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辦好思政課,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為基層培養優秀醫藥衛生人才是一道時代命題,需要地方醫學院校深入思考并著力解答。本文旨在探討地方醫學院校廉政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現狀、重要意義和路徑。
【關鍵詞】醫學院校;廉政教育;思政教育;融合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大學的各項教育教學活動都應緊緊圍繞育人目標來開展,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伴隨著國家醫藥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基層醫護人員數量不足,地方醫學院校在培養志愿扎根基層的醫務工作者中的作用愈發凸顯。毋庸置疑,探討廉政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發展是一道時代命題,也是地方醫學院校發展中需要著力破解的一道發展難題。
一、醫學院校廉政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現狀
廉政教育在高校主要體現為廉政文化教育,旨在傳播健康向上,清正廉潔的價值取向,引導個體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廉政即廉潔從政,屬于文化范疇。廉潔是一種道德觀念,一種道德修養,外在的表現為文化,內在的包含價值評判和行為選擇。高校、醫院出現的不廉不潔和醫患關系緊張乃至醫鬧事件均說明社會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對醫學院校及其附屬醫院的師生員工的價值取向和行為選擇產生了負面影響,加強高校及其附院的廉政教育和思政教育,是預防醫務工作者腐敗的有效舉措和題中應有之義。越來越多的高校把大學生思政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納入工作范疇,并提上議事日程。
高校歷來被視為清廉之地,與腐敗相去甚遠,這種慣性思維導致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設意識不強,對大學生進行廉潔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認識不足,重要性把握不夠,在專業性極強的醫學院校更為凸顯。不少醫學院校往往把專業課教學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上,將目光和注意力放在醫學相關專業課教學上,鮮有積極探索如何開展好高校廉政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發展,更談不上結合大學生特點,完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雖然有的高校依托《形勢與政策》課做到了廉政教育進學校、進課堂,但由于思政課使用統編教材,廉政教育進教材難度非常大,且由于教育方法單一,內容新穎度不高,加之醫學院校學業任務重,學生對廉政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興趣不足,時間精力投入有限,進頭腦也就缺乏保障。長久以來,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常常是兩張皮,缺少融合,在各自軌道上摸索前行。
二、地方醫學院校廉政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意義
醫學院校是推動國家醫藥文化事業發展的高地,屬地醫學院校更是高校所在地醫藥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核心機構,為基層培養全面發展的醫學人才,離不開廉潔的校園氛圍,離不開立德樹人目標的長期堅守,也離不開廉政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發展。
1.醫學生成長成才離不開廉政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發展
教育部《關于在大中小學全面開展廉潔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指出:“大中小學是培養人才、傳承文明、建設先進文化的重要基地,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在大中小學全面開展廉潔教育,是面向全社會開展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可以說,抑制腐敗要從孩子抓起,要從加強青少年思政教育抓起。醫學生是大學生群體中的主力軍,是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生力軍,也是反腐倡廉的生力軍。對醫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和廉潔教育是祖國發展的需要,也是他們成長成才成功的現實需要,有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社會生活中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正確引發的醫療事故、醫患矛盾、醫患糾紛無不向人們警示廉政教育和思政教育缺失引發的不良后果。無論是從內涵來看還是從外延來審視,廉政教育和思政教育之間都有著天然的內在聯系,二者在醫學人才培養過程中相互促進,密不可分。
2.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廉政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發展
思政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作,在醫學院校思政教育過程中融入廉政教育內容是高等醫學院校與國家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同頻共振的現實需要,有助于醫學生牢固樹立知廉崇廉敬廉向廉的廉政理念,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奉獻精神和服務意識,有助于學生堅定學醫從醫信念、“醫心醫意”扎根基層,選擇正確的成長成才之路,對醫學生畢業后能夠成為德高醫粹的仁醫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中國邁入新時代,民眾對健康的期許更殷切,國家適時提出健康中國戰略,這一時代背景下,醫藥衛生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醫學生足以撐起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半邊天,他們的價值觀念、文化理念、廉政素養很大程度上承載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所高校的未來,將醫學院校廉政文化建設和思政教育有機融合,是辦好民眾滿意醫學教育的現實需要,也是推動醫學院校及其附屬醫院迅速發展的重要舉措,為學生畢業后步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2012年以來,教育部圍繞“倡廉潔、行勤儉、樹清風”“講修養·講道德·講誠信·講廉恥”等主題在全國高校開展的廉潔教育系列活動實際上是廉政教育和思政教育活動在高校融合開展的有力證明,對引導高校師生遵法崇廉明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醫學院校思政教育過程中融入廉政文化教育有助于醫學生形成與國家發展同向同行的廉政觀。
