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春風 胡文思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 廣西 來賓 546100)
作為美國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黑人女性文學不僅具有美國黑人民族特征而且具有美國文化的特征,也就是說,美國黑人女性文學具有雙重特征。
20世紀是美國黑人女性文學開始的時期。黑人文學的第一次繁榮發展是由于受到哈雷姆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在哈雷姆文藝復興運動期間,涌現出一批才華橫溢的黑人女性作家,杰西·福賽特、納拉·拉森以及佐拉·尼爾·赫斯頓,她們是這一時期的黑人女性文學家的杰出代表。這三位黑人女性作家文學作品的主題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提到了黑人女性要認同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文化,表現黑人女性“尋找自我”的探索。這一時期黑人女性文學的思想潮流挑戰了傳統文學的思想,為美國黑人女性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0世紀四五十年代,是美國黑人女性文學發展的第二次高潮。這一時期的黑人文學作品主要表現出強烈的種族意識和“反抗與斗爭”這一主題,為美國的文學發展注入新的血液。賴特等人也被稱作“抗議小說”的先驅,黑人女性作家安·佩特的作品《大街》是這一時期的代表。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黑人文學迎來了發展的轉折時代,也可以稱之為黑人文學第三次創作高潮。愛麗絲·沃克、托尼·莫里森、瑪亞·安琪羅是這一時期的主要黑人女性作家代表,也是這一時期活躍在文壇上的明珠。她們的文學作品主要體現了黑人女性對傳統的追尋,塑造追求平等、自由的黑人女性形象。
美國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社會地位非常低下,當時美國文壇的文學批評家以美國白人群體為主,這些所謂的“上流社會”的批評家們對美國黑人的文學作品存在著極大地偏見,甚至不接納黑人女性作家的文學作品。因此,美國黑人女性文學作品受到兩方面的排擠:一是白人主流文化對她們文學作品的排斥;二是被黑人男性文化排除在外。長期以來,黑人女性文學作品只是白人文學和黑人男性文學的一個配角,得不到社會的重視和認可,黑人女性文學之路非常坎坷。
但是隨著女權運動的發展,黑人女性群體要求在教育、福利、政治、文化等領域得到相應的權益,提高她們的社會地位,美國黑人女性文學在這次的女權運動中迅速發展起來,這也是西方女權主義運動深入文學領域的具體表現。這一期間的黑人女性作品主要研究對象包括婦女形象、女性創作和女性閱讀等方面,從全新的女性視角對文學作品進行解讀,探討文學中的女性意識;研究女性特有的寫作表達方式,關注女性作家的創作狀況;提倡一種女權主義寫作方式。
經過多年的抗爭與發展,美國黑人女性作家在美國文壇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她們取得的成就令人驚嘆,她們的文學作品影響著美國文學領域,一批有才華、有影響力的黑人女性文學作家涌現出來,她們以深刻的社會洞察力、出色的藝術手法、超前的社會意識,帶領黑人女性文學作家走向文學創作的新高潮。在20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黑人女性文學創作進入發展的第三階段,在這期間涌現出一批著名的黑人女性文學作家,她們是愛麗絲·沃克、托尼·莫里森、瑪亞·安琪羅,她們的文學作品主要反映黑人社會中的各種關系——家庭關系、男女關系、女性之間的關系等,通過獨特的視角重構美國黑人的歷史,展現其生存現狀。她們呼吁黑人女性只有實現自我、爭取獨立與自由才能幫助她們走向解放之路;同時還要保持黑人文化的完整性,在黑人的文化中認識自我、了解自我的價值,擺脫白人和男性的雙重枷鎖。
托尼·莫里森是黑人女性文學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她的作品情感炙熱,在美國文壇上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她作品的思想主要表現和探索黑人歷史、探索美國黑人的生活狀況,特別要凸顯美國黑人女性在主流文化中的地位。莫里森在創作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寫作藝術風格,她的作品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在她的作品中,經常會有一些非洲文化中的儀式、神話與傳說,并把這些神話與傳說和現實主義結合在一起,成功的重塑了美國黑人的文化框架,并使其作品蒙上了一層現實的神秘與魔幻的色彩。莫里森用清晰流暢、富有詩意和樂感的語言把底層的美國黑人的生活狀態和社區氛圍展示在讀者面前。
莫里森是一位才華橫溢且極富思想的黑人女性作家。她創作了多部極具影響力的文學作品,她的處女作《最藍的眼睛》于1970年出版,之后相繼出版了《秀拉》《所羅門之歌》等作品,其中《所羅門之歌》獲全國圖書評論界獎及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獎。1993年,莫里森獲諾貝爾文學獎,這極大鼓舞了黑人女性文學作家創作的熱情,推動黑人女性文學的傳播與發展。《最藍的眼睛》折射出當時美國黑人女性的社會現象:自我身份認同過程中失去自己種族的價值觀念,結果只會失去一切。《最藍的眼睛》也反映了莫里森的文學寫作精神:黑人女性要有自我肯定和認知自我的價值觀,要有自我提升的精神,指出黑人女性要想生存下來并獲得認可,她們必須認同自己的身份和種族,認同自己黑人文化,黑人文化才是她們的根基,是她們得以發展的支柱,只有這樣,她們才能在白人主宰世界中尋找到發展的機會,才能有機會爭取到政治權利,從而獲得經濟獨立與發展。
與莫里森比肩的黑人女性文學家就是愛麗斯·沃克。她的代表作《紫顏色》采用書信體的形式探討黑人女性受到的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的迫害。該小說通過主人公西麗的成長,體現了作者思想主張:黑人女性只有認同自己的種族和身份,保持自我意識,才能獲得獨立和自由。愛麗斯·沃克也因為《紫顏色》獲得美國文壇最高榮譽的三大獎項。她的代表作《紫顏色》享譽國內外,國內外的讀者和評論家都對這部作品給予很高的評價。
在這一時期與莫里哀和愛麗絲·沃克一起活躍在美國文壇的另一個黑人女性作家就是安琪蘿,《我知道籠中鳥兒為何歌唱》是她的代表作,小說以個人真實生活經歷為主題,描寫了在逆境中爭取自尊自愛的女性形象,體現了黑人女性要獲得真正的獨立和自由就是要有自我追尋和身份認同的意識。安琪蘿的五部長篇作品奠定了她在美國文壇的地位。
美國黑人女性在二十世紀迎來了鼎盛時期,這表明了美國黑人女性文學作品在美國社會中的地位,標志著黑人女性在美國社會地位的提高。黑人女性文學主義批評的出現,推動著黑人女性文學的發展。這些黑人女性作家代表了美國黑人女性群體,她們的文學作品客觀經歷反映美國黑人女性的社會地位和生活狀況,是黑人女性為反對種族和性別歧視所作的斗爭。美國黑人女性文學的發展和取得的成就,帶領著美國文學走進新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