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釗
(廣州大學松田學院外語系,廣東廣州 511370)
英語作為一門應用型語言學科,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實踐性,英語語言的學習最重要的是學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進行準確表達,而表達能力的培養需要進行反復的練習,才能內化為學習者的語言綜合能力。一般而言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包括四個方面:聽、說、讀、寫,在四項能力中說是最為關鍵的,但是實際交流中沒有“聽”這項技能的幫助,實現“說”技能也會存在很大障礙。因此,要想實現高校英語專業綜合能力的提升,聽力能力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前高校對于聽力能力的培養也還比較重視,在各類英語專業能力測試中,聽力占比在30%左右。但是在具體的英語教學中,關于英語聽力的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就不可避免的對英語專業聽力能力的培養造成一定的影響。
高校英語專業培養的是專門化的語言人才,在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里,學習者的聽力能力培養是重要的一環,在四項基礎能力的技能訓練排序中,聽力是被放在首位的。在日常的交際中,人們在語言交際中平均花費45%的時間是用于聽力。其次,聽力能力具有聽和理解雙層含義,聽力指的是能夠聽懂他人的說話,并準確理解其含義。聽力對于英語語言的四項基本能力來說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先聽懂他人的說話,才能正確的與他人產生交流。在高校中,針對英語四項基本技能的訓練也有專門的聽說課程進行系統培養。在聽力課程的學習中,除了能夠提高聽力的理解能力外,還能輔助學習英語的發音、語法表達和蘊含其中的語言文化,這些都是英語綜合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訓練聽力能力的同時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因此,提高對英語專業聽力能力的培養,重視聽力能力的重要性,就是提高高校英語專業教學質量。
高校的聽力教學是直接影響學習者英語專業聽力能力培養的關鍵,而在英語的聽力教學中有關影響聽力能力的因素大致分為五個方面:
教學師資是影響高校英語專業學生聽力能力培養的關鍵因素之一。聽力課程一般而言也就是綜合英語教師,但是教師的英語專業能力都各有側重,不是所有的英語老師都擅長聽力,甚至對于部分老師來說,聽力可能是其最為薄弱的環節。授課教師的聽力能力素養是直接影響聽力教學效果的,這在觀念層面就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其次是英語教學中專門針對聽力課程的教學如果僅僅是采用一般的多媒體教學,那么學生接受的就更多的是教材上的標準聽力材料。教學師資在授課方面是主力軍,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監督者,只有教師的專業素養強,育人意識強,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為學生提供指導和監督。
學習者也就是高校學生的英語素質是影響自身專業英語聽力能力培養的因素之一。如果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儲備過低,那么即使花費再多的聽力教學實踐時間,也不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越是專業英語素養高的學生,接受聽力訓練取得的成效越明顯,對聽力課程的學習興趣也越高。同一個授課班級的學生在英語素養方面的水平是參差不齊的,英語聽力課堂的學生人數應該要比綜合英語的課堂人數少,一般控制在30人左右是最好的。但是現實情況是大部分高校的英語聽力教學課堂學生人數遠超30人每班。這樣會大大的影響聽力課堂教學的效果,學生也會因為英語水平的不同得不到相應水平的教學,授課教師無法兼顧所有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授課。高校學生的英語素質和學習能力是影響其專業英語聽力的學習效果的因素,授課班級的學生人數和學生英語素養差異也是影響聽力教學質量的因素,這兩者因素結合到一起對于高校學生的專業英語聽力能力培養的影響不可忽視。
英語教學材料包括教材和教學設施設備等,在教材方面最為關鍵的就是教材內容,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授課。首先英語聽力教材要在綜合英語教材的難度上降低一個度,聽力本身對于學生的英語素質要求就高于其他能力,只有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讀寫能力得到提升了才能保證聽力能力的培養;其次,聽力教材的內容和場景應該要貼近生活,也就是將更多的生活場景對話納入到聽力教材中去,這樣可以為學生提高一個與真實生活接軌的聽力環境;最后,場景類聽力材料可以引入更多的影視作品原聲,利用好現在的自媒體和發達的媒體資源,將電影原聲或者綜藝類錄音作為補充教材帶進聽力課堂。教材只是教學材料的一部分,另外還包括英語教學中用到的多媒體設備等硬件設施和各類教學軟件。聽力教學的教學硬件包括多媒體教室和計算機機房,一般是借助機房作為聽力授課教室,這樣可以保證學生聽力環境的安靜和獨立。
