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宇帆
(安徽師范大學,安徽蕪湖 241000)
由于所處的生活環境和歷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如何加深留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化思想以及社會構成的理解,就成為我們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點以及難點。《紅樓夢》中由各色類型的人物角色組成了羽翼豐滿的故事,這些人物個性鮮明、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有著那個時代蕓蕓眾生所沒有的獨立自主的意識和向往自由的精神。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對《紅樓夢》的初步解讀讓漢語學習者進一步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的文化思想,從而達到適應中國現代社會生活的目的。
縱觀當今關于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研究中,如何把中國古代經典文學引入對外漢語教學成為教學的重點及難點,如今很多文學作品很早以前就走向了世界,正是這些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的中國古典名著,不僅在世界范圍內展示中國傳統的優秀的古典文化,也成功地吸引更多的外國人將目光投向中國,使他們更加喜愛中國傳統文化,也使外國人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更加精準的認識。
那么對外國留學生進行中國傳統名著(以《紅樓夢》為例)教學的意義是什么呢? 本文將對此進行簡單的討論。
首先,從中國文化的傳播來說,以古典名著《紅樓夢》作為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一部分,不僅能提高漢語學習者的漢語水平,還能在教學過程中將《紅樓夢》 中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和文化思想傳遞給全世界; 并且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逐步提升,《紅樓夢》已被譯成多國語言在全世界范圍內傳播,成為全世界人民家喻戶曉的中國傳統古典名著的典型代表之一。
其次,以《紅樓夢》為對外文化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如古代文學課、影視觀摩課、實地研學等),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對外漢語課堂教學,而且可以給對外漢語教師在課堂上有更多選擇。
最后,從語言翻譯和二語習得的角度來看,只有讀懂原著才可以真正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情感的細微變化,從而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中國文化的特性,所以對眾多漢語學習者來說,想要真正地學好漢語,了解最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文化,閱讀中國傳統名著則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可以提高漢語水平的方法之一。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又名《石頭記》和《金玉緣》。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發展為背景,尤其是賈家由盛轉衰的發展歷程,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為情感主線,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描繪了一群舉止見識出于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正邪兩賦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是一部在世界范圍內極負盛名的小說作品。無才補天的頑石幻化為賈寶玉,他經歷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的愛情悲劇,目睹了“金陵十二釵”等女兒的悲慘人生,體驗了貴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家庭巨變,從而對人生和塵世有了獨特的感悟,魯迅:“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
那么,作者曹雪芹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先世原是漢人,明末入滿洲籍,正白旗包衣,后來他的先祖隨清兵入關,得到寵幸,成為顯赫一時的世家。曹雪芹生張總在南京,少年時代曾經歷過一段富貴的貴族生活。但回京后,在一所皇族學堂“右翼宗學”里當過掌管文墨的雜役,境遇潦倒。生活艱難“生于繁華,終于淪落”他深切地體驗世道無常,擺脫了原階級的束縛,看到了封建貴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頹敗之勢,同時也帶來了幻滅傷感的情緒。
魯迅曾經對《紅樓夢》有著這樣的評價“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后,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魯迅曾經還這么說過:“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曹雪芹以一生的心血,寫出了一部小說,到乾隆十九年(1754)把幾經變改的書名,最后決定還是叫作《石頭記》。由于復雜的歷史原因,書稿只來得及初步整理出八十回的清本,就傳鈔流布,這種八十回鈔本被人視為枕中之秘,要花幾十兩銀子的高價才能求到一部。
20世紀以來,以《紅樓夢》所塑造的異常出色的藝術形象極其豐富深刻的思想底蘊,使學界產生了以該書為研究對象的專門學問——紅學。著名的紅學家:脂硯齋、高鶚、魯迅、周汝昌、劉心武等等。其中,以脂硯齋的《脂評本》及高鶚續寫《紅樓夢》后四十回最為廣泛流傳。
鑒于傳統古典名著語言藝術所具備的獨特特質,其又蘊藏著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底蘊,所以留學生學習起來一般難度會比較大,中國古典名著的對外漢語教學就成了一個重難點。對中國古典名著的教學,就是讓留學生理解語意、 了解故事情節、 體會人物情感的變化、感受故事的細節。那么,對外漢語教師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對外漢語教師的專業知識積累的程度和教學技能就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
對外漢語教師作為中國古典名著教學的具體實踐者和本民族文化的傳播者,必須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1)學生的內部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這要求對外漢語教師在激發學生興趣方面需要做充分的工作,工作進行得是否順利,將直接影響到教師教學的質量。對外漢語教師除了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水平外,還應該對古代文學課加以重視。此外,對外漢語教師自身的文學素養也十分重要,因為教師只有自己讀懂了傳統名著,才能給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講解清楚傳統文化知識。
(2)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求對外漢語教師具備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論是本國學生還是外國留學生,在學習古典名著抑或是其他語言知識的時候,留學生容易用本國的文化理念去衡量中國古典名著的文化內涵,從而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學習障礙。這就會產生文化沖擊現象,對這一現象,對外漢語教師必須對學習者所在國家或民族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熟悉不同國家的交際原則,尊重學習者的母語文化,從而使兩國文化可以進行更好的交融,以便教學的順利進行。例如,在講解古名著時,如果呈現兩國文化不同點時,對外漢語教師應當對這些文化的不同點做出說明,必要時根據提供的相應語言譯文,給留學生進行講解,以便留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古典名著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符號,有豐厚的教學價值,通過名著的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留學生的學習興趣。因古典名著具備一些典型的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如果沒有好好的引導,由于難以理解,留學生也就失去興趣,從而失去動力。因此,古典名著教學應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并結合使用,發揮它們的綜合效應,提高名著的教學水平。
直接描述法是傳統教學方法的一種,以直接講授、注入灌輸式為主。這種教學方法在國內中小學課堂上比較常見,不少學者認為這種方法枯燥無味,容易使留學生失去積極性。用直接描述法講授名著,就是教師用最簡潔的語言對名著的內容中包含的交際因素以及文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內容加以注釋,進行說解,從而使留學生對名著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知識加以了解。
對外漢語教師在講授某篇名著時,通過講解創作背景,例如涉及某個景點、某處名勝,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去該地觀光游賞,進行實地體驗。比如說,教師在教授《紅樓夢》時,可以去曹雪芹故居參觀。
這種教學方法包括對古典名著的擴寫、改寫、改編并進行表演和寫讀后感等。通過留學生的再創造,來展示自己對名著的理解程度。
直觀操練法是一種應用于外語教學的教學方法,主張在情景的化抽象為具體教學方法。具體操作方法就是教師根據文章所描繪的情景,運用實物、圖片、多媒體甚至動作行為表演的方式,輔之以文學語言,營造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來幫助留學生理解,然后,留學生通過課堂操練來熟練并靈活掌握所學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在實施過程中,有時可借助音樂的藝術感染力,用音樂來展示名著的意境,使留學生置身教師所創造的意境之中,引起對預設情景的共鳴,這有利于幫助他們更好地把握主題,體會藝術內涵。
使用PPT、FLASH、 紀錄片、 影視片段等多媒體手段來完成,因為多媒體手段充分結合聲、圖、文、像等元素,實現“圖文并茂、聲形俱備”,能給對外漢語課堂帶來豐富的課堂體驗。
這種情景創設是用圖片或實物來完成的。具體來說就是運用圖片、卡片、插畫、具體可感的實物把詩詞中所描寫的事物、景色展示出來,將內容形象化,實現情景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