三、廉政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的路徑思考
地方醫學院校、附屬醫院和實踐教學基地是開展廉政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前沿陣地,它們的發展和使命離不開牢牢把握住國家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方向,離不開當地民眾對醫學人才的新企盼、新需求,醫學院校的教育教學應著眼于守好校園這片廉政文化和思政教育的主陣地,就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
1.整合教學內容,把廉政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之中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要求打造“金課”,消滅“水課”,各高校應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育方式中蘊含的廉政教育和思政教育資源,促進廉政文化教育與專業課相結合,與思政課教學相融合。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以來,思政課教育教學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但是把廉政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之中的研究和實踐還不多。盡管《意見》明確指出,“要安排一定課時,開展廉潔專題教育,并組織開展以廉潔教育為主要內容的綜合實踐活動,通過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和吸引力強的實踐活動,給廣大青少年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實際上,因為課時、認識等原因,各高校尤其在醫學院校單獨開設廉政教育課程難度極大,不過把廉政教育內容融入《形勢與政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思政課程,并在思政課中辟出一定課時開展廉政教育卻是可行的,使醫學生在思政課教育教學中接受廉潔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政理論水平和思想道德修養,引導醫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廉政觀,為他們將來廉潔從醫打下堅實的基礎。地方醫學院校在教學中多選取與醫學生的興趣點、關注點相聯系的案例,通過在思政課中講授廉政教育相關內容來實現二者融合發展,把廉政教育帶進課堂、編入教材、融入頭腦。
高校的廉潔教育應包括哪些內容呢?《意見》指出“大學階段廉潔教育的目標和主要內容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和主導,加強法制和誠信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組織學習黨和國家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方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引導大學生樹立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信念,不斷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自律意識,增強拒腐防變的良好心理品質,逐步形成廉潔自律、愛崗敬業的職業觀念。”醫學院校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應注重于滲透廉潔從醫的理念,注重培養學生關愛患者、敬畏生命、精修術業等職業素養。“出淤泥而不染”“夙夜為公”“兩袖清風”等內容是醫學院校開展廉政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寶貴資源,在醫學專業課程和通識課程教學中加強思政教育,挖掘地域文化中蘊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廉政文化等優勢資源的豐富內涵和當代價值,將優秀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和廉政教育之中,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廉政教育內容,以此提升師生員工的人文素養,增強他們投身醫藥衛生事業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實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同向同行。此外,伴隨著一批批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優秀醫學生走上工作崗位,醫學院校所倡導的育人理念必將由畢業生帶向工作單位,輻射到周圍人群。
2.深化教學改革,實現廉政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發展
推動教學改革,深化課堂革命,創新方式方法,把醫學院校的思政課打造成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金課”,如在《形勢與政策》中設列廉政教育專題,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中注重學生良好職業素養的提升,可綜合運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小組討論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醫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實效性。
