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曉箐
(山西工商學院 山西 太原030003)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傳統民間舞蹈藝術承載著當地濃厚的文化內涵。要高度重視傳統民間舞蹈的傳承與發展,展現具有當地特色的民間舞蹈精品,展現民間舞蹈本質特色,積極探究民間舞蹈藝術發展的方法與措施,為民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國家,舞蹈藝術承載著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以北方秧歌為例,作為北方流傳非常廣的一種民間舞蹈種類,秧歌在不同地區具有非常明顯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區的秧歌舞蹈涵蓋的文化內涵也不同,比如膠州秧歌、東北秧歌、陜北秧歌等,在種類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地域風格。
南方民間文化中較有特色的便是花燈。隨著花燈文化的發展,衍生出獨具特色的花燈舞蹈,比如安徽池州的“東至花燈舞”等,都承載著豐富的當地文化特色,
同時,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擁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都擁有屬于自己的舞蹈藝術形式,例如蒙古族的“筷子舞”、維吾爾族的“賽乃姆”等。民族舞蹈是當地文化的一種傳承方式,具有非常明顯的地域特色。盡管地域特色不同,但是在民間舞蹈藝術發展方面具有相同的作用[1]。
在新時期新環境下,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進一步帶動文化藝術的發展。傳統民間舞蹈藝術作為地域文化的一種傳承方式,具有非常明顯的地方特色,其地域特色的作用體現在多個方面。
首先,基于地域特色背景下推進民間舞蹈藝術發展,能夠充分展現當地民間舞蹈藝術的特色和優勢,是一項符合當地文化發展的舉措。其次,民間舞蹈文化通過突出地域特色,能夠為當地民間文化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有效帶動文化經濟效益的提升[2]。同時,有利于傳承和弘揚經典民間舞蹈藝術,促進民間文化持續發展與創新。
隨著我國文化建設的發展,應積極加強民間舞蹈藝術體系建設,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不斷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強文化體制創新,明確傳統民間藝術形式的產權歸屬,積極營造健康的市場環境;要完善文化市場投資機制,打造功能齊全的民間舞蹈藝術場所,為文化市場的穩定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優化發展環境,打造精品舞蹈產品。
同時,新時期新形勢下的民間舞蹈藝術,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朝著規模化、產業化、網絡化方向發展。要融合現代化科技和管理模式,搭建民間舞蹈藝術網絡體系,實現文化產品的有效配送和采購。
在地域特色背景下,要加大對精品和經典民間舞蹈的保護和傳承力度,將現代元素引入其中。要提高對傳統經典民間舞蹈的重視程度,深入探究其所具有的地域特色文化內涵和文化意義,并以此為基礎加強保護和傳承的力度,讓民間舞蹈藝術帶動當地文化的發展。
要讓人們認識當地的民間文化和民族文化藝術,促進地域特色文化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為當地民間文化發展提供動力。同時,將傳統經典的民間舞蹈藝術帶到人們的身邊,通過民間舞蹈藝術了解當地的地域特色文化,從而為地方文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3]。
以河北省為例,整個河北地區涉及民間舞蹈140多種,因此有北方漢民族民間舞蹈之鄉的美稱。最為有名的是井陘拉花和昌黎地秧歌。隨著歷史的發展,昌黎地秧歌不斷融合其他地區的民間藝術,逐漸從唱朝著舞的方向發展,最終形成當下純舞的動作形象,這種民間舞蹈對人的靈活性以及相互配合度要求比較高。井陘拉花是我國第一批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民間藝術,其因利用翻腕、扭臂以及擰肩等方式進行舞動,具有自身的藝術風格和特點。
隨著民間舞蹈的不斷發展,各地已經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民間舞蹈文化精品項目,并逐漸朝著產業鏈的方向發展。當地政府要積極加強對民間舞蹈文化的保護和支持,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加大保護力度。要積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打造新的作品,例如井陘拉花目前已經打造出很多新的舞蹈精品。
同時,要針對當地民間舞蹈實際,搭建宣傳渠道和平臺,通過網絡、自媒體等方式加大宣傳推廣力度,與當地媒體進行緊密合作。河北的井陘拉花與中央電視臺合作,定期播放《井陘拉花大家學》節目,并成立當地的民間舞蹈文化發展公司,定期開展演出和比賽活動,利用多種方式和策略,進一步提升井陘拉花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4]。
綜上所述,舞蹈作為一門人體動作的藝術形式,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與特定民族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相適應。民間舞蹈是當地文化的一種傳承方式,具有非常明顯的地域特色。基于地域特色背景下推進民間舞蹈藝術,能夠進一步帶動文化的繁榮發展,進一步提升民間舞蹈藝術的發展空間,促進其更好地傳承與發展。
面對新形勢下的新要求,我們應積極打造民間舞蹈藝術精品,完善民間文化建設體系,挖掘民間舞蹈發展潛力,傳承經典民間舞蹈藝術,弘揚優秀傳統民間文化,為當地民間舞蹈藝術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有效帶動地方經濟文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