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灝瀚
【摘 要】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國際金融市場出現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各國的金融經濟都得到了快速發展,國內的金融市場憑借著國家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十足的進步。國內金融市場的建設不斷完善、金融體系逐漸成熟,為金融市場的發展和經濟的增長提供了良好的金融平臺,但是,隨之而來的金融市場風險問題也層出不窮,如果不能做好防范以及應對,會直接影響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為此,本文主要探討了國內金融市場風險問題,并提出幾點有效的應對與防范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金融市場;風險;問題;應對措施;防范措施
在國際金融經濟大融合的背景下,我國的金融市場逐漸朝著開放性的方向發展,并在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場環境的影響下,得到快速發展的良好機遇,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是,隨著金融市場的開放,國內金融市場的發展受到國際金融環境以及西方金融危機的影響越來越大,國內金融市場運行的環境和條件受到很大制約,市場風險問題嚴峻,急需找到有效的防范與應對策略,以此推動國內金融市場的良性發展。
一、國內金融市場風險問題的成因
(一)金融市場體系構建不完善
現階段,隨著國內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各領域都得到了快速發展,尤其是金融領域,在國際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雖然我國金融市場體系的構建正在趨于完善,但是從整體上看,國內的金融市場體系依然存在發展緩慢與滯后的問題,而且大多數的金融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都缺少足夠的創新能力與革新意識[1]。國內的金融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與改革,雖然整體業務量與服務獲得巨大提升,但是業務質量與信用情況依然處于較低水平,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與進步。大多數的金融企業在管理層面都面臨著管理混亂、管理力度小、以及投資盲目等問題,金融企業在日常經營環節中過分追求經濟收益,而忽略了對金融市場風險的防范與預估,容易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影響金融企業的健康發展,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造成巨大沖擊。
(二)社會信用意識和觀念比較薄弱
我國市場經濟建設受到國家金融意識和服務理念的影響,在建設過程中容易忽略對社會信用的重視。大多數的金融企業和個人在金融市場的發展過程中,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獲取經濟收益上,沒有形成正確的社會信用意識和觀念,并且金融企業在經營和發展中仍未樹立明確的社會信用意識,業務開展不徹底、服務不負責等問題頻發,造成嚴重的信用缺失問題,國內金融市場的正常發展受到不良影響。另外,從我國整體的經濟市場建設方向來看,我國的經濟市場信用建設相對落后,并且缺乏系統且完整的社會信用評價制度和監管制度等,無法將社會信用建設落實到實處,無法起到對金融企業和金融市場的信用監管作用,金融企業和個人的實際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由于社會信用意識和觀念的薄弱,給國內金融市場的正常發展帶來了巨大阻礙,同時也為金融市場風險事件的發生提供了契機,增加了我國國內金融市場風險的概率。
(三)企業融資方式與途徑比較單一
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與建設取得了巨大進步,并且發展趨勢良好,但是,從國內金融市場的整體發展態勢來看,企業的融資方式與途徑依然比較單一,往往只是通過銀行貸款、金融市場融資以及信托擔保貸款等,融資方式存在明顯的滯后性和局限性,并且融資過程復雜、手續繁多、時效性差,十分不利于企業的發展[2]。同時,企業融資方式與途徑的局限性和滯后性也為金融市場風險增加了很多不確定因素,無形中加大了金融投資的風險概率。以中小型企業的融資過程為例,大多數的中小型企業只能通過銀行貸款或者民間借貸來實現融資,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然而,單一的融資方式和途徑限制了中小型企業的快速發展,高額的還款以及利息等也為中小型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營壓力。另外,民間借貸缺少正規的監管,容易引發金融糾紛,對企業和個人造成負面影響,也增加了商業銀行的金融投資風險概率,不利于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
二、國內金融市場風險的應對與防范措施
(一)大力推動國內實體經濟的發展
