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野
(東北石油大學外國語學院,黑龍江大慶 163318)
1999年中國進入了老齡社會,2015年我國超過60歲以上的老人已達2.2億,占比超過16%。[1]由于中國人口結構的特點決定了我國的老齡化進程速度很快,為了更好地解決老齡化帶來的負面問題、提高老年人對社會的貢獻程度,國家開始重視老年教育問題。國務院于2010年7月發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將重視老年教育提高到了國家層面,首次提出了“重視老年教育”。國家在16年頒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了發展老年教育的目標。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之下,我國老年教育事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許多地區紛紛設立了自己的老年大學,目前中國境內的老年大學已經從早期的916所發展為6.2萬余所,學員多達1300多萬人。在老年教育迅猛發展的背景之下,很多急待解決的問題也凸顯出來,本文結合當下老年教育發展過程中的現狀和存在的一些問題,探討老年教育健康發展的道路與方法。
老年教育多年以來這一直存在姓“文”、姓“教”還是姓“老”的爭議。只有在管理體制方面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才能保證老年教育健康、穩定、長久的發展。老年教育現在并沒有被列入教育體系當中,各地的管理歸屬不清,老干部局、老齡委、教育部都有參與管理,責權仍不明晰。為保證老年教育長期穩定發展,管理責權明晰,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就是要明確各部門所承擔的職責,各負其責、齊抓共管,或者簡化為具體某一個部門負責主要管理,其他部門輔助管理。第二方面就是建立老年教育發展的領導體制,由于老年教育既屬于老齡事業,有屬于教育事業的特點決定了,老年教育可以建立一套由政府統一領導,其他各相關部門參與的領導體制。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老年教育發展的重要保障,2002年天津率先制定了《天津市老年人教育條例》是我國第一部老年教育的地方性法規。各地區也應該制定相應的符合地方特色的法律法規,老年教育的法治化是老年教育發展的制度基礎,也能充分保障老年人的受教育權益,也符合我國依法治國的理念。
任何一種教育只有具有了完善的課程體系,才能保證教育目標的實現。老年教育是成人教育的一部分,屬于新興的教育領域,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雖然近年發展勢頭迅猛,但是還沒有建立起一套科學完善的課程體系,且目前缺乏一套成熟的理論來指導課程體系的建設。老年教育由于教育的對象是老年人,因此不能照搬其他青少年教育的課程體系,必須要以老年人自身發展的規律和需求為基礎,結合現代化的教育理念以及黨和國家的教育政策,才能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的科學的老年教育課程體系。
老年教育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身心健康、能不斷自我完善、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現代老年人。因此,建立和完善科學的老年教育課程體系,必須堅持以下幾點原則:第一點,要堅持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老年教育事業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一部分,發展老年教育事業離不開科學發展觀。第二點,要符合老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老年人的身心狀態與青少年不同,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記憶力不如年輕人,但是社會經驗豐富,因此老年教育課程體系要更注重身心愉悅、健康養生、老有所為。第三點,要符合老年教育本身的特點,從老年人本身的需求出發。老年教育屬于終身教育的一部分,是成人教育的延伸。青少年教育重視能力與技能的習得,注重實用性,而老年教育則更注重文化性、科學性,課程體系可以文化、藝術、美學修養為主,應避免過于專業和精深,但同時又必須保證一定量的人文、科技等領域的技術含量較高的內容。避免課程體系過于隨意,也避免過于艱深晦澀。第四點,老年教育課程體系必須重視層次性。要體現“年齡的層次性、需求的層次性、文化的層次性和選擇專業的層次性”。[2]老年人年齡差的跨度大,文化水平差距大,課程體系必須考慮到層次性,以對應不同層次的需求。第五點,課程體系必須既要有國際視野同時又要保證中國特色、地方特色。老年教育興起與歐美發達國家,我們國家的老年教育事業處于起步階段,有很多西方的先進經驗可以學習和借鑒,但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我國國土面積大、各地區發展不平衡、各地區文化差異也大,因此必須要考慮到地方特色和中國特色。
