要矛盾和掌握全局的能力。第四,各小組在全班范圍內公布討論結果,取長補短。對于一些犯罪形式特殊、犯罪結構復雜的經濟犯罪案件,教師可以帶領全班學生一起討論,此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當學生偏離正確思路的時候,教師應予以適當的提醒,促進學生思維碰撞。學生在自由開放的課堂環境中分析問題、深化認識,積累經濟犯罪偵查實踐經驗。第五,當小組討論和班級討論結束以后,案件中的各項問題都已經基本明了,此時教師要督促學生撰寫案情分析和偵查報告,不但能鞏固集體討論時獲得的體驗和知識,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練習經濟犯罪偵查文書的撰寫,一舉兩得。
3.操作性教學實驗模式
學生經過教師的演示和集體討論,已經初步具備經濟犯罪偵查實踐經驗,此時需要親自動手,以小組為單位獨立模擬經濟犯罪案件的偵破過程。在操作性教學實驗模式中,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教師是探究的引導者和評價者,經濟犯罪案件是對象和載體,小組分工合作是基本的學習形式。經濟犯罪偵查的全過程都能在操作性教學實驗中得到體現,學生的經濟犯罪偵查實戰能力得到全面鍛煉,操作性教學實驗模式是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實訓中最關鍵、最重要的一種教學模式。主要過程有以下三點:
第一,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案例,選擇的案例一定要具有典型性、復雜性和科學性,即案例必須能夠代表社會經濟犯罪中的大多數現象。要結合現階段多發的信用卡詐騙、電信詐騙、合同詐騙、集資詐騙等,體現出學生的經濟犯罪偵察能力,案件涉及的各種因素都應該極盡周全。教師可以選擇多個符合條件的案例,隨機發放給各個小組,確保一組一案,各不相同、互不干擾。
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除了案件偵查人員以外,還要體驗接警人員、報案人、受害人、案件證人、律師和犯罪嫌疑人等角色,體會不同角色在案件中的心理感受和可能產生的心理波動,為偵查案件時換位思考打下基礎。
第三,模擬偵破案件的過程,嚴格按照經濟犯罪案件的偵查流程和規范,模擬從接警到案件偵破的所有環節,并用攝像機記錄全過程。在模擬過程中,學生要用學到的知識偵破案件,確定犯罪嫌疑人并模擬抓捕、拘留、訊問等環節,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有兩方面內容。一是各種法律文書的撰寫,幾乎存在于案件偵破的每一個環節,如受理案件時需要撰寫受案材料;立案時需要制作立案材料;拘留犯罪嫌疑人時需要制作《呈請拘留報告書》《拘留證》《拘留通知書》;需要延長犯罪嫌疑人的羈押期限的時候,還要制作《呈請延長拘留期限報告》《延長拘留期限通知書》;在取證調查過程中,對嫌疑人進行訊問的同時要制作《訊問筆錄》。在操作性教學實驗中,法律文書是案件偵查過程的主要表現形式,對法律文書制作過程的反復練習,有利于學生熟練掌握,提高經濟犯罪案件偵查實戰能力。二是注意遵守各種偵查制度規范,如案件受理時遵守受理與查辦分離制度;訊問時,參與訊問的偵查人員不能少于兩位,且偵查人員不能兼任記錄員。遵守偵查相關的制度規范,是合法偵查、依法辦案的重要保證,這是經濟犯罪偵查實戰能力的一種體現。
在公安院校開展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實訓,已經成為偵查工作發展的必然要求。各公安院校應該以此為教育改革向導,積極開展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實訓,探究合作體驗教學方法在經濟犯罪偵查校內實訓中的應用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合作體驗機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提高學生的經濟犯罪偵查實戰能力。
參考文獻:
[1]秦僑琦,宗帥斌.初論大數據時代經濟犯罪偵查的變革之路[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02):139-143.
[2]王敏.警察院校法學實訓教學改革之思考[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5):58-60.
[3]史全增.對公安執法實訓教學卷宗庫建設的思考[J].新疆警察學院學報,2017,37(01):68-71.
[4]程潤嬌.“翻轉課堂”教學在經濟犯罪偵查課程中運用[J].遼寧警察學院學報,2018,20(05):118-121.
[5]潘璐.經濟犯罪偵查特色專業實踐教學環節設計[J].廣西警察學院學報,2017,30(04):113-118.
[6]董寧.社會需求導向下經濟犯罪偵查專業實踐教學新思考[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17,31(03):88-90.
[7]萬金冬,郭春明.經濟犯罪偵查實訓教學模式探討[J].法制與社會,2015(21):246-247.
[8]李赪.論MOOC混合式教學法融入經濟犯罪偵查教學的探索[J].貴州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8,30(05):117-123.
[9]李娟.案例教學在公安教學中的再利用[J].山西警察學院學報,2018,26(03):118-120.
基金項目:安徽省教育廳2018年教學研究重點項目《實戰化視角下金融詐騙犯罪教學研究》(編號:2018jyxm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