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潔
(安徽新華學院藝術學院,安徽合肥 231000)
隨著新課程改革政策的逐步落實, 學生創造性思維模式的培養已經成為素描教學模式改革與教學理念創新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在開展素描教學時要采用多樣的形式與方法不斷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推動其素描繪畫技巧的提升。
第一, 固化的思維定式使學生缺乏創造性與主觀性。通常來講,高職院校的素描教學以寫實為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沿用傳統的素描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為提高學生的素描繪畫能力以及創作技巧, 經常會采用單一化反復性的素描訓練模式, 讓學生對一些著名畫作進行觀察與臨摹, 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來講, 可以讓學生在反復性的臨摹過程中掌握一些素描繪畫的手段以及細節處理技巧, 但是學生在臨摹過程中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就會難以得到有效的發揮。長此以往,會逐漸消磨掉學生的個性化素描創作思維使其缺乏創造性,逐步形成固化的素描繪畫模式,甚至有些學生一旦離開臨摹的作品以及教師的指導就難以完成素描繪畫。綜上所述,在高職學校素描教學課堂上, 教師所應該做的就是圍繞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探究與討論, 讓學生在探究與討論中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進行素描創作, 促使學生的作品朝向個性化方向發展[1]。
第二,教師素描教學認知存在偏差。這些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政策的逐步落實, 傳統意義上單一固化的素描教學模式已經隨著時代的變遷在悄然發生變化。在素描的基礎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竭盡自己所能幫助學生打好素描繪畫創作的基礎, 充分挖掘其藝術潛能。但是也有一些教師認為,素描是為其他藝術教學進行鋪墊的一門科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僅將素描教學當作一種單一化的臨摹式訓練, 將更多的重點放在學生所臨摹物品外形的準確性層面, 進而忽視素描的其他藝術性價值, 很少在素描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繪畫素養進行全面培養。而我認為在經濟全球化高速發展的時期,高職院校素描教學的正確認知應該是:素描教學不僅是對物品造型的簡單臨摹, 而是要不斷深入探究素描作為一種藝術其內在的本質與特征, 而非簡單地對素描繪畫技術與細節處理方面進行考察。與此同時,奠定素描教學基礎的過程中,還要盡可能發揮學生藝術創作方面的綜合性潛能以及培養學生的個人情感表達能力, 這才是我所理解的素描基礎教學的真正目的[2]。
簡單來說,素描是學生開啟繪畫生涯的首要前提,同時也是一件美術作品創作的基礎。素描不僅是對物品的簡單臨摹, 其還可以將繪畫者的創造性思維進行集中的表達與轉述。一幅優秀素描繪畫作品的完成與創作者扎實的繪畫技巧以及創作者的創新性思維是密不可分的。所謂的創造性思維,主要是指繪畫者必須要突破傳統意義上的繪畫模式與繪畫思維,將自身獨有的繪畫理念融入其中,使素描作品具有生命力與活力[3]。
素描是在意大利著名作家喬托以后, 才逐漸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表現形式而出現的, 而后米開朗琪羅又以其在藝術界獨有的權威與地位使人們認可并承認素描是一種獨立藝術, 后期雖然對于素描產生過很多爭議, 但是其主要是圍繞素描是否可以作為藝術品來展開討論的, 并未對素描作為獨立藝術的價值產生懷疑。素描作為獨立藝術形式而存在,其究竟有何作用?米開朗琪羅曾經這樣說過:素描是雕刻、繪畫以及建筑的最高點,同時也是所有藝術繪畫種類的源泉與靈魂。從這段話中, 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素描作為一種獨立藝術及自身固有的價值與作用。而著名藝術家安格爾則認為: 豐富的素描技巧可以使繪畫創作更加具有表現力與活力, 如若沒有繪畫知識的輔助就難以創作出優秀的作品。綜上所述,素描已經不再是繪畫創作的基礎性手段,其中還包含著探索精神、創新精神、科學精神,這也是今后素描教學的重要目標與本質[4]。
第一,豐富的閱歷。豐富的生活閱歷以及生活經驗是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重要基礎與前提, 而學生豐富的閱歷主要由日常生活環境以及生活經驗積累而來。一個有著豐富生活閱歷的人,他所經歷的生活是別人從未擁有過的、他所看到的風景是別人看不到的、他在感受著別人從來沒有感受過得精彩與豐富。換句話來說,也就是說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長期穩步的,并不是瞬間就可以形成的, 只有在生活中實際經歷過才能將這種生活經歷轉化為素描藝術作品。
第二,審美的素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是創造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 通過對優秀繪畫的創作技巧與細節處理方式進行觀察以及臨摹有助于穩步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在潛移默化之中引導學生形成創造性思維。
