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廣西職業教育形成政府、行業和學校一體的多層次、立體化辦學體系,搭建起了國際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立交橋”。近五年,廣西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以及辦學國際化正在朝著“提質增效”的道路發展,以極快的速度輻射到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本文將就廣西高職院校與“一帶一路”國家教育合作交流經驗與趨勢進行梳理與介紹。
【關鍵詞】高職院校;“一帶一路”;國家教育;合作交流
一、研究背景
廣西高職院校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國際合作備忘錄的號召,近年來,吸引了大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主要來自山水相依、血脈相親、文化相融、習俗相通的東南亞國家以及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科威特、土耳其、烏茲別克斯坦、蒙古國等。2018 年廣西高職院校接收全日制國境外留學生人數 548人,完成非全日制國境外人員培訓量 16.90 萬人,在校生服務走出去企業國境外實習時間 2.55 萬人,獲得國境外技能大賽獎 32項。
二、合作交流經驗
從交流的的層次及項目看,已由最初的語言培訓向專業技術多樣化發展,由短期培訓向學歷教育拓展,由一般的學術訪問向學術交流拓展,由雙方政府間的組織和交流合作向政府、高校和企業多管齊下。
2.1筑巢引鳳強輸入
廣西高職院校對留學生的培養模式以“語言+技能”為主,逐漸擴大“語言+技能+學歷”的人才培養規模。結合廣西是海洋大省、農業大省、生態大省的客觀事實,開展了特色鮮明的留學生培養模式。如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以培養東盟農業專業人才為主要特色。學抓住中國—東盟合作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與東盟國家及港臺地區在學生留學派遣、農業技術研發、農業成果與作物品種推廣、農業生產試驗示范、人員培訓及境外農業生產基地建設等多個領域開展合作。其中,學院為越南、老撾、柬埔寨、菲律賓、埃塞俄比亞等東盟及非洲國家的各級農業部門、科技部門、農業研究單位、院校以及農民舉辦各類農業技術及管理培訓班共84期,培訓學員2365人次,接收東盟國家的高校教師100多人次來學院任教或訪學。2018年8月,學院獲批為"廣西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示范項目區域合作試點學校",目前在校國際留學生28人。
首批國家示范性高職學校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堅持開放辦學,2017年起,學院接收了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累計300多名留學生來校學習。該校緊跟“廣西打造中國—東盟跨境電子商務基地”的步伐,在商務英語專業群(跨境電子商務)方向以“語言+技能+學歷“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現在在校的近200名全日制留學生,他們來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科威特、土耳其、烏茲別克斯坦、蒙古國、老撾、緬甸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教育對外開放、為提升我區教育國際影響力、增進中外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幫助發展中國家培養其社會經濟發展所需人才,探索了一條可行之路。
2.2推進中國標準國際輸出
廣西高職院校發揮各自辦學優勢和特色,積極推動中國技術技能標準向海外輸出。2018年,廣西高職院校專任教師赴國境外指導和開展培訓時間達3152人,開發并獲得國境外采用的課程標準59個,開發并獲得國境外采用的專業教學標準12個。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輸出中國糖業生產和技能標準。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與東盟國家合作開展農業標準化建設。面向東盟的國家級援外農業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實施農業科技和職業教育“走出去”,為東盟國家發展農業教育提供所需的人力資源。2014—2018以來,中心已為東盟及非洲國家開展培訓班30期,培訓學員1164人次。學院以在老撾建設的“中國—老撾合作農業試驗基地”為基礎,掛牌成立“中國—老撾合作農作物優良品種試驗站”,這是我國政府承諾援助東盟國家20個農業試驗站中的首個試驗站。試驗站至今已試種了16個農作物品種,從中篩選出適合老撾種植推廣的農作物優良品種48個。柳州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有關企業,與印度尼西亞必利達國民三語學校合作成立分院,并在印尼成立中印尼上汽通用五菱汽車學院,在印度尼西亞開展人才培養培訓,服務當地產業發展。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有關企業,與泰國6所職業學院共建軌道交通職業學院,共同制定并實施鐵路專業人才培養計劃,與泰國東北皇家理工大學合作,合辦中國首家海外軌道交通學院——泰中軌道交通學院,并在泰國設立了柳州鐵道職院大城府分院。與印尼蘇萊亞大學共建軌道交通培訓基地和汽車技術服務培訓基地。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充分利用作為“金磚五國”工商理事會中方技能發展工作小組成員的機會,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和職業技能標準的國際合作。柳工集團和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在國內共建了4個、在海外共建了8個全球客戶體驗中心,從鄰近的泰國、印度到遙遠的南非、巴西。中心集培訓、教學、職業技能鑒定、客戶體驗、咨詢服務、創新創業和專業技術交流等多項功能為一體。南寧職業技術學院近四年共分四批選派了500多名越南語和泰國語專業學生到越南、泰國高校進行為期1年的學習。目前,該校已與加拿大、美國、馬來西亞、印度、印尼等國高校洽談合作辦學事宜。學校每年都有部分學生出境國實習或工作。
三、趨勢
3.1新擔當:廣西高職院校借國際化更好服務國家戰略
廣西高職院校充分利用了其地理位置的優勢以及與東南亞很多國家同根同源的歷史背景,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強化內功,使辦學國際化和國際化辦學步入常規,結束了“大多數高職院校基本沒有留學生,無法有效落實國際合作項目”的歷史。1、從政策、資金、人力資源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努力建設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執教能力突出的師資隊伍;2、建立健全產教深度融合的集團化辦學制度。做大職業教育優質資源,多元主體組建職教集團,發揮職業教育集團在促進教育鏈和產業鏈有機融合中的重要作用,為國際化辦學提供扎實的質量保障;3、優化與國際接軌的管理機制,在校園基礎設施建設、留學生日常管理、教學管理、普及政策法規、發放獎助學金等多方面進一步規范與優化,提升在國際化辦學過程中的廣西高職形象。
3.2新作為:多方協同參與教育國際分工
近年來,衡量高職教育國際影響力的全日制國(境)外留學生數、非全日制國(境)外人員培訓量、專任教師赴國(境)外指導和開展培訓時間、在國(境)外組織擔任職務的專任教師數、開發國(境)外認可的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數等幾個數據逐年提升。為使我區高等職業教育在教育國際分工中形成更強的競爭力,政府、院校、企業三個關鍵主體在充分發揮各自發展主體作用外,多方協同通力合作,形成政府依法履責、院校奮發作為、企業積極擔當的發展態勢,對政策不全、基礎不牢、氛圍不濃等缺陷逐一突破。
四、小結
國際教育交流合作肩負著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基礎、文化基礎和情感基礎。廣西高職院校應統籌規劃吸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桂留學生的學科專業,做強與“一帶一路”建設密切相關的特色學科專業,使留學生在桂學得好,回國用得上,發揮好作用。要以提高教育對外開放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牢牢抓住教育對外開放工作質量這個著力點,在不斷“擴大”開放的基礎上著力于“做好”。
【參考文獻】
[1]陳曦.“一帶一路”國家來華留學生文化距離、文化適應策略和文化適應的關系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
[2]叢曉曼.“一帶一路”國家勞動力市場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7.
[3]付倩.基于“一帶一路”戰略的職業教育多邊合作發展研究[D].寧波大學,2018.
[4]《廣西壯族自治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5-2020年)》http://jyt.gxzf.gov.cn/
[5]《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9)》http://jyt.gxzf.gov.cn.
作者簡介:蔣戴麗(1984—),女,廣西南寧市人,漢族,在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工作,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