英語教學的評價應該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包括四項英語基本能力的考察外,還應該評價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在高校英語的學習中,學生的評價體系不僅來自于教師,也來自于各類的英語專業等級測試,英語專業測試的應試能力也是學生英語學習的評價之一,應試能力的評價是學生群體更為關注的評價因子。高校學生的英語專業等級證書現在還是高校英語教學的專業評價指標,尤其是四六級和專業英語等級的證書可以替代學分的政策,讓更多的學生更注重英語教學中的應試能力培養。在這些英語教學評價體系中并沒有專門的聽力能力評價指標,雖然在英語等級考試中有聽力測試部分,但是那些遠遠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聽力場景相脫離。在評價體系中英語的“聽”和“說”的能力應該是一體的,聽懂了才能說出來,說出來了才是真正聽懂了。
要提高高校學生的英語專業聽力能力就要先提高聽力教學的課堂質量,那么,提高聽力教學師資質量就首當其沖。在聽力教學中要引進聽說能力強的英語教師,尤其是英語的發音和聽力能力的側重上,聽說課可以選取專門的英語老師教學,有條件的甚至可以直接采用外教授課。通過提高聽力教學師資的素質,來提高聽力教學課堂的“純”語言環境。聽力老師的發音和授課環境直接會影響學生的發音和聽力質量。對于聽力教師的師資標準方面要因崗設人,提高老師的聽說能力標準;其次,可以通過提專門的英語聽說能力培養來提高聽力老師的授課水平,具體的可以是創造更多的出國學習交流機會、英語聽說外教訓練營等。考慮英語聽力教師最重要的標準不是學歷和資質,更多的是要注重口語和聽力經驗的豐富度,譬如更注重老師的海外工作、生活經驗。在具體授課中,聽力課堂的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只有讓學生主動的用心聽、開口說,才能保證學生的聽力能力培養。
聽力課堂的打造教學手段非常關鍵,通過優化聽力教學課堂的授課方式,來提高教學效率是打造優質英語聽力課堂,培養高質量的聽力能力的有效途徑。聽力教學方法應該要注意英語的綜合應用,在聽力課堂應該將聽力和口語結合起來,一邊聽一邊復述,是最好的聽力能力培養方式。具體而言可以采用視聽說的電影原聲補充配音活動作為教學案例來實施,也可以通過多媒體的設備來完成演講、角色扮演和合作等方式來完成聽力訓練。在聽力的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聽力材料靈活的選用教學方法,普通生活場景可以采用電影原聲和角色扮演,正式公共場合的演講材料可以通過復述和錄音等方式,而情景對話就可以采用小組活動等方式。聽力課堂的教學手段可以更活躍、更精彩,要學生敢于發聲,敢于去爭論聽力內容。
教學評價是基于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判斷的方式。對于聽力教學而言,多模態的評估可以幫助教師實現比較全面的評價。對教學的評估首先要對教學對象進行全面評價,在課堂教學上可以通過多模態的教學反應測試,針對學生興趣持續時間長的教學環節可以進行適度發揚,而對引起學生興趣匱乏的教學環節則加以改進或替換。當然,在聽力教學評估中最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的評估,可以在每個課堂結束前進行具體的聽力能力測驗,測驗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呈現比如圖像描述、音像復述等。
豐富的立體化聽力環境是影響聽力教學質量的外在因素,學生在更豐富更吸引人的聽力環境中,學習積極性會相應的提高,聽力環境的營造要通過聽力材料的多樣化來實現。首先聽力材料要選擇貼近學生年齡和興趣的話題,選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或者是最新的網絡熱點話題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其次將電影原聲、新聞熱點、音樂作品等擴展材料作為聽力環境的營造因素。另外,在聽力材料的播音和朗讀上盡可能采用多種人聲來實現,從男高中低音的嘗試,到童聲、煙嗓、海豚音等不同的聽力聲音做輔助,來盡可能的多樣化豐富聽力環境。這樣在營造寬松的聽力環境的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對所聽內容的期待,從而提高聽力教學質量,精準培養學生的專業聽力能力。
總之,學生聽力能力的培養離不開高質量的聽力課程,也離不開豐富的聽力環境。聽力不僅僅是英語綜合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的英語可持續發展素質的重點,高校的英語教學,不管是聽力教學課堂,還是綜合英語教學課堂都要著眼于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注重聽說讀寫的聯合培養,突出聽力能力的激發。結合聽力教學現狀,影響聽力能力培養的因素有多方面。因此,聽力教學師資的素質、聽力環境的營造和及時更新的聽力教材內容、多模態的聽力教學評估,都是需要提升和改進的積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