第三,個性化的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其自身獨有的個性、人格特點具有密不可分的重要關聯。對于高職院校來講, 素描教學就是對繪畫創作技巧以及創作風格進行簡單的臨摹, 但是其作品內部的人物情感以及個性特點卻無法模仿出來, 這是由于不同創作者其自身的個性與性格特點不同所致的。例如∶達力的《馬鞍與時間》主要呈現的是馬在背負重任的情況下緩慢且壓抑的行走在世界上。在創作中達力突破以往生硬機械的藝術表現形式, 以自身獨有的創造性思維對其進行重新詮釋, 即在社會長期束縛下個體真正的心理狀態是想隱藏自己來進行展現的。
因此,學生自身獨有素描繪畫特點的形成,必須要以個性化的發展為基礎。學生通過對作品基本特點以及創作技巧的掌握,將自身情感及時融入其中,逐步提升自身的素描創作技巧以及形成自身獨有的繪畫風格。例如:凡·高的《向日葵》之所以可以成為著名畫作,不僅僅是因為他自身獨有的繪畫風格,其中還融入了凡·高自身對向日葵的理解以及情感從而使其舉世聞名。
總體來說, 素描是所有藝術類創作行為的重要基礎與前提,在不同發展時期素描呈現不同的發展特點,并最終在人們的不斷探究與創新中得到完善與發展。所謂創造性思維就是對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進行描繪,但是其所創作出的作品又是別人所想象不到的, 這就是素描繪畫中的創造性思維。這就是告訴我們要細心留意生活中的點滴, 并對其進行要多角度全方位地的觀察,以此為基礎進行創作。例如:在對鄉間道路、山川、河流等外景進行觀察時,除了要對其進行全面透徹的分析與觀察外,還要運用自身獨有的創造性思維,對其進行想象和加工, 并借助于作品表達出作者獨有的思想以及情感,從而對觀賞者產生一定的情感觸動,以此達成情感共鳴的目的。諸如,鄉間泥濘的小路不僅可以體現出農民群眾勞作的辛苦, 還可以體現鄉間質樸的民風; 祖國山川河流要充分展示其壯觀與磅礴。對此,高職院校美術教師在進行素描教學時,要適當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用多角度全視角去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例如:在對靜態開放的蘭花觀察時,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去聯想與該景物密切相關的場景。如在夜里靜靜開放的蘭花、冬天雪后在寒風中矗立的梅花、在北風中搖曳的竹子等,并讓學生將這些進行積累作為日后創作的素材。隨后,再向班級學生展示與其相關的素描畫作,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與學習興趣,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學生養成將觀察到的實際事物運用畫筆展示出來的良好習慣。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觀察生活與體會生活中積累多種多樣的素材,并用自身獨有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為所觀察到的事物賦予一定的價值與意義, 從而創造出具有情感與特色的作品。
教師對學生適當的開展創意性訓練, 可以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所謂創造性訓練,主要是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基本學習狀態,制定相關的素描訓練課題,同時為了保證創造性訓練范圍的廣闊性, 教師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與設計,保證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與此同時, 創造性訓練的課題還應該具有極強的執行性與針對性。例如:教師可以以圖形的“異性同構”為主題, 開展創造性訓練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逐漸明白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平凡事物, 在經過適當的創造與改造后,也可以重新組合變為新的事物,在此過程中可以選擇達力作家的作品《蛻變的永恒的記憶》為案例進行訓練與討論。
學生素描創作思維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對美感的創作形式以及作品創意等方面的表達。通過創意素描比賽的開展可以在潛移默化中, 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從而達到以賽促學的目的。例如,曾經獲得過創意比賽三等獎的環保類作品《開源節流》,學生在創作作品過程中, 既可以直觀感受到素描創作的重要性, 也可以將自身在實際生活中積累的素材運行想象力、創造力進行有效運用,將自身的感受進行集中表達,從而完成一幅高質量的素描作品。
高職院校若想有效開展素描教學就必須要將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融入素描教學改革之中, 并圍繞如何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進行深入探究與討論,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培育。綜上所述,在新課改時代背景下將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高職院校素描教學相結合是促進學生審美能力提升以及美學素養培育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