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娟 張 倩
(河北經貿大學,河北石家莊 050061)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在中華文明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在特定的自然、經濟、社會文化背景之下形成的,具有極強的內涵和人文特點,“網紅文化”是自媒體時代的一種視覺文化,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直接進行炫臉的行為,成為社會中尤其是大學生群體中一種較為流行的娛樂和消費現象。
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對于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重要的問題,對非 文史類專業大學生而言,他們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僅停留在高中階段的死記硬背, 而非主動的學習和理解,缺少對于傳統文化的系統認知,他們對于傳統文化的缺 失主要表現在價值觀不明確、心理素質和道德觀念不強。當網絡時代到來時后, 網紅風靡,“網紅文化”的興起對高校傳統文化教育形成了一定的挑戰,在信息時 代限制大學生接收“網紅文化”是不現實的,只有正確利用網紅,發揮網絡文化的 便捷性和普遍性優勢,借此宣揚傳統文化,不斷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水平,才能 達到“網紅文化”服務而非沖突傳統文化的目的。
“網紅文化”是互聯網環境下的衍生文化類型,新興事物難免會受到廣大青年人的關注,自媒體的蓬勃發展是“網紅文化”興起的重要基礎,網紅群體和“網紅文化”的迅猛發展主要基于大學生是互聯網的主要用戶群體之一。網絡文化在給高校傳統文化教育帶來便捷和廣泛信息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紛繁多樣的“網紅文化”、真假難辨的網絡信息、審美扭曲的網紅人物等各類信息很大程度上對傳統文化的教育產生了沖擊效果,使得大學生在高校的學習生活中面對不良信息,這勢必會影響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領會以及思想人格的成熟。
網紅在追求自身價值展現的同時張揚個性,引發了青年大學生的新思想、價 值觀和審美觀與傳統倫理道德相矛盾。大學生通過網絡平臺觀看網紅直播,在虛 擬的世界里隨時關注網紅的動態,轉發、評論感興趣的網紅直播。網紅保證其直 播收入的主要手段是保持客戶黏性,網紅為了增強與粉絲之間的聯系保證“不掉 粉”,往往會展露出千奇百怪的行為和裝束來博取觀眾的眼球,這種行為一方面表現出青年人張揚個性的活力,但在另一方面也表現出文化隱憂:“網紅文化”在 文化倫理方面與傳統文化的價值和審美判斷存在一定的沖突,從文化心理學角度 來看待這一沖突的起因,主要來自于以下方面:在“從眾心理”的作用下,大學生的信息關注點落在網紅的奇異裝扮或行為方面;“獵奇心理”在好奇心極強的大學 生群體中表現明顯,他們求奇求異求變的思想使得他們更加追求獨特的文化體驗。
“網紅文化”對傳統文化在其表達方式和內涵底蘊方面產生了較大沖擊,其一, 傳統的報刊、雜志、書籍已經無法滿足青年人以及時代對于信息的需求,全民閱讀時間在逐漸縮小,傳統的傳播媒介已經無力承擔飛速變更和流逝的信息,讀者的內心越來越浮躁,對于通過直播平臺傳播的“網紅文化”信息的真偽辨別意識和能力日漸下降。其二,網絡用語以及網紅傳播的語言符號、語音、詞匯等類似“666”、“何棄療”、“辣眼睛”、“被閃瞎”等詞匯的興起對于傳統的語言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極為不利。其三,“網紅文化”思潮的興起使得大學生對中西方哲學思想的學習和研究意識會更加弱化,影響傳統文化思想的構建。
“網紅文化”新奇、時尚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校園文化的形成,“網紅文 化”中的不良成分正在侵蝕著青年學生的價值觀念,網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在社會中有極大影響力,他們的一言一行更容易對缺乏社會經驗的大學生產生顯著影響,同時大學生又處于網絡文化與傳統觀念碰撞的時代,極其容易受到網絡低俗行為的影響,進而陷入道德價值評判誤區。一些網紅為了成名不惜一切代價, 直播平臺為了獲利不惜突破道德底線,這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樹立造成的影響不容小覷。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直是摒棄安逸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崇尚勤儉節約, 但是這種傳統美德在“網紅文化”盛行的今天已經被嚴重的忽視。一些拜金女、炫富男在網上憑借“炫富”、“辱窮” 的言行迅速躥紅,使得大學生不能正確對待他們這些極其夸張、大肆宣揚自己揮金如土的上流社會的現象。而且大規模的“炫富風”和“拜金風”的盛行片面夸大了金錢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誤導大學生產生金錢就是一切的思想,并且產生對金錢的盲目的追求,削弱了艱苦奮斗、熱愛勞動的高尚道德,助長了急功近利、超前消費的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
很多的網絡紅人的一夜成名對處于就業形勢嚴峻的今天的大學生們有著極其不利的影響。首先,網紅的一夜成名顛覆了傳統思想中通過艱苦奮斗才能獲得成功的觀念,卻迎合了當下浮躁、追求功利的社會狀態,容易使本身就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又渴望迅速成功、急于證明自我的大學生看到邁向成功的幻象。其次, 大學生掌握較少社會資源,缺乏社會經驗,這更容易相信一夜成名的神話。而且, 當下很多網絡紅人很容易名利雙收,易使得大學生產生扭曲的就業觀。
伴隨著文化意義上的流通:從庸俗膚淺的視覺文化,到批量生產、娛樂至上的快餐文化,再到傳統技藝的傳播。“網紅”已經發展成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并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就業觀、消費觀、戀愛觀等方面。大學生是“網紅文化”主要受眾,但是大學生涉世未深,價值觀和辨別能力不甚完善,易受網紅傳播的不良信息左右,應當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理解。開創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經驗,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發揮“網紅”資源的影響力和建設性,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培養和塑造優秀人才。
大力提高廣大社會群眾的整體素質,使他們支持健康的網紅文化,抵制不良網紅文化現象,正向的引領媒體輿論,從根本上優化思想傳播的模式,促使網絡紅人們規范自身的行為,嚴格要求自己,傳播社會正能量。社會應當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大學生價值觀、就業觀的培養提供良好網絡環境。媒體充分發揮宣傳功能的優勢,利用“網紅文化”的力量,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形成統一的指導思想、強大的精神力量、共同的道德規范和價值理念。進一步加強文藝作品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力度,從而更好促進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
高校教育者要在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放寬視野,了解大學生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信息,與他們進行民主溝通,在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占領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正確解讀和宣揚“網紅正能量”,在高校范圍內加大對正能量網紅的關注量。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網站,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加充實,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更加豐富。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統文化知識, 抵制低俗網絡文化的侵襲。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網絡信息,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由于當代部分大學生精神空虛和網絡的迅猛發展,網絡紅人的出現成為必然。大學生無法改變網紅作為社會的必然存在的情況,應當理性地看待這一現象,不 去追捧這些低俗的網絡紅人,自身一定要有辨別優良的能力和公平的評價標準。網絡有及時性與共享性,逐步個性化與社群化,加之大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 體驗欲望,導致部分大學生沉浸其中難以自拔。所以,此時大學生們要看清楚現 實狀況,理性使用網絡。明確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學習而不是通過網絡媒體來休閑 娛樂。其次,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理的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自我管理。積極參 與學校、社團或班級提供的公益活動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 進而摒棄網紅文化中金錢就是萬能的思想,進而擺脫拜金主義、超前消費的思想, 以現實中的快樂取代在虛擬網絡環境中網紅帶來的膚淺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