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會計專業一直肩負著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基礎服務性人才的重任。但在社會的發展中,中職學校在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式等方面開始暴露出諸多問題,讓會計專業符合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如何讓課堂教學做到會計教學、會計學習和會計實踐三合一,適應社會發展對企業會計崗位的需求,這是需要每一個從事會計專業教學的教育工作者考慮的問題。本文就新時代背景下中職會計課堂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時代 中職會計 課堂教學
眾所周知,中職學校的學生來源普遍是中考失利的學生,他們從自信心、自覺性和自控能力上來說都有所欠缺,學習會計專業的認識有很多是聽從父母的安排,更有甚者是聽了招生老師的介紹后隨便選擇的,普遍存在對會計專業認識不夠情況。這些學生當出現學習方法不對、學習效果不佳的時候往往自我調節能力差,課堂中經常出現專注度不夠的情況,學生對會計專業學習產生厭學心理,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
一、中職會計專業現狀
1.中職會計相關課程設置出現諸多不協調
中職相當于高中階段,中職會計專業課程按照安排一般是一年級學會計基礎,二年級學習財務會計,兩年前中間為了進行會計證考試,加入財經法規和電算化會計的教學,現在取消會計證考試,很多學校也選擇跳過對法規和電會的學習。特別是學生在二年級第二學期進行分流,分別進入以升學為目的的會計專業(以財務會計為主)高考,以及為進入社會而準備的就業手工模擬賬務處理。這樣的安排,看似合理,卻忽略了學生自身專業發展對知識、技能學習的系統需求,再加上會計知識不斷更新,會計制度的不斷完善,稅務部門對財務的嚴厲要求,中職會計課程設置出現諸多不協調,無法滿足專業發展需求。
2.老師知識結構存在局限性
但大部分新老師沒有會計單項實訓和會計綜合實訓的實踐,沒有進行過系統訓練,他們缺乏經驗,不能靈活將會計知識完整系統講解出來,更不能開展實訓及實踐教學,難以在課堂上實現教學做合一。在教學中出現很多短板,這些短板的補齊需要一定的時間。
3.中職會計課堂教學手段相對落后
會計教學手段現今已經得到了很大的豐富,如可在課堂中運用教學PPT、在講解中利用微課、小視頻等,但教學手段還很難滿足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需求,課堂教學仍偏重老師講授,而忽視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對學生引導作用還有很大的欠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遠遠不夠,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還需進一步探討與研究。
二、對中職會計專業課堂教學的思考
古人云:“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目前會計行業正隨著大數據和“互聯網+”的發展而產生重大變化,從四大(德勤、普華永道、安永、KPMG)會計師事務所的財務機器人到建行的無人銀行不過短短數月,財務人員幾日不學就有掉隊的危險,各種傳統會計將被淘汰的言論不絕于耳。同時在這場人工技能變革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會計眾包、財務機器人都已經應運而生。中職會計專業發展,必須將教學做合一貫穿課堂教學,這樣才能有效抓住以學生,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動手中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素養,讓學生在掌握目前的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學會在今后的社會發展中學習和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1.增加教室硬件設備,為課堂教學提供保障
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目前市場上有很多優秀的會計專業多媒體課件、微課、慕課等等,我們可以向別人學習,把好資源帶進課堂。但好的學習資源,還需要過硬的硬件設施設備作支撐。學校要及時改善教學條件,完善設施設備,比如高拍儀、信息化學習系統、多功能的電腦等。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淘汰舊的教學設備,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快速掌握新技術。
2.加速提升中職會計老師綜合素質和能力
會計專業老師不僅是一個會教專業知識的老師,還應該是技能型的專業老師。作為專業老師應加強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在專業基本技能、投融資、績效管理、管理會計、財務分析等方面都應有所涉獵。應定期深入企業實踐鍛煉或參加會計專業培訓學習,還應高度關注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不斷的吸納時代的新知識,并應用于教學中,充實課堂教學并吐故納新。
3.重視會計課堂教學,將“教學做合一”貫穿課堂
