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12月24日報道,原題:中國在Z世代的債務戀情上冒險中國的債務問題逐漸增多,不僅是財務杠桿過高的公司,還有迅速積累、創紀錄的家庭資產負債表。你可以把這場借貸狂歡歸咎于年輕人,若不加以約束,這可能演變成下一個信貸泡沫。
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馬修·潘稱,中國的家庭債務今年第三季度占到GDP的57%,是2010年時僅占27%的兩倍多。惠譽國際評級7月份表示,中國家庭債務正以幾乎是名義GDP兩倍的增速快速增長。這種現象背后,是越來越多抵押貸款、信用卡和智能手機借貸App的使用。根據中國人民銀行11月份的數據,家庭債務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2018年猛增至99.9%,而一年前是93.4%。
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21世紀初期出生的中國Z世代,舉債方式是他們更節儉的父母所不曾有過的。這些年輕人沒什么收入,因此也幾乎沒有信用記錄。但不妨事,因為他們能使用各種網上銀行、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和P2P網貸平臺,其中一些收取極高利息。小型網貸平臺老板卷款跑路的丑聞一再爆出。一些人因過高利息(50%以上)而失去積蓄。
當然,這并非隨時可能出現的系統性風險。有超過一半的家庭債務是以某種抵押品做擔保的,因為其中大部分與住房或汽車貸款相關。從全球范圍看,中國債務水平為中等。澳大利亞家庭債務與GDP的比例是126%,韓國是99%,美國是75%。但情況可沒看起來那么讓人放心。近年來,美國的家庭債務事實上已從2010年的約90%明顯下降。中國家庭的債務則呈上升趨勢,且無減弱跡象。盡管對P2P網貸平臺的打擊力度加大,但人們仍有很多途徑可借到錢。惠譽國際評級指出,中國的信用卡未償還債務2018年底時達到1萬億美元,過去幾年中的年增長率超過30%。
隨著中國家庭債務水平不斷上升,償還成本隨之增加。消費者承擔了很大風險。與美國不同,中國沒有個人破產法,這意味著債權人可追索債務人擁有的一切。由此產生的恐懼對消費造成的損害要更大。▲(作者尼莎·戈帕蘭,陳一譯)
環球時報201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