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馬廷法 王子強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自2016年開始承辦“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育任務。幾年來,學院積極探索青年農場主培育新途徑,精準開展農場主培育工作,扎扎實實開展培訓,培訓學員1000余人,及時做好訓后跟蹤回訪,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切實解決了學員們在創業發展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提高了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育實效。
為把培訓工作做得更好,更有針對性、實效性,學院培訓辦公室每年組織專家進行培訓需求調研,為進一步探索青年農場主新途徑,精準開展農場主培育工作提供依據。回訪調研主要采用了現場座談、調查問卷、電話回訪、實地調研四種形式。
1.現場座談。在學員培訓期間,培訓辦公室老師到學員宿舍、餐桌、培訓現場開展面對面交流。這種方式可以發現更為具體的問題,找到更為豐富的細節,為將來改進培訓工作提供依據。
2.調查問卷。事先設計一張調查問卷,在每個培訓階段結束時,由學員現場填寫,培訓辦公室匯總整理問卷中涉及的問題和數據,撰寫成書面報告。調研覆蓋率達到100%,可以詳細了解所有學員的需求和建議。
3.電話回訪。先對學員從事的行業進行細分,然后選擇典型的培訓學員電話回訪。電話回訪的學員,約占所有學員總數的5%。電話回訪的優點在于可以突破地域距離的限制,聯系到計劃調查的學員,了解到所需要的可靠信息。
4.實地調研。培訓辦公室的老師們深入學員所在地區,實地調研。2017年、2018年,老師們先后到菏澤市牡丹區、淄博市淄川區等地,召集參加過培訓的學員座談,了解他們的創業情況和對培訓的建議,為進一步提升培訓水平提供了參考。
1.開通熱線電話。為方便學員咨詢,開通了熱線電話0536-3086411。每次培訓結束,班主任總忘不了一件事,就是把熱線電話號碼告訴學員們,并叮囑他們返回家鄉之后,遇到政策、技術、管理等方面的疑難問題,盡可以撥打電話咨詢。不少學員說,這個電話號碼,是他們最為熟悉的號碼之一,陪伴他們走過了不尋常的創業之路、拼搏之路,走上了致富之路、小康之路。
2.開通網絡服務平臺。培訓辦公室借助學院官方網站建立了網絡服務平臺。學員登錄網站,進入網絡服務平臺,介紹自己遇到的困惑和問題,客座專家網上答疑。這種線上方式解決了學員返鄉創業遇到的很多難題。
3.建立學員QQ群、微信群。每個培訓班都建立了一個QQ群、微信群,便于學員結業后,相互聯系,交流技術,分享管理經驗和市場信息。從2017年開始,學員的QQ群逐步被使用更為方便的微信群所取代。現在,幾乎每個培訓班,都建立并擁有一個微信群。借助QQ群、微信群,學員之間的信息溝通更加便捷;學員與專家的聯系、互動也大大加強,學員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解決起來更為及時。
山東牧院根據學員需求,組建了專家服務團隊。在這個團隊中,有懂科技的教授,有熟悉政策的專家,有熟諳法律知識的律師,還有來自農業生產一線的“土專家”。他們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在某一方面具有豐富的生產管理經驗。培訓班開課時,請他們來為學員講課,培訓結束后,他們就成了學員創業的參謀、干事的智囊。以下重點介紹三位“土專家”是怎樣指導學員干事創業的。
1.王景昌。諸城市茶業協會會長、桃林鎮山東頭社區黨委書記,在農產品品牌打造、合作社的創辦和運營、基層黨組織建設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他每年都到山東牧院講十幾次課,不少學員返鄉創業,遇到難題和困惑就給他打電話,還有的奔波數十里、數百里當面向他請教。
2.孟凡堯。專家團隊成員、山東地主網創始人,在農產品質量提升以及有機食品認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他足跡遍及濰坊、菏澤、濟寧、臨沂、東營等市,直接指導300多名從事合作社運營的學員,進行合作社農超對接、合作社聯合社創建、品牌建設。其中,130多家合作社在他的指導下,其產品通過了有機食品認證。
3.秦貞福。山東牧院專家團隊成員、臨朐佳福奶牛協會會長,他既是一位聞名鄉里的畜牧獸醫專家,也是一位合作社運營管理專家。他幫助許多學員加入合作社走上了致富之路。培訓班學員、臨朐奶牛養殖戶呂振柏就是其中一名受益者。他說,“最近幾年,強調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牛奶質量沒有保障就沒有人敢收。多虧在培訓班上,聽了秦貞福老師的講課,我了解了合作社聯合社的管理流程。回到家,我就加入了臨朐佳福奶牛合作社聯合社,給奶牛選飼料、搞防疫規范了,生產出的牛奶質量有了保障。現在牛奶好賣了,價格也高了?!?/p>
經過培訓,農場主將獲取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模式融入產業發展中,助推產業升級,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1.重點培育精英學員,幫助發展鄉村產業。針對有創業熱情,有一定經濟基礎的農場主,重點幫扶,如根據所在農村特點,結合當地政策,制訂特色農業品牌計劃。隨著市場消費升級,對農產品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從吃飽到吃好,倒逼農產品質量升級,帶動了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等發展。很多學員培訓后重新設計包裝,注冊了商標,通過了“三品一證”認證,加大了宣傳力度、加強了營銷手段。如:輝渠小米、煙臺煙薯、安丘蜜桃等成為農業著名品牌。
2.培育新技術,助推產業不斷升級,提質增效。鄉村振興催生農村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有的農場主回鄉搞起了農產品深加工,如:蔬菜干、干果加工、中藥深加工等。他們發展鄉村手工業,培育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改變了過去農村賣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有的農場主搞起了農村服務業,發展鄉村旅游業,采摘、休閑農業、餐飲民宿、文化體驗多種新業態。如臨朐九寨村、昌樂庵上湖村。拓展了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催生了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出現,成為農村經濟創新發展的新風口。
3.互聯網+農業技術促進智慧農業發展,改變傳統生產方式。有的農場主回鄉做起了農業創客,利用互聯網搞農村電商,把農產品賣到城市,擴大市場空間,促進傳統農業升級。農村電商發展了鄉村特色產業,增強了市場活力、提高了競爭力。
山東牧院“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育,一步步走來,走得堅定,走得實在,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贏得廣大學員的一片贊譽。伴隨農業技術日新月異發展,農村面臨巨大變革,學員對培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一個承擔培訓任務的高職院校,唯有不斷改革創新,竭盡全力做好服務,方能不負廣大學員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