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佳寧
(三亞學院,海南三亞 572000)
目前,國內學界普遍認為文化沖突是指 “在文化傳播與文化傳遞過程中,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規范文化的接觸、 碰撞而產生的文化對抗現象”。特定的民族文化造就特殊的民族感情和行為方式,在與其他民族文化相遇時,就會出現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的競爭和沖突。地域文化沖突則是文化沖突中最為明顯和激烈的一種表現形式。海南省依托其獨特的生態地理文化,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隨著在海南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的實施,自然人的流動會更加自由,城市的開放程度會進一步提高。房地產、旅游等產業的迅猛發展在帶來地區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地域文化認同感的缺失。隨著人口遷移在范圍上逐步擴大,數量上逐年增加,海南省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文化沖突隱患點不斷積累。加之近年來互聯網新媒體、自媒體等傳播方式的多樣化發展,媒體上越來越多的出現三亞等城市因地域文化沖突衍生出的諸多社會問題和亂象,從長遠看不利于為海南省國際旅游島的發展打造健康、和諧的輿論氛圍。當前,媒體曝光的很多問題各以不同形式和程度表現出來。這種沖突目前主要表現在三方面:海南本土文化與人口遷移所帶來的外來文化沖突,愈加開放的城市文化與相對封閉的鄉村文化沖突,傳統地域文化與西方文化沖突。
在城市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海南本土文化與人口遷移所帶來的外來文化沖突,愈加開放的城市文化與相對封閉的鄉村文化沖突,傳統地域文化與西方文化沖突這三種不同類型的地域文化沖突在整個海南島都有所體現,尤其是在如三亞、保亭等一些重點市縣,本土文化與人口遷徙所帶來的外來文化沖突更為明顯。
海南省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自然條件,全年氣候溫暖濕潤,幾千年來,內地早已有漢人移民遷入,如今當地主要語言瓊語便是閩南語的一支。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每年冬季海南省更是吸引了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遷居至此。海南省作為以旅游產業為支柱的城市,更是用各種政策吸引著外地人來此。2010年,建設國際旅游島成為國家戰略,???、三亞等主要城市的旅游和地產廣告被大量投放到以東北為代表的北方地區。因此在接下來十幾年的城市發展過程中,東三省的外來人口的消費與投資為城市的經濟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海南的900余萬人口中,從外省市遷移到海南的人口數量占到多數。例如在三亞海坡村,人口大約三萬人的一個小村莊,每年冬季就有近四萬外地人入住,這些流動人口為當地人提供了充足的房租來源,也從不同層面充實和影響著當地文化。但是同時,由于南北社會風俗與生活習慣差異巨大,在與海南當地文化習俗發生碰撞之時沖突就不可避免了。外來人口增多,必須會擠占本地人的資源,帶動房價和物價上漲,社會風氣融合遇到矛盾。例如作為海南本土文化的代表的瓊劇和黎族織錦文化的傳承和推廣面臨困難;北方方言在交流上具有天然的優勢,因此在服務行業中海南話在北方方言的沖擊下使用頻率不斷下降;一些具有海南特色的節慶活動和生活方式為了迎合旅游和地產業發展而被過度開發或忽略。同時,由于海南本土文化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封閉性,發展相對滯后,這也就使得海南文化在與外省地方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沒有形成海南特色旅游文化品牌,而是排斥多于吸收,沖突多于融合。
海南由于具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資源稟賦,城鎮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來,特色風情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等成為城鎮化的重要突破口,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經濟利益,促進了海南農業和旅游業兩大特色主導優勢產業融合發展,拓寬了部分農民的就業渠道。但是同時也給海南農村民俗文化造成了沖擊,城市化的建設在部分地區速度過快,沒有給鄉村文化留出足夠的空間,引發了原住民原有的人際關系、生活習慣和民俗民風等發生或急或慢的中斷,給民眾帶來了普遍的心理不適和斷層,反應鄉民價值追求的鄉村文化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沒有得到有利的保護,本土傳統文化資源流失,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受到影響。另一方面,由于地域經濟水平發展的不均衡,在一些邊遠地區特別是一些中部地區的農村文化建設明顯落后于沿海市縣,文化長期滯后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地區差異十分明顯,文化產業的發展呈現出“南北集中,東西薄弱,中部落后”的布局,由此產生了較大的文化差異。例如,海南西部地區的居民仍然以傳統的農耕漁牧生活方式為主,居民社會交往面較狹窄,生活娛樂方式相對更加單調和保守,傳統的文化價值觀念更強。而在人口比較集中的??凇⑷齺喌葞讉€城市,居民的流動性更大,更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和新的價值觀念,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擁有相對較好的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服務,生活方式更加豐富和多元。經濟發展和信息流動的不平衡造成了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發展的不平衡,鄉村文化的發展滯后于城市文化的發展。
