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宇
(泰州學院音樂學院 江蘇 泰州 225300)
音樂教育屬于素質教學的范疇,是美育與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聲樂課作為高校音樂專業的必修課,應堅持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將“課程思政”環節貫穿于聲樂課程的每個環節,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方面開展深入研究和探索。在教授聲樂專業的理論知識的同時,應注重技能性、藝術性的學習,使學生在學習與演唱中感受生活、感知世界、感悟人生,進而提高人格修養,促進全面發展。
探索“課程思政”教學模式,首先應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在演唱作品的選擇上,既要符合學生實際,也要兼顧對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的引導,達到“以專業化人,以專業育人”的“課程思政”教學目的。
十九大提出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個文化”的理論論述,為聲樂課“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指明了方向。
1.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曲目庫
例如《弟子規》《春江花月夜》《卜算子·詠梅》《木蘭從軍》《關雎》《越人歌》《陽關三疊》《杏花天影》《梨花頌》等。
2.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曲目庫
例如革命戰爭時期的《映山紅》《十送紅軍》《八月桂花遍地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選自歌劇《江姐》中的《繡紅旗》《紅梅贊》《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歌劇《白毛女》中的《秋收》《扎紅頭繩》《十里風雪》;新中國建設時期的《咱們工人有力量》《我為祖國獻石油》《北京頌歌》;還有歌頌改革開放的《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走進新時代》《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等等。
3.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曲目庫
例如選取歌頌航天事業的歌曲《飛天》《問天》;鐵路建設上的《天路》《開往春天的高鐵》;“一帶一路”建設的《絲綢之路》等等。
在聲樂課程中,將教學內容的思想性與藝術性、專業性相結合,既注重專業化訓練又注重思想教育。可以選取集藝術性與愛國情懷為一體的歌曲作為教學的內容,如《紅梅贊》《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祖國》《共筑中國夢》等。通過作品的創作背景、藝術內涵了解歷史,在演唱中堅定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文化自信,增加學生的奮斗精神和擔當意識,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在聲樂教學中無形地轉化為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探索“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應在聲樂課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師的示范性,注重教學方法的藝術性,注重與音樂活動相結合。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教師的言行舉止具有示范性,也是重要的德育元素。作為新時代的聲樂教師,在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同時,更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言傳身教,讓“德藝雙馨,德為先”的理念根植于每一位學生的心里,用“四有好老師”的標準要求自己[1]。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上要注重增強課程思政的藝術性。在課堂教學中既要講授演唱技巧,又要全面剖析作品本身所傳遞的人文精神,在教學方法上不斷更新[2]。
時代在向前發展,教師應具有敏銳的“嗅覺”,與時俱進,不墨守成規,并不斷更新、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時,可以將思政教育內容融入圖片、影像、視頻中,并結合微課、慕課等課程方式,對聲樂教學素材進行梳理,采用更符合當下大學生認知能力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
在傳統的聲樂教學的基礎上,開展“主旋律歌曲教學周”“課堂思政示范課”“中國夢”主題音樂會、“慶祝建國70周年”文藝晚會等,將課程思政與音樂活動有機結合。積極響應“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偉大號召,傳承與發展中國主旋律聲樂作品,堅定文化自信[3]。
探索“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應開展科學的教學評價。要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是對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
我們可以從教師與學生兩個教學主體分別開展教學評價。依據教師對于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把握及運用,采用同行評價、自評與學生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三位一體,對聲樂教學水平進行評價。針對學生的教學評價,打破以往的結果性評價,遵從學生客觀成長規律,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有機地整合在一起。
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應公平公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外作業和期中考試均安排思政方面的考核內容,分值不少于25%。杜絕弄虛作假現象,提倡誠信治學;聲樂課程思政考核中應增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品比重,既要求考核聲樂技能的掌握情況,更應該注重是否能夠正確地理解作品的內涵以及作品中蘊含的情懷,踐行專業學習和愛國主義的統一;與課程的合理“增負”相結合,提高重唱、小組唱等合作性演唱形式的比例,并納入考核中,培養團隊合作能力,踐行個性發展與團隊合作相統一。
在聲樂課程教學中,要將聲樂專業課程的德育資源、育人元素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載體,在傳遞聲樂專業的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技能性、藝術性的學習,在學習與演唱中感受生活、感知世界、感悟人生,提高人格修養與品位。通過開展教學評價,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和全面育人的理念,實現專業課程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素養和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