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
【摘要】語文教學需要學生能夠在閱讀的基礎上實現個性化的閱讀感悟,也需要學生能夠在閱讀的基礎上實現創新意義上的閱讀感悟。語文教學的實踐多可以證明,學生在語文學習的課堂能夠進行個性化乃至創新閱讀感悟,那語文教學的課堂肯定充滿活力。本文作者從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形成語文教學課堂活力進行思考,給人們的啟迪意義是比較廣泛的。
【關鍵詞】資源優勢;課堂活力;策略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筆者任教初中語文教學多年,所教學生對教材文本的閱讀感悟一般還是能夠達到教學目標的。但我們必須看到的現實是,初中學生學習語文,不能再是教師的滿堂灌,也不能再用填鴨式教學方法,需要學生自主、有效、創新地進行感悟。諸如此類的需要并非大家紙上談兵即可實現,需要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進行比較充分的思考和實踐。現將自身初中語文教學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形成語文教學課堂活力的思考和實踐拙于筆端,權且拋磚引玉。
一、形成語文教學課堂活力資源優勢利用有充分的必要
人們對語文教學抱著這樣的態度,作為教師對初中語文教材的諳熟程度應當超過以往;作為教師,是科班出身,本科生教初中語文應當不出任何問題;作為教師,我們認真地進行備課,課堂教學環節是不可能出任何紕漏的。人們之所以存有如此的想法,當是相關的教學活動也已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為自己的教學成績感到十分滿意。其實,我們只要經過充分的思考就會明白,存有如此想法是比較片面的,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就這樣去做,且比較固執地去做,也是錯誤的。為什么這樣說?教師應具備一定的水平,而教師適應新發展時期的能力需要對新發展的形式進行相關的研究。人們知道,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已經進入不斷深化的發展時期。不斷深化的課程改革最需要的是什么?當然是學生主動學習。不斷深化的課程改革還需要什么?為學生搭建可自主獨立學習的平臺。學生能夠比較獨立的學習,其平臺的搭建是尤為重要的。如讓學生進行語文教材文本的個性化閱讀感悟,給學生與教材文本相關的閱讀資源,學生能夠比較充分地利用這些資源,以實現對教材文本閱讀感悟的便捷和迅即,實現一定意義上的學生閱讀感悟的多快好省。人們可以意識到,能夠讓學生進行個性化、創新性閱讀感悟的資源是比較廣泛的。信息技術進入教學課堂后,其資源不僅僅就是畫面和紙質文字,還有具有廣泛意義的視頻和聲頻資源。這些資源給學生以形、聲、色、味等方面的五味調和,即使我們的學生在閱讀感悟上是不同的,但當學生去接觸到這些內容時,學生也會讀得津津有味。
二、形成語文教學課堂活力資源優勢利用有選擇的必要
從相關意義上說,資源有資源的優勢這應當就是肯定的。但資源是否完全能夠發揮自身的優勢?是否所有資源均可發生其促進學生閱讀感悟的優勢?不能去做比較肯定的回答。在資源極為豐富的前提下,如果我們去利用,其時間和精力是不允許的。這就是兩難的問題。一方面說有利用的必要,一方面則說不可能完全利用。怎樣去解決如此的問題?作為教師需要具有科學的眼光,需要有一切為了學生的精神,需要具有相關的決策水準和能力。如果教師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那在資源優勢的利用上會比較妥善地解決好這樣兩難的問題。怎樣去解決這樣的兩難問題?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多去思考相關資源的質量和使用價值。如現在的教輔資料滿天飛,一些教輔資料兜售者不擇手段進行兜售。其實,一些教輔材料是相關內容的翻版,不具閱讀感悟的價值。如果學生利用那樣的資源,完全是在浪費時間,對學生創新感悟也是一種束縛。所以,從相關意義上說,作為教師必須多為學生進行相關資源的選擇。在平時,多讓學生去接觸一些新鮮且有實際指導意義的資源。何謂新鮮的資源?就是課堂教學所生成的資源。如教學《我的叔叔于勒》,學生對于勒這個人物形象的看法是有分歧的,教學此文時,可在適當時機將以往學生閱讀感悟的實際情形和盤托出,學生則在相關課堂所生成資源的利用上綻放出閱讀感悟之花。
三、形成語文教學課堂活力資源優勢利用有實踐的必要
古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古人能夠強調實踐的重要,當是一個相當偉大的發現。古人所強調的實踐對學科課程的教學也是極具指導意義的,因為語文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課程教學,需要學生進行廣泛而又科學的閱讀感悟實踐。語文教學課堂學生生命活力煥發需要學生做什么?竊以為需要學生去讀好文本,需要學生進行思維的放飛,需要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感悟。即使相關資源已經比較明確地顯示出閱讀感悟的內容,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還需要利用資源引導學生向閱讀感悟的縱深處去探究實踐。如和學生一起學習諸葛亮的《出師表》,學生對諸葛亮輔佐兩朝的赤誠之心是可以從文本的字里行間感悟出來的。對作品的人物形象的理解,應當就是文學層面的感悟。在學習諸葛亮的《出師表》時,我們該怎樣讓學生去探究作品的深層文化。筆者所采取的策略是讓學生去閱讀與《出師表》相關的作品,學生通過對相關作品的探究實踐,會對《出師表》的文學和文化意義產生比較深刻的認識。如學生對文天祥的“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產生正確的認識,從陸游的“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產生對《出師表》藝術成就的厚愛。教學《出師表》,如果沒有學生的如此實踐,那資源再多也根本發揮不了作用。
四、形成語文教學課堂活力資源優勢利用有創新的必要
從相關意義上說,語文教學能夠提供給學生的資源從時態的角度去說應當是過去時的,很少是現在時的。鑒于這樣的現象,資源的利用也應當是有利有弊的。如果我們光讓學生去接觸資源,光讓學生去照搬資源,那很有可能會束縛學生,也極有可能會使學生產生惰性,還很有可能會僵化學生的創新創造思維。所以,資源的利用有其多快好省促進學生閱讀感悟的優勢,但不可避免地也可能會產生諸多劣勢。當今的語文教學需要學生能夠創新創造,從這個角度說,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妥善處理好資源的利用問題。妥善利用資源的關鍵是妥善,如今的妥善應當體現一個“創”字。平時的教學在資源優勢的利用中,努力實現對學生創新的激活,對學生創造的激發。如和學生一起學習《我的叔叔于勒》,筆者注意為學生提供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的基本特征,讓學生去廣覽相關資本主義制度下廣大民眾的生活情形,相互之間的關系等。在學生涉獵到如此多的資源的基礎上,在學生已經神游于作品字里行間的基礎上,放飛學生的思維,凝聚學生的智慧,獲取學生創新閱讀感悟的效益。學生正視作品中的于勒,大家普遍認為,于勒本不是一個十足的敗家子。學生還產生這樣的設想,如果于勒生活在社會主義國家,如果于勒周圍的人群不視金錢如命,那么于勒則有可能得到關注,這關注可以是國家層面的,也可以是社會層面的,還也能就是親戚和親屬層面的。于勒得到更多關注,則可能就不是如此結果。
參考文獻
[1]肖川.教育的使命與責任[M].長沙:岳麓書社,2007.
[2]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課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3]祁智.剝開教育的責任[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