海南島由于在地理位置上孤懸海外,又有海洋作為天然屏障,正是由于這樣的歷史和地理方面的因素造就了海南獨特的文化氣質。海南文化,可以說是熱帶文化、海島文化與移民文化的綜合體,它在地理、氣候以及生活習慣等各個方面跟內陸有很大差異,這些差異使之成為吸引海內外游客的重要因素,海南也因此成為受中外游客青睞的度假勝地。海南島通常被稱為“東方夏威夷”,是頗受俄羅斯人歡迎的避寒勝地之一,為了方便俄羅斯游客,寫有俄語的標志牌以及俄式餐廳在三亞隨處可見。但是,由于長期以來海南沒有和外界進行很好的交流和互相促進,造成了海南文化整體長期處于相對落后的局面。對于本土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仍處于初級層次,開發形式和展示內容相對單一。部分黎族風情旅游點打著黎族文化的牌子,歪曲和編造黎族生活習俗,在中外游客中造成了不良的影響。雖然目前來看海南旅游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地域文化的發展與傳承,但是整體上地方文化水平仍然偏低,包容性和開放性不強。隨著海南省旅游市場的不斷開放和外國人才的陸續引進,保守的地域文化觀念在受到多元包容的西方價值觀的沖擊時,沖突和矛盾必然不斷產生。
首先,我國幅員遼闊、民族多元,不同地區和民族的居民在經濟生活、思維方式、價值取向、情感道德等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當不同地區的居民直接或間接的接觸過程中,思想和觀念上的差異就會造成現實中的沖突和矛盾。例如在海南省外來人口最為集中的三亞市,東北人成為爭議最多的一個群體。在三亞成為熱門旅游城市之后,當地人不得不面對自己被大規模的外來人口邊緣化,房價持續走高,物價位居全國前列等問題。數量龐大的東北人成為長期居民之后使得和當地人之間矛盾的升級。另一方面,長期聚居在三亞市的東北人不斷增多,一些諸如賓館、餐飲、出租車等直接面對終端游客的服務行業也成為了東北人最主要的就業渠道。資源的爭奪必然激化族群之間的沖突。宰客行為、不文明行為等現象的出現使得當地東北人的形象也一落千丈,兩種或多種不同文化的接觸造成了更加頻繁和突出的社會矛盾。其次,部分地域文化沖突源于地域文化偏見和思維定試。例如,海南人喜食檳榔、喝老爸茶,不喜數字4等。本地居民往往沉浸在本地文化中,傾向于用自己的文化觀念作為標準來衡量其他地域文化,對與其本地文化大相徑庭的其它地域文化產生偏見懷疑和排斥態度。一些人甚至認為由于本身并不厚重的海南文化無法抵擋東北文化的入侵和制約,使海南成為典型的受到文化沖擊后而導致文化退化劣化的例子。這種地域文化偏見在我國廣泛存在并且時常成為敏感的話題。這種偏見和懷疑的存在使得部分人不能夠正視社會的現實問題和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往往會造成片面的地域對抗情緒游最后可能上升為矛盾沖突。再次,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交流和碰撞過程中,一些人由于缺乏足夠的知識或是文化素質不高,對部分地區的民族習慣和風俗特色橫加指責,對地域文化不夠尊重,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不同地域族群之間的文化沖突。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地域,多文化的多元性國家,南北東西文化博大精深又各有特色,不能因為同在一國,就人為的消除地域之間不同文化習慣和方言。一些人會到了某個地方之后抱怨遭受地域歧視,但縱觀過往的一些涉及地域歧視的新聞事件,很多時候往往是因為一些人不愿意尊重當地文化,不能夠做到“入鄉隨俗”。此外,地域文化自身的發展其實也與其所在地的經濟實力息息相關。美國學者托夫勒說:“哪里有文化,哪里早晚就會出現經濟繁榮;而哪里出現經濟繁榮,文化就更快地向哪里轉移?!鄙鐣洕陌l展與地域文化的發展相輔相成,所以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也會造成地域文化沖突。不同地域民族成員對自身文化的認識程度、缺少思想平臺促成文化上的溝通、理解和認同、信息傳播的完整與正確程度等都對地域文化沖突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地域文化沖突是多元文化并存發展的一個必經環節。由于地域文化的差異性,以及群體文化固有的文化慣性,當一種文化進入另一種文化環境時,沖突必然會產生。歷史學家湯因比曾指出,但凡是融合,無論是、文明形態、族群或是文化,都會有沖突、回應、相融的螺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中必有破壞性,但長期看來,又必然是建設性。經驗而論,文化的區域性和民族性并不該互相抵觸,任何群體文化為了發展需要,最終都會吸收有利于自身文化進步的有用元素,最終走向文化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