如何在教學改革中將廉政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呢?課題組認為可采用課內與課外、線上與線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多樣化的方式方法,下工夫改變傳統的灌輸模式,運用更貼近學生訴求的知識積累、社會觀察、問題討論、影視觀看、情景模擬、演講朗誦、經典導讀等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的實效性;還可以通過報告會、現場教學、赴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附屬醫院和思政課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實踐研修等方式讓受教育者通過親身感受和切身體驗完成內化與外化,給醫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筆者所在學校的紀委非常重視開展廉政文化建設活動,如編寫醫德校本教材、舉辦“清風伴我行”征文比賽、書畫展、座談會,紀委書記帶頭在附院和校內思政課《形勢與政策》中講授廉政專題等,極大地豐富了教育形式和活動載體,逐步形成了“廉榮貪恥”風清氣正的校園文化氛圍。
3.拓展教育載體,發揮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的育人功能
任何一所醫學院校都應適應互聯網+時代社會發展的節拍,瞄準國家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方向,滿足醫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不斷拓展教育載體。為提高學生素質,醫學院校在進行育人的過程中應綜合運用互聯網+時代的先進信息技術媒介如微博、微信、QQ群等,并將它們作為廉政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平臺。筆者所在單位非常重視廉政教育和思政教育基地建設,注重圍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加強醫德教育,深入挖掘陜西地方傳統醫藥文化的精華,從實際出發,依托校內外醫藥文化資源和地區優勢廉政文化資源建基地,謀發展。校內圍繞敬畏生命、護佑生命、遺愛人間建立了醫學人文教育中心,校外在于右任紀念館、銅川藥王山、張載祠(橫渠書院)、扶眉戰役紀念館、潼關楊震廉政博物館、城固縣博物館等地建立了大學生思政、廉政、醫德教育基地,并在各基地開展了一系列實踐教學活動。校內外基地自建立以來,在醫學生廉政教育和思政教育方面發揮了重要且富有成效的作用,被校內外專家公認為對師生和社會公眾進行廉政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好場所。
醫學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醫學生良好職業道德的形成離不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更離不開社會這一大熔爐。建立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有助于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灌輸到啟發、單向到多向、被動到主動的轉變,讓醫學生學會思考、用心體驗、著力踐行,從而增強地方醫學院校廉政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實效性,旨在把學生培養為具有仁心仁術的醫學人才。筆者所在高校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利用假期開展“醫路相伴”“醫心醫意”“‘救在身邊”等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鼓勵學生深入社區、農村、邊遠山區開展支醫、支教及大型義診活動,赴校外教育教學基地開展思政教育和廉政教育活動,學生受益非常大。
4.多方協同共進,構建立體化育人體系
《意見》指出“努力形成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在廉潔教育中的整體合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緊密配合的廉潔教育網絡。”見習、臨床實習階段被公認為醫學生畢業前再次接受思政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的黃金時期,不容忽視。然而,醫學教育中需要破解的現實難題是:醫學生實習分布較為零散,學校關于思政教育、廉政教育和醫德教育的統一教學內容,一整套規范程序要求在實習醫院開展起來存在很大困難,加之有的實習單位將教育教學重點放在了臨床醫療技能的提高和醫療知識的傳授方面,思政教育和廉政教育常常被弱化甚至束之高閣,教學的同質化要求難以保障。因而,地方醫學院校廉政文化建設和思政教育的融合發展離不開學校黨委、紀委、宣傳部、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有關部門協同構建立體化的育人體系。
習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醫學院校廉政文化建設和思政教育融合發展任重而道遠,醫學生正確廉政觀念的養成、職業道德素養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唯有社會-學校-家庭-個人總動員、齊發力,通過構建管理者—教師—學生三維互動的育人模式,才可能形成風清氣正的高等教育良好生態,消滅“水課”,打造“金課”,不斷推動醫學院校廉政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新華社北京3月18日電
2.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開http://www.gov.cn/xinwen/2016-12/08/content_5145253.htm#1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
2.吳千里.廉政教育內容的思政教育取向解讀[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4):33-36.
3.趙保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與醫藥學人才培養相結合的途徑和方法[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14):166-168.
4.中央政府門戶網站.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2015-01-19
5.龍麗,王拱彪.廉政教育進高校思政教育“基礎課”初探[J].中國電力教育:上,2011(12):115-116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教育部關于在大中小學全面開展廉潔教育的意見》,教思政[2007]4號
作者簡介:李亞芳(1977—),女,碩士研究生,西安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政教育和高校文化建設。
基金項目:本文系西安醫學院思政專項項目成果,項目編號2018SZ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