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俄語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認識的規律,不斷引導學生開展語言實踐活動。課堂教學應基于“雙主觀、雙智觀”,通過情景教學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的課內、課外學習活動進行動態評價與反饋調節。教師的情感投入和對課堂的認真態度能夠喚起學生對老師和教學的認可,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配合教學活動,實現俄語課程教學的過程優化。以帶前綴的俄語運動動詞教學為例,展示了俄語教學過程的優化。
關鍵詞:俄語教學 優化 教學節奏 教學評價 情感機制
中圖分類號:H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1—0036—02
俄語語法結構嚴謹,語法條目繁雜,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喜愛課堂,如何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習者輕松、有效地掌握俄語,從而達到俄語課堂教學的優化,是俄語教學研究中的突出問題。本文基于“雙主觀、雙智觀”理論,對教學本質進行剖析,以帶前綴的俄語運動動詞教學為例,從課堂教學節奏、課程評價體系及教師情感投入等方面探討俄語課程教學的優化。
一、從教學本質看俄語課程教學過程優化
李國辰(2010)提出教學過程優化的“雙智觀、雙主觀”。“雙主觀”認為教師和學生均為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學過程是兩個主體的有效互動。“雙智觀”包含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智力活動和非智力活動,智力活動指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的活動。
作為語言教學的智力活動,俄語教學和其他各學科的本質一樣,是認識過程,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活動總規律。俄語教學作為語言類教學,又有其自身特點:言語技能訓練是教學的主要環節,課堂實踐教學比理論教學意義更大。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海淑英,2017;姜訓祿、張會蕓,2019),通過情景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中不斷進步,優化俄語課程教學。
以帶前綴的運動動詞教學為例,單純講解各類前綴的意義,要求學生在一個單元抽象地記憶理解十幾個不同前綴的意義并運用,不僅不會讓學生掌握該主題,甚至會讓學生更加困惑。實踐情景教學有助于讓學生在語境中感受各個前綴的意義,可以通過圖示給學生提供情景,分析圖示中人物動作分別需要哪個動詞,使學生準確地感知各個前綴的使用特點。通過這些實踐情景教學環節,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并準確使用該類動詞。
二、利用教學節奏優化俄語課程課堂教學
教學活動涉及認識活動的兩個主體:教師和學生。應從教學過程的本質入手,以“雙主觀”理論為指導,巧妙把握課堂教學節奏,優化俄語課堂教學。“雙主觀”認為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均為主體,作為教學過程的領導者、組織者和責任者,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李國辰,2010)。
在學習帶前綴的運動動詞時,可設計合理的教學環節,分階段開展教學內容。第一個階段——認識:通過描述圖示內容學習運動動詞,引入課文中學過的該類動詞的例句,并將其余帶前綴的運動動詞介紹給學生。第二個階段——熟悉:通過描述圖示、描述視頻情節、口頭表述等形式讓學生加深認識已知前綴的適用范圍。第三個階段——測試:通過課堂上所給的情景,讓學生完成動詞填空、造句等測試,通過課堂測試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建立正確、全面的認知。第四階段——復習:學生在課后需要對此類情景進行筆頭梳理,以書面形式總結不同動詞的使用特點。從認識運動動詞,熟悉帶前綴的運動動詞,到獨立進行書面描述,再到內容總結梳理,這一系列的教學環節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助于教學過程的優化。
三、以科學合理的多元評價體系優化俄語課程教學過程
應建立合理的課上、課下多元評價機制,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學生更積極有效地參與學習評價過程,更全面地貫徹學習過程的“雙主觀”,從而實現外語教學效果最大化。
1.動態評價與反饋調節
教學評價體系應該是動態多點的,關注學生的發展變化,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關注結果評價,更要重視過程評價,將評價變成教育、指導和改進的手段。評價可以使人們看到自己努力的顯著效果,有利于評價主客體合理、正確地進行調節,肯定取得的成績、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想出對策及時解決,保證評價的教育性(靳艷敏、張春霞,2009)。
評價要著眼于促進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發展,側重評價和衡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態度、方法和階段性成績。課堂教學評價應是動態的、積極的,并且可以通過階段性成績的鑒定和評比,促進學生及時自我認識和調節,實現對課程學習的反饋調節、展示激勵和積極引導。
2.得分主體從個人到小組的轉換
現有的評價體系大多以個體學生為評價主體,外語口語作業得不到重視。若將得分主體從個人變為小組,則能促進學生之間課外的口語互動。以帶前綴的運動動詞教學單元為例:將班里學生按照學習水平平均分成5人一組的學習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口述三個動作,每人說一遍,全體同學集體評價、糾錯。課堂上,教師在檢查口頭作業時只在每小組選一名同學,該同學的成績為小組成績。通過這種機制,學習能力出眾的同學會不斷督促、輔導學習能力欠佳的同學,而且可以通過學習內容更加深入、細致地鞏固所學的內容。學習能力欠佳的同學在小組的帶動和幫助下學習態度有所轉變,有助于促進其積極完成語言實踐練習。
“過程+小組評價”的機制顯性地體現了教學過程的“雙主觀”,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激勵學生注重口語練習,重視學習過程,從而達到教學目標中對語言實踐運用能力的要求,達到課堂優化的目的。
四、依托和諧思想優化俄語課程教學
和諧教學取決于師生情感的投入,情感投入包括教與學的濃厚興趣、道德感、美感、智力情感等(李國辰,2010)。“雙智觀”認為教學過程不僅包括智力活動,還涉及動機、興趣、情緒、情感、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激勵、關愛、因材施教,以關愛為基礎的批評,能夠拉近和學生心靈的距離,教師的情感投入和對課堂的認真態度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倍感溫暖和愉悅,這種精神滋養可以喚起學生對老師及教師教學的認可,從而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并享受學習的過程,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發展,實現課堂教學的過程優化。
五、結語
俄語是一門實踐性強、語法結構嚴謹的學科。在俄語教學過程中基于“雙主觀、雙智觀”,通過實踐情景教學的語言實踐練習能夠高效、準確地引導學生認識、掌握所學內容。教師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掌控教學節奏能夠很大程度上優化課堂教學。同時,建立科學、合理的多元評價機制是實現對俄語課程教學過程的反饋調節、學生學習策略調整的有效途徑。最后,通過和諧教學、情感機制引導學生熱愛專業、熱愛課堂,從而達到俄語課程教學過程的優化。
參考文獻:
[1]海淑英.“一帶一路”背景下俄語+中亞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民族教育研究,2017,28(2):23-27.
[2]姜訓祿,張會蕓.在線互動平臺在“俄語國家概況”教學中激勵效應的發生機制[J].中國俄語教學,2019,38(2):90-96.
[3]靳艷敏,張春霞.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課堂教學評價的反思[J].教育探索,2009(9):37-38.
[4]李國辰.俄語教學過程優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