作為新時代的中職會計專業的財務人員,不僅要有基礎會計人員應具備的素養和基本技能(五筆錄入、數字書寫、電算會計等),還需提高自身的數字化能力,學會利用新的信息化手段,如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來重新解構業務知識,成為公司業務的伙伴,實現業財融合,為企業創造價值。因此,中職會計課堂教學要有所突破,就要將專業知識結合專業實踐,在做上教、做中學、讓“教學做合一”有效貫穿課堂,讓會計專業學習更貼近經濟業務,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比如進行“采購費用的分配”課堂教學,可以通過讓學生提前利用學習工具了解采購費用的構成、分配標準等難重點,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帶著對采購費用分配問題回到課堂,讓學生來分析可以按照哪些標準來分配采購費用,讓學生在進行針對性學習的同時,也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老師也可以借此分析學生對采購費用分配的種種情況,通過“找分配標準——計算分配率——算分配費用——檢驗結果”這一系列操作,利用正算反算檢驗正確性,來引導學生提高對該知識的判斷與計算能力,甚至是通過動手操作不同情況下的采購費用分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舉一反三,將此類問題運用到將來所有需要分配計算的知識點上,同時還引導學生通過了解業務,判斷采購費用產生以及分配的合理性、合法性、合規性,以及運用數據對比分析采購費用合理區間,節約成本,為單位經濟決策提供依據,讓“教學做合一”突破課堂教學帶來的實效,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實操能力與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以及自我提升的能力。
4.從教學做合一出發,優化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1)老師要課前搜集案例,優化課堂實例。應該主動搜集近期的、具有地方代表性財務案例,最好從學生就業的企業著手,了解企業對會計專業學生的需求,也了解職位對會計專業的需求,創設課堂情景教學環境,把課堂教學中出現的陳舊的、重復的內容剔除,用最新的知識來解決將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比如食堂公司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填寫,從發票填寫到稅率的把握,再到發票的合理合法性,激發學生全面了解經濟業務,綜合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學生通過課堂中的案例,在操練過程中培養自我教育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并教授學生如何利用互聯網掌握新時代的新知識,了解新時代的發展變化和需求。讓學生有機會從“學會”到“會學”,讓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實現自我學習能力和“學會學習”素養提升的主陣地。
(2)改編教材,進一步創新課堂教學。以工業企業為例,它們資金流無外乎“資金流入企業——資金周轉——資金退出”,如果還從“什么是會計?”下手,課堂就真的毫無生機了。此時完全可以打破傳統教學的壁壘,試著讓學生模擬成立一家工業企業應該準備些什么資料?思考經營范圍是什么?內部管理該如何控制?……從多維度引導學生尋求知識,這樣課堂效果會更佳。如果能編寫一個融入新時代發展需求、引導學生職業發展的會計專業教材,那么在會計課堂教學中就事半功倍了。當然在編寫過程中,還要注意將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方式也一步一步加入,在引導學生熟悉財務知識的同時融入經濟事項,這樣有利于學生站在全局的角度和發展的角度思考問題,也有利于學生提高獨立分析業務、解決問題和創新思維以及提升自身符合新時代要求的能力。
5.引進虛擬商業社會環境,促進會計專業發展
虛擬商業社會環境(VBS),是學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發展和進步的產物,它突破了學生很難接觸實際業務的限制,通過搭建仿真的企業實景實現“上學即上班”,“校內實訓就等同于校外實習”。學生通過商業教學全自動平臺,能有效操作實際的經濟業務,還能通過“學和做”來檢驗“教”與“學”“做”的一致性,讓課堂教學有效實現學生的會計專業技術、知識、素質綜合發展。但好車還需加好油,作為會計教學的引導者老師,更應首先適應這種商業環境,改變教學方法,取長補短,通過業務摸索出虛擬商業環境會計專業實習實訓帶來的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的心理規律,讓老師更快速地適應學生的發展需要,讓整個專業學習的發展進入良性循環。
三、小結
在新時代背景下,會計課堂教學改革已經迫在眉睫,只有緊盯時代的發展、緊盯企業、緊盯新時代崗位能力的要求,緊盯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課堂上突出“教學做合一”,學生才會學有所用,才能培育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專業會計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龍瀟.淺議如何在信息技術下實現會計課堂教與學的零距離[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23).
[2]郝鳳陽.淺談會計專業教學中的職業素養培育[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12).
[3]謝明英.淺談中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問題[J].新商務周刊,2016(7).
(作者單位:長沙財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