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
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岡區煤峪口村南溝,紀念館主要分萬人坑遺址和展廳兩部分。“萬人坑”的形成是在1937年10月~1945年8月期間日本侵略者占領大同煤礦后,不擇手段大肆掠奪煤炭資源,施行“以人換煤”的血腥政策,在短短不到8年期間日本侵略者共掠奪大同煤炭1400余萬噸,死亡礦工6萬余人。
歲月無痕、歷史有跡,1963年8月大同煤礦開始在萬人坑遺址開展三史教育,1965年5月開始籌備大同煤礦階級教育館。最終于1969年12月建成。1984年1月更名為大同礦務局展覽館,主要展陳內容為大同礦務局成就展。2005年1月4日根據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對萬人坑保護工作的批示、2006年7月開始改建,2007年12月19日大同礦務局展覽館由山西省委宣傳部更名為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2010年9月18日重新開館。
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占地面積33.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000余平方米。其中展覽館面積3500平方米,展線長645米。萬人坑遺址位于煤峪口南溝北山坡上,分上下兩洞,上洞寬5~6米,深40多米;下洞寬3~4米,深70余米。
根據初步調查,大同市較大的“萬人坑”有20多處,其中煤峪口村南溝“萬人坑”已被發掘,其他“萬人坑”尚未發掘。煤峪口村南溝“萬人坑”是現存最大最完整的“萬人坑”。坑內層層疊疊地堆滿了死難礦工的尸體。這些尸體有的頭顱被擊穿,有的四肢被砍掉,有的脊骨被扭折,有的被緊緊捆綁,有的痛苦地撫摸著臂上的傷痕,有的掙扎著向洞口爬行,還有的怒視敵人吼叫著……許多尸體的姿態可以清楚地表明,他們是活著的時候就被扔進坑內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萬人坑”至今已有50余年的歷史,由于山體自然變化、通風不好、洞口滲水、支撐的金屬內頂已經嚴重銹蝕。一些鐵銹還隨著滲入的水流到遺骨上面,根據長期觀察,產生了污染、腐爛,尤其是下雨潮濕的季節,濕度過大,微生物滋長,致使遺骨分解變質、霉變。遺骸緩慢地出現了自然碳化和侵蝕,部分已出現開裂及縮小狀況。
大同煤峪口“萬人坑”遺址紀念館本著積極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對煤峪口南溝“萬人坑”遇難同胞的遺骸進行搶救性保護。
在保護過程中必須按照文物保護法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嚴格的管理及科學的保護辦法。始終如一地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尤其是要保護好形態各異的姿態,這些姿態是遇難礦工在“萬人坑”現場留下真實生動而具體的寫照,充分體現了遇難時礦工的行為動作,清楚地反映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和遇難同胞的悲慘情景。
為了更好地向廣大公眾、尤其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揭露日本侵略者暴行,讓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我們要以滿腔熱情、認真負責的精神完成這項任務。
在1966年以后,國家對該“萬人坑”遺址進行了多次環境治理,先后數次對“萬人坑”的內頂做了支護和加固。在同煤集團領導的高度重視下,紀念館負責人經過精心策劃、周密部署,于2008年11月聘請南京博物院專家人士來館對遺骸作了保護工作,并且進行消毒、清洗,最后對脆弱的遺骸進行加固、封護,防止遺骸表面繼續風化。另外在有依據的前提下,采取適當的補缺,盡可能使其形體完整,補缺部分做到“遠看差不多,近看有區別”。這些措施都對保護遺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是山西省唯一的日本侵華罪證館,也是全國保護最好、規模最大的“萬人坑”遺址。尚有80余具較為完整的死難礦工遺骸,其資源價值在區域內具有唯一性和重要性,在國內紅色旅游資源中具有獨特性和代表性,在世界范圍內也是不可多得的“二戰遺址”之一。
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于2002年3月被國家旅游局頒發2A級旅游景區。同年11月中宣部核定為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08年11月被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教育廳確定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育基地。同年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被中宣部文化部、財政部等部委確定為第一批免費開放單位。2015年被確定為第二批抗戰設施遺址。
在60年代中科院考古所、國家文物局文博所、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及北京自然博物館等專家對“萬人坑”遺骸進行發掘、保護和科學考證。組織有關工作人員赴大連圖書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吉林社科院滿鐵館收集了大量有價值的史料。極大地豐富了紀念館展陳內容和館藏史料。紀念館還多次舉行大型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活動、清明節悼念亡靈活動以及幸存者和死難礦工遺屬吊唁等活動。同時還編寫了《黑與白》——掠奪與迫害的罪證、《萬古遺恨——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銘記歷史——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及《永久的記憶·歷史的見證》大型圖冊。
在每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來臨前,紀念館還舉辦到廣場、“進校園、走社區”等系列公益活動。利用館藏史料、圖板、影像及宣傳資料和講解向觀眾呈現了歷史。讓他們了解歷史,不忘初心,從中領悟到愛國之情的高尚品德。至今紀念館接待國內外游客500多萬人次,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將永遠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愛國主義教育的這面旗幟,進一步組織各種系列的悼念活動,不斷地豐富展陳內容,逐步挖掘歷史資料、開展學術研究,要將這一重要的文物資源永久地保存下來。把紀念館辦成一個國內具有特色教育的日本侵華專題館。
大同煤礦,是一個有著悠久開發歷史而聞名中外的煤炭能源基地。然而,這個以優質動力煤聞名于世,并為國家作出巨大貢獻的時代驕子,曾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遭受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日本侵略者不僅掠奪了1400余萬噸煤炭,而且有6萬礦工遭受迫害。歷史不可磨滅,國恥不能忘卻。銘記1937年10月~1945年8月期間,日本侵略者占領大同煤礦期間掠奪煤炭資源、迫害煤礦工人這段悲慘屈辱的歷史。充分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蠻和殘暴。愛國是一種美德,愛國行為不僅受到國人的愛戴,而且受到各國人民的尊敬。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特別強調要充分發揮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大力弘揚和培育偉大的民族精神。重溫這段慘痛的歷史,再現當年慘景,為的是警示國人勿忘國恥、自強不息,激發愛國主義熱情,不斷提高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為振興中華民族的復興強盛而奮斗。
(作者單位: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