目前我國的老年教育主要以各省市地方政府設立的老年大學為主,學校的公益性和福利性較強,只是象征性的收取極低的學費。為保證老年教育事業長期健康發展,應該鼓勵多元化的辦學模式,并且鼓勵全日制本科高校投身老年教育事業。多元化的辦學模式是指,以現有的公立老年大學為主,大力發展社區辦學、鄉以下農村集體辦學、企業辦學、民辦,甚至外資的老年大學,要辦出特色、辦出花樣。公立的老年大學是當今老年教育的中流砥柱,必須鞏固其主體地位和模范地位,讓公立的老年大學做大、做強,成為行業領頭羊。同時也必須鼓勵其他多種辦學模式充分發展,成為重要的補充。其中鼓勵全日制本科高校投身老年教育十分具有現實意義,也是目前急待展開的工作。全日制本科高校具有渾然天成的優勢,雄厚的師資力量、完備的教學條件、豐富的教學經驗、優秀的教學環境、巨大的社會影響力等都是其他老年教育機構無法比擬的,而且許多本科高校都設有成人教育學院,可以在成人教學學院中增設老年教育部門,充分利用高校的優勢來發展老年教育。當前由于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不夠、高校本身的科研任務重、且老年教育也沒有國家承認的學歷證書,所以高校參與老年教育事業的熱情不高,應給予高校足夠的政策和財政支持,鼓勵高校投身老年教育事業,成為老年教育事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現有的老年大學由于是當地政府投資建設,并沒有納入國家統籌,所以老年教育存在著普及率不高,發展不平衡,城鄉差異巨大的問題。老年教育的普及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符合國家終身教育的理念,也是現代教育理念的要求。當今在經濟、文化發達地區老年教育的普及率較高,在鄉村等不發達地區老年教育的普及率很低。省會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的老年教育資源配置高于其他地區;城鄉之間不平衡,市區的老年教育資源高于鄉鎮。老年教育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地區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國家進行合理的統籌規劃、加大國家投資,由各省市有意識地平衡調整。
隨著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近些年,教育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國家非常重視“教育+互聯網”這一理念,老年教育機構可以通過網絡化的老年大學信息平臺建設,實現教育資源的合理共享,足不出戶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擴大老年教育的覆蓋面。此外,近年來慕課(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在教育領域大行其道,老年教育也是一種新興的教育,應該充分利用中國現有網絡優勢開發老年教育慕課,打破空間的限制,讓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最好的老年教育服務。我國日益發達的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都是老年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的有利條件,新興的教學手段可以保障老年教育發展的更快、更廣。
外國的老年教育事業起步較早,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學習。老年教育興起于歐美,1973年法國建立了第三齡大學,是第一所老年大學,隨后英美國家紛紛建立英國第三齡大學、老人游學營、退休學習學院等各種形式的老年教育機構,美國利用網絡技術建立了老人服務與信息系統。我國老年教育事業起步較晚,充分借鑒外國老年教育經驗可以讓我們的老年教育事業少走彎路。
老年大學通過各種國際交流合作有助于“中國文化走出去”,符合國家發展的大戰略。國家近年來,推出了“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旨在全世界推廣中國語言,傳播中國文化,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在這種政策的支持之下我國的文化交流活動日益活躍,老年教育也應該積極參與到國際交流活動當中,可以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輸出到全世界。
老年教育是一項關系到社會和諧與穩定的重要事業,關系到老年人能否重新融入社會、趕上時代的步伐。大力發展老年教育事業有利于老年人提高晚年生活質量、獲得更大的幸福高、積極參與社會發揮自己的智慧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從世界上的經驗來看,老年教育搞得比較好的國家,老齡化所帶來的負面問題解決的就好,老年人對社會的貢獻程度就越高。老年教育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一環。因此,我們全力搞好老年教育事業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有效途徑。經過多年的積極探索與實踐,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老年教育體系,但是這種體系還不完善,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去解決問題,推進老年教育發展,建成有中國特色的老年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