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來林,李保安,胡獻華,李 麗,陳向陽,張 康,許彭彭,王秀紅,郭雪蓮
(1.河南工業大學,河南鄭州 450001;2.河南華安機械有限公司,河南商水 466100;3.商水縣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河南商水 466100)
蘆筍是天門冬科天門冬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石刁柏的幼苗,可供蔬食。新鮮蘆筍富含多種氨基酸、蛋白質和維生素,其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蔬菜,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然而,蘆筍的組織柔嫩、耐藏性較差,很容易變質,丟失營養,蘆筍的儲存成為當前農民亟待解決的難題。河南華安機械有限公司采用5HDG-25型電加熱烘干機處理蘆筍,為農村蘆筍烘干保存開創一條途徑,值得推廣。
5HDG-25型電加熱烘干機適用于果蔬、農副產品的干制處理,其特點:①烘干效率高,智能化恒溫裝置,24 h連續干燥作業;②高效節能、零排放、零污染;③技術成熟,性能穩定,安全可靠,智能控制;④享受國家補貼,安裝、拆遷方便,占地面積少。
烘干設備采用華安公司生產的5HDG-25型果蔬烘干機,烘干機體積25 m3。
樣品為淮陽海山農民種植合作社2019年5月22日產的鮮蘆筍277.5 kg。鮮蘆筍整理,按長短一致、擺放均勻裝入料盤,然后將料盤裝車、推入烘干房,干燥分4個階段進行。
蘆筍按物料長短、擺放均勻裝入料盤見圖1,料盤裝車推入烘干房見圖2。
根據用戶要求和物料特性,公司制定了4個階段烘干的實施方案。
第一階段為定色期:設定溫度55±2℃,濕度65%±5%,時間300 min;第二階段為排濕期:設定溫度60±1℃,濕度55%±5%,時間180 min;第三階段為緩蘇干燥定型期:設定溫度70±2℃,濕度47%±5%,時間300 min;第四階段為干燥期:設定溫度75±1℃,濕度45%±5%,時間180 min。

圖1 蘆筍按物料長短擺放均勻、裝入料盤

圖2 料盤裝車推入烘干房
在相同的4個階段烘干35~75℃下,對3種不同直徑的鮮蘆筍烘干后產品比較:≤5 mm蘆筍烘干后的桿、莖均呈綠色(圖3左),≤8 mm蘆筍烘干后的桿及下中部呈淡黃色、中部及蘆尖呈綠色(圖3中),≥9 mm烘干后蘆筍的中下部呈黃色、中上部呈綠色(圖3右)。根據收獲的不同直徑蘆筍烘干后產品呈現不同的色澤,其中綠色為最佳,黃色越多則質量越差,>9 mm的蘆筍樣品呈現上綠下黃的色澤,則是烘干的次品。結果表明,若將蘆筍采摘收益和烘干保質保色保量為最佳期定直徑5~8 mm則是最佳采摘干燥期。
不同直徑鮮蘆筍的烘干后產品的桿莖比較見圖3,常規曬干的蘆筍見圖4,熱水泡后曬干的蘆筍見圖5。

圖3 不同直徑鮮蘆筍的烘干后產品的桿莖比較
蘆筍干燥方式比較:圖4為采用常規方法曬干的蘆筍,直徑為3~8 mm混合樣品,晾曬后蘆筍2/3下部為黃色,上部蘆筍梢呈綠色;圖5為泡水晾曬蘆筍,選直徑為8 mm以上蘆筍,沸水沖泡后晾干,樣品中下身呈黃色、中上身呈淡黑色;從圖4~圖5可看出,常規曬干和熱水泡后曬干的蘆筍樣品遠不如機械烘干的樣品(圖3左、中)。因此,采用機械烘干機代替傳統的干制方法,是目前農副產品制干增值的最佳選擇。
干制蘆筍樣品泡水復原前后的形狀變化見圖6。

圖4 常規曬干的蘆筍

圖5 熱水泡后曬干的蘆筍

圖6 干制蘆筍樣品泡水復原前后的形狀變化
烘干蘆筍泡水復原后的品質比較:圖6為溫水浸泡前,選不同規格烘干后樣品,其莖稈顯得彎曲扁平皺巴;經溫水浸泡2 h后的樣品,莖稈吸水飽滿、花蕊梢吸水如花束。
當用戶看到不同干制方法和泡水復原后的蘆筍色澤變化后,對蘆筍機械干燥品質感到滿意,消除了機械烘干蘆筍會變色、變黃的顧慮,尤其對機械作業極大地解放了勞動力、提高工作效果的作用贊不絕口,表示要用烘干機械帶動當地農戶烘干蘆筍,共同走上富裕道路。
在5HDG-25型烘干機在蘆筍烘干試驗中,設定干燥時間16 h,分4段干燥,鮮蘆筍177.5 kg,干料實稱18.7 kg,累計用電334 kW·h;一次裝1 250 kg濕料,得筍干125 kg,干燥比為10∶1。干燥費用:耗電996 kW·h,每度農用電為0.5元,合計電費498元,干蘆筍的烘干費用為3.98元/kg。
①蘆筍在采摘過程中要分揀裝筐,烘干時查看根部是否老化、是否需要切根,再根據直徑大小、粗細,分裝托盤烘干;②裝料要薄厚均勻才利于節能節時,提高烘干品質和整體烘干時效;③小車擺放要有間距,烘干后期要查看干燥是否均勻,一定時間后要及時調換前后左右車組位置,防止干燥不均勻;④根據需求鮮蘆筍烘干前先用90℃熱水過一下效果會更好。
通過機械烘干、傳統處理和泡水復原后的品質比較,機械烘干方式較好地解決了鮮蘆筍難保存的難題,比傳統方式處理的蘆筍色澤好,其中以5~8 mm直徑的蘆筍干制產品的色澤最佳,干蘆筍的烘干費用為3.98元/kg;經泡水復原后的樣品,莖稈吸水飽滿、花蕊梢吸水如花束,受到蘆筍種植農戶歡迎,成為農村發家致富的一個途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