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于倢
諾貝爾評獎委員會表示,三個人的研究使鋰離子電池的使用方式更加穩定,從而帶領大眾走進了新能源的世界。即開啟了電子設備便攜化進程,為打造一個無線互聯的社會奠定了基礎,也給汽車產業帶來了從化石燃料轉至清潔能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9年度諾貝爾獎化學獎授予了有“鋰電池之父”之稱的美國科學家約翰·巴尼斯特·古迪納夫、英國化學家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化學家吉野彰,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發展上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諾貝爾評獎委員會表示,三個人的研究使鋰離子電池的使用方式更加穩定,從而帶領大眾走進了新能源的世界。即開啟了電子設備便攜化進程,為打造一個無線互聯的社會奠定了基礎,也給汽車產業帶來了從化石燃料轉至清潔能源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鈷酸鋰電池、錳酸鋰電池,到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電池,以及最前沿的全固態電池,看似遙遠的諾貝爾之光,已經冉冉升起,照亮了動力電池產業的研發之路。
鋰離子電池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此后逐步向綠色環保、性能更優的正、負極材料方向研發。自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索尼公司成功開發第一款商用鋰電池以來,鋰電池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
從日本壟斷,到日韓爭霸,到中日韓三足鼎立,再到現在中國居首。一路走來,我國鋰電行業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材料和電池生產基地,2018年全球產量占比高達54.03%。
自今年十月諾貝爾獎揭曉以來,鋰離子電池受到廣泛關注,鋰電行業空前高漲,A股上市公司相關企業股價一度飆升,但是,近年來,隨著政府補貼力度大幅下滑、技術門檻不斷提高、企業資金鏈愈發緊張等多重壓力,鋰離子電池市場正面臨快速洗牌。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諾貝爾化學獎的揭曉結果對鋰離子電池業具有提振效應,“這既是對過去鋰離子電池研究成績的認可,也是對其未來市場前景的看好。”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表示。
電動汽車、便攜式設備和工業設備對微型和輕型電源的需求日益增長,也帶動了鋰離子電池的需求“水漲船高”。為此,不少專家預計,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將從2018年的374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922億美元,其中以亞太地區鋰離子電池市場增長最快。此外,車用鋰離子電池將在預測期內獲得最高漲幅,預計到2040年,道路上一半以上的汽車將由電力驅動。
國際范圍內,鋰電行業的競爭激烈。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鋰離子電池行業的領軍企業是韓國的LG和三星、日本的松下、中國的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公司。在鋰電池三大強國中,唯有中國擁有豐富的鋰資源和完善的鋰電池產業鏈,以及龐大的基礎人才儲備。這使得中國在鋰電池及其材料產業發展方面,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地區,并且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材料和電池生產基地。
數據顯示,在2019年初,全球鋰電池制造能力為316千兆瓦時(GWh),其中73%的產能來自中國。緊隨其后的美國,以全球12%的產能遠遠落后于第一位的中國。預計到2025年,全球產能將強勁增長,屆時全球產能將達到1211千兆瓦(GWh)。美國的產能預計將增長,但增速低于全球產能。因此,美國在全球鋰電池制造業中的份額預計將縮水。與此同時,中國的鋰儲量和鋰產量也遠高于美國。2018年,中國的鋰產量為8000公噸,在所有國家中排名第三,是美國鋰產量的近10倍;中國鋰儲量為100萬公噸,是美國的近30倍。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編寫的《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白皮書(2019年)》顯示,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國以及最重要的應用市場,在全球鋰離子電池產業的地位不斷提升。同時,受益于新能源汽車持續迅猛增長,近年來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規模穩步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累計產量達139.9億只,同比增長25.9%;產業規模達到1727億元,同比增長9%。
從國內方面看,我國目前鋰電池行業上市公司數量龐大,從上游關鍵材料(負極石墨烯材料)相關企業,中游具有關鍵技術以及布局大型車企供應鏈中的鋰電池龍頭,以及下游的各種消費電芯和動力電池,中國的鋰電產業已具備完整產業鏈。
目前我國鋰電池行業上市公司約為92家,總市值約達1.16萬億元。在這92家鋰電池上市公司中,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天齊鋰業、贛鋒鋰業、先導智能等一批行業龍頭已成為A股市場的藍籌白馬。此外,孚能科技、卡耐新能源等非上市企業,也在行業內處于技術領先位置。

目前,動力型鋰離子電池是鋰電行業最大的增長引擎,而儲能型鋰離子電池尚處于探索階段
盡管很多投資者喜歡尋找黑馬,去發掘那些仍處于初創期、將來可能會出現業績爆發的企業,但這種概率正變得越來越小,而龍頭公司卻變得更為確定,且市場份額也逐步向龍頭企業集中,鋰電池業務上目前已經屬于典型的巨頭爭霸階段。
中國的寧德時代在全球十大鋰電池公司中排名第二。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動力電池市場份額中,寧德時代市場占有率位列第一,占比為41.3%,市值高達1526億元,2019年上半年凈利21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30%,僅這一家公司就占據了中國鋰電行業近半壁江山。而排名第二位的比亞迪,市場占有率僅為20.1%,不到寧德時代的一半。不少專家表示,在未來,鋰電池行業的話語權會越來越多地集中在寧德時代這樣的電池龍頭公司手里。
巴菲特曾經說過:“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彪S著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動力型鋰離子電池產品價格持續下降、資本市場融資收緊等因素,鋰離子電池業的多家企業出現現金流緊缺、業績對賭失敗、資金鏈斷裂甚至破產倒閉的現象。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鏈暫停、退出、倒閉等不良經營企業超過60家,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
不僅如此,鋰電池龍頭企業都喜歡通過擴大產能來鞏固自己的地位,這么多的產能放到市場去,對中小公司的沖擊可想而知,一些排名靠后的鋰電企業業績下降或凈利潤虧損,很可能也是來源于此。壓力下,不少二三線梯隊企業已放棄新能源汽車動力型鋰電池業務,轉向電動工具、電動自行車等小動力市場。
相關專業人士預測,在巨頭爭霸的鋰電行業,未來,該行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的路可能會更加難走。
小米創辦人雷軍在微博上向三位鋰離子電池教父表達了敬意,“現在鋰離子電池已經廣泛應用,感謝這三位科學家的巨大貢獻”。其實,對于鋰離子電池,普通人并不陌生,其已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
從應用領域劃分,鋰離子電池主要分為三類:消費型、動力型和儲能型?!朵囯x子電池產業發展白皮書(2019年)》顯示,從2015年開始,動力型鋰離子電池產量迅猛增長,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
隨著手機、平板等便攜化電子設備的市場趨于飽和,全球范圍內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移動電源等出貨量減少,消費型鋰離子電池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被打破,2018年消費型鋰離子電池出貨量占比滑落到了31.8%。
與此同時,得益于國家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力支持,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電動自行車、電動工具等市場的動力型鋰離子電池市場需求“水漲船高”,出貨量占比上升至63.7%。
目前,動力型鋰離子電池是鋰電行業最大的增長引擎,而儲能型鋰離子電池尚處于探索階段,2018年出貨量占比雖僅占4.5%,但橫向來看,其增長呈現出逐年上一個臺階的態勢,未來潛力很大。
總的來說,無論是消費性鋰電池還是動力性鋰電池抑或是儲能型鋰電池,在全球經濟下滑的今天,要想立于不敗之地,擁有雄厚的技術積累、足夠的資金支撐、強大的產品性價比優勢以及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或許才能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