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君
摘要:從探討高職院校貧困學生自尊、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著手,為高職貧困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理論和相關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就現實方面來說,測量了高職貧困學生的自尊、社會的支持和主觀幸福感,對這些學生心理的狀態和生活的質量進行了反映,并提出了相關的可以幫助其提高主觀幸福感的策略,希望能進一步完善和豐富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關鍵詞:高職貧困學生 自尊 社會支持 主觀幸福感
中圖分類號:D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1—0151—02
新形勢下,由于對貧困生的認定有了新標準,這使得我國貧困學生的情況在不斷發生改變。在21世紀之后很多學者開始對貧困學生問題開展研究,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我們分析現有的一些文獻,發現很多學者研究的對象是普通高校的貧困學生,很少有人對高職院校貧困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因此,本論文主要從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貧困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出發進行研究,
一、研究背景
最近幾年,積極心理學在研究人的心理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其中應用最多的就是對個人的主觀幸福感的研究,比如狄納(1998)對人在什么時候有主觀的幸福感,這種幸福感產生的原因是什么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主觀的幸福感可以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指導。
新形勢下,國家對貧困生的認定有了新的標準,更需要我們對高職院校里的貧困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開展更多的研究,從而更全面地厘清自尊、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來指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對高職院校里的貧困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從而培養出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高職人才。
二、研究意義
最近幾年,隨著積極心理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幸福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也開始關注自己的生活狀態,開始加深對自己的情感和情緒的認識,開始深入探討主觀的幸福感。各界的學者也開始從以前的對精神疾病的研究和人類心理問題的研究轉變為對人們的心理品質的研究,開始研究正常人的心理,這無疑會促進心理學新的發展。
三、相關概念的界定
1.新形勢的界定
本論文中提到的新的形勢指的是十八大之后,我國黨的建設的基本形勢,以及國內和國際的基本形勢都發生改變的情況下,我國各個行業發展的趨勢。我國經濟增長的速度逐漸變緩,產業結構不斷升級,我國的經濟由以前要素和資源的帶動轉變成了創新的拉動,這是我國的經濟現階段發展的基本特征。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逐漸變緩,與基本國情、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相適應,是我國治國理念的轉變。同時社會發展更加穩定,經濟發展更加平衡。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的各個行業都要轉變思維,適應新的經濟發展形勢,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谶@一根本要求,我國高職院校對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而應在現在的基礎上加大在資金和人力資源方面的投入,進一步完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有關的教育機制,進一步解決高職院校貧困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保證社會和諧發展。
2.高職貧困學生界定
本文對貧困生進行認定的標準是:第一,因為自然災害、疾病或者突發事件導致的家庭困難,家庭個人的平均收入和每個月平均的生活費低于400元的,而且經過民政部門證明的。第二,家庭所在的地區是經濟發展落后的山區或者父母因為下崗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或者因為親人的去世或者離婚、兄弟姐妹眾多等原因導致其沒有固定收入;第三,根據輔導員對學生的評價,以領取國家的補助金,申請國家的助學貸款或者延緩繳納學費的學生名單為參照條件評定。
四、理論基礎
研究主要是依據以下理論:積極心理學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目標理論、社會比較理論、期望值理論、自尊理論、社會支持理論和主觀幸福感理論等展開,分析探討高職貧困學生的主觀幸福感。
五、研究結果和分析
本文從無錫高職院校中選了三所學校,從這三所學校的貧困生數據庫中抽取了一些學生,同時還抽取一些普通學生來參照對比。通過參照對比,分析了高職貧困學生與非貧困學生主觀幸福感;在人口統計學變量方面,分析了高職貧困學生自尊的差別;在人口統計學變量方面,分析了高職貧困學生社會支持的差別;在人口統計學變量方面,分析了高職貧困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差別;最后,對高職院校貧困學生自尊、社會支持和主觀幸福感的相互關系進行了分析。經研究發現,高職院校的貧困學生和普通學生主觀的幸福感差別特別明顯,普通學生幸福感的指數明顯高于貧困學生的幸福感指數。高職院校貧困生的家庭所在地、是否為獨生子女、家庭構成和性別對自尊都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是否是獨生子女會對高職院校的貧困學生的社會支持產生明顯的影響,這些學生家庭的地址、性別和家庭的構成對他們主觀的幸福感影響不明顯。高職院校貧困學生家庭所在地、家庭的構成和是否為獨生子女會對學生主觀的幸福感產生明顯的影響,但是性別不會影響這些學生的主觀幸福感。高職院校貧困學生的自尊和其主觀幸福感之間沒有相關性,他們獲得的支持與主觀幸福感有一定的相關性,同時也發現這些學生的自尊與社會方面的支持沒有相關性,他們的主觀幸福感受客觀支持的影響最深。
六、提高高職院校貧困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建議
新形勢下,伴隨著中國經濟的深化發展和社會的不斷變革,外界各種因素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導致當代大學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隨著貧困學生的人數越來越多,社會對新形勢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重視大學生尤其是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對他們進行更加合理有效的引導和教育?;诖?,提出如下建議:
1.在社會支持方面,完善高職貧困學生資助體系
由于高職院校普通學生受社會支持明顯多于貧困學生,這種社會方面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貧困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因此,學校及社會應加強和完善對高職貧困學生的社會支持提供,以保證在經濟方面使他們有一定的安全感。學校可以進一步完善助學貸款制度、國家、省政府獎學金和助學金制度,以及企業獎學金制度、改善勤工助學制度,拓寬助學渠道,并解放思想,拓展社會支持體系。
2.完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無錫幾所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不斷完善,逐漸形成新的體系。無錫的高職院?;径荚O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師資隊伍進行了大幅擴充。心理中心一般設有心理咨詢室、放松治療室、沙盤治療室、團體輔導室和發泄室等,全方位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還全面調查了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為每個剛入學的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
利用上述的途徑可以幫助高職院校的學生特別是貧困學生建立積極的心態,形成健康的人格,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或者主動咨詢與心理學有關的問題,提高他們自己對情緒調節和控制的能力。
3.團體輔導—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建立健康自尊
團體的輔導不但可以提高學生整體的自尊水平,還可以提高貧困學生對社會支持的領悟力,使其對生活的應對方式發生改變,提高貧困學生的自尊水平。
參考文獻:
[1]董艷萍,陳曉科,陳達.貴州省高校貧困學生受資助前后主觀幸福感對比研究[J].科教導刊,2012(34):79.
[2]顧春雨.高職院校貧困學生感恩意識的現狀及其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7(17):23-24.
[3]顧明遠.教育大辭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韓永清.高職院校貧困大學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基于無錫10所高職院校的調查[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7(4):73-76.
[5]黃春杰.高職貧困學生職業指導的特殊性及其對策探析——以A為例[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7):52-55.
[6]黃瑩.積極心理學對高校貧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7(4):87-88.
[7]卡爾.積極心理學[M].丁丹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
[8]葉紅萍,陸偉.高職學生主觀幸福感、自尊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9):3-5.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