由于我國現階段金融市場的體系還未構建完成,市場發展與經營依然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金融市場風險問題嚴峻。為此,想要進一步提高國內金融市場發展效率、降低金融市場風險事件發生概率,必須要做好國內金融市場風險的應對和防范工作,大力推動國內實體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要將發展的重心向加工制造業和服務業方向傾斜,從而全面提升我國經濟市場綜合實力,推動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與進步,更好地對金融市場資源進行分配和利用。除此之外,國家應該制定完善的金融市場監管和經營制度,樹立良好的信貸金融企業典型,大力培養優質的金融企業、證券企業等金融機構,以此帶動國內金融企業的良性發展,推動國內金融市場體系的革新與創新發展[3]。國內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為金融市場的經營開辟了更多的發展途徑,同時為金融市場融入了更多的新鮮血液,可以有效稀釋金融市場的泡沫經濟,為企業營造了穩定、公平、健康的金融發展平臺。
(二)加快國內金融市場發展轉型的速度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內經濟發展速度不斷提高,經濟增長量也逐年上升,但是在高速度發展的背景下,經濟發展的模式卻是粗放式的。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模式可以在短期內幫助中國獲得巨大的經濟增長,但是卻不利于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的持續發展,尤其是在中國加入世貿經濟組織以后,國際經濟對我國的本土經濟造成巨大的沖擊,使得我國的金融市場風險防范能力不斷減弱[4]。為此,為了積極應對國內金融市場現階段面臨的現實困境,我們必須要加快國內金融市場發展轉型的速度,改善現有的國內金融市場環境,對國內金融經濟組織架構進行適當的調整,優化國內人力資源、資本資源、土地資源等多元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出國家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和主導作用,有效提高金融市場業務效率、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金融企業投資有效率和回報率,進而帶動國內金融市場的良性發展,有效規避金融市場風險。
(三)構建完善的金融政策和機制
經過多年的發展探索和革新,我國金融市場正在一步步趨于完善,無論是制度建設還是政策支持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證。然而,受到我國國情和國際經濟的雙重影響,我國金融體系的建設和發展依然處在摸索階段,正面臨著創新和改革的關鍵問題[5]。為此,我國的金融市場發展需要從宏觀的發展角度入手,對現有的金融政策和發展機制進行全面的創新和優化,尤其是現行的貨幣政策、稅收政策以及財政政策等。首先,貨幣政策方面,要加強對貨幣的管理,為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其次,要加大對稅收政策的改革力度,減少中小企業的稅收壓力,為企業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最后,金融機構和國家政府部門,要根據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也規律不斷調整市場經營秩序,制定科學、合理的市場規劃,進一步優化金融市場資源配置,提高金融市場整體的競爭力,從而更好的應對和防范金融市場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
(四)不斷完善社會信用建設
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離不開企業社會信用的基本保障,我國金融市場正面臨著嚴重的社會信用缺失問題,急需找到有效的解決對策,從而加強對社會信用的建設力度和監管力度[6]。第一,我國金融管理部門需要制定完善的社會信用監管制度,幫助企業樹立正確的社會信用意識,并且根據企業發展情況構建多層次的社會信用等級,對企業的社會信用進行全面且客觀的綜合評價。商業銀行可以按照企業社會等級的高低進行貸款的發放,并針對企業經營情況適當調整貸款還款期限和利息等。第二,針對企業進行社會信用宣傳,幫助企業正確的認識和重視企業社會信用,從金融主體方面對社會信用建設進行完善,從而幫助商業銀行更好地規避金融市場風險,為國內金融市場的發展提供基本的保障。
三、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現階段的金融市場發展正面臨著來自國內外市場的雙重沖擊,金融市場體系的構建正處在創新發展的關鍵時期,體系不完善、社會信用低以及融資方式單一等問題制約著國內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市場風險問題日益嚴重。為此,我國需要進一步提高對金融市場風險的關注和重視程度,積極尋找有效的應對和防范措施,大力推動國內實體經濟的發展、加快金融市場發展模式轉型、完善金融市場政策與制度、構建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從而帶動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提高我國整體經濟水平。
【參考文獻】
[1]陶雨彤.我國金融市場存在的風險及防范策略分析[D].2017,25(10):17.
[2]王昕.談我國金融市場存在的風險及防范策略[D].2017,18(04):40-41.
[3]孫一先.國內金融市場風險的應對與防范[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12):165.
[4]張虎.探究國內金融市場中的風險和預防措施[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03):225.
[5] 葛豐.防范金融風險,必須抓早抓實[J].中國經濟周刊,2017,(03):3.
[6] 張凌,倪國愛.經濟增速下行條件下金融風險預警與金融穩定性研究[J].理論探討,2016,(01):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