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摘要:新時代的到來給研究生基層黨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文章通過解讀研究生黨建所處時代背景帶來的挑戰,分析了當前研究生黨建產生的虛與實、始與終、主與客的沖突問題,最終從價值維度、空間維度、時間維度、主客體維度幾個方面提出了研究生基層黨組織建設創新的四維實現路徑。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黨建創新;四維模式
一、研究生黨建工作所處時代背景帶來的挑戰
(一)經濟全球化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
第一、經濟全球化在促進各國經濟協調發展的同時,也加劇了全球政治經濟上的摩擦與沖突。西方國家利用全球化帶來的便利宣揚其所謂的自由民主,妄圖滲透其價值觀,達到對我國高知階層的“西化”目的。
第二、部分研究生黨員由于自身認知水平有限,不能客觀分析國內外政治形勢。在一些消極因素的影響下,極易對共產主義產信念失去信心。
(二)國內社會轉型期不利因素引發的挑戰
第一、市場經濟帶來消極影響。社會經濟成分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使得研究生的價值取向日益多元,入黨動機易出功利化,事事講求等價交換,唯利是圖,這與黨的宗旨和優良作風是相悖的。
第二、就業壓力、黨內腐敗現象的不利影響。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競爭壓力,一些研究生黨員更多關注自我價值的實現,而忽視培養政治信仰。同時,黨內貪污腐敗等的現象對研究生乃至整個社會產生較大影響,動搖了他們為共產主義奮斗的理想信念。
二、研究生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虛與實的沖突:工作流于形式,內容空泛單一
黨建工作一旦缺乏實效性、規范性,內容浮于表面,將體現為“虛”。具體表現為:
首先,組織生活不規范。研究生黨員的教育相對分散,在時間和空間上普遍難以集中,尤其是畢業班研究生的組織生活普遍存在走過場敷衍的尷尬現象。
其次,常規工作趨于應付。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常常出現“臨時抱佛腳”補材料的情況,外加研究生黨員常常會聯合培養、導師外派,脫離了黨組織的監管,使得整體材料缺乏嚴肅性規范性。
最后,黨建工作內容空洞單一。研究生的自主意識更強,一味老生常談地宣教,會使黨建工作陷入“高處不勝寒”的現實困境,不斷刺激發酵研究生對黨建工作的反感和不屑。
(二)始與終的沖突:黨員教育斷鏈,質量鞏固忽略
“始”代表要有前瞻性,而“終”則代表過程性。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使得很多高校研究生黨建工作更加“現實”,全過程把控不嚴,忽略“善后”和教育的鞏固保鮮,常常“有始無終”,致使黨員質量難以保證。主要表現在:
首先,支部繼續教育機制不健全。研究生黨員間的思想認知水平各異,鮮有學生能更新他們所謂枯燥的理論,致使黨員教育難以銜接,出現“斷鏈”現象。
其次,黨員黨性意識逐漸淡漠。由于群體的特殊性,部分研究生支部的組織紀律淡化。同時,不少高校仍對黨員“重數量、輕質量,重發展、輕教育”,致使部分研究生的入黨動機功利化。此外,研究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科研上,忽略了思想境界的提高和黨性升華,個別黨員甚至會逐漸掉隊,嚴重影響黨員形象。
(三)主與客的沖突:隊伍力量薄弱,監管機制不健全
首先,從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度來看,思政工作者為施教的主體,而研究生黨員為客體。二者沖突往往表現在主體開發不全與互動程度不夠的層面上。一是與不斷增多的研究生黨員數相比,相配套的黨建工作人員卻未達到要求。二是導師往往只關心學生科研,疏于對其思想教育和黨建工作的關心。三是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重點往往本研“一刀切”,隊伍的薄弱,導致研究生思政工作易出現真空地帶,科學化建設難以推動。
再者,從工作對象和制約載體角度來看,研究生黨員是主體對象,黨建工作中管理機制是客觀制約手段,二者沖突主要體現在:一是研究生黨組織生活缺乏反饋監督過程,使得學習教育效果不顯著;二是考核機制不健全,評議結果常常由主觀投票決定,沒有科學量化的客觀考核機制約束,使得與工作主體越來越難以匹配。
三、研究生基層黨建創新的四維實現路徑
高校要想做好研究生黨建工作,要樹立文化自覺自信,以主動權贏取話語權,整合資源,保障隊伍,共創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思想大格局。
(一)內涵性的價值維度:加強文化建設,突出內容引領
支部文化建設作為支部建設的重要內容,為個人價值判斷與成長成才起到關鍵性的導向作用,是支部建設的內在精神動力。
一要提升教育內涵。首先,應將內涵建設和精神引領擺到重要位置,著眼優化內容供給精品化戰略,打造出鮮活不失權威、親切不乏深度的“高大上”與“接地氣”并存的話語體系。其次,以黨員組織生活等為出發點,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引領風尚,激勵研究生黨員不斷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二要關注內在需求。要以對人的精神追求和情感需為關注點,通過關注黨員的困難、疑惑、壓力與需求,給予其積極的幫助和引導,彰顯理性價值的同時體現人文關懷,提升研究生黨員的組織歸屬感。
(二)多方位的空間維度:創新活動形式,開辟教育陣地
在社交媒體不斷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今天,應不斷順應時代潮流,開拓創新,同時立足研究生群體特點,努力提升研究生黨建工作的氣度與格局,線上重宣導,線下重手段,促進黨員思政引領形式活、內容活。
一要嫁接新載體。首先,積極加強線上組織建設,通過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新媒體技術開展研究生黨員教育,提供傳黨音、亮身份、樹形象的線上交流和展示平臺。其次,融入講故事、聊家常的形式,內容形式上重新審視學生訴求,讓原本又紅又專價值觀的傳遞有趣、有用、有熱點、有參與。
二要拓展新陣地。首先,通過黨建帶團建使黨員與非黨員零距離接觸,有效打破研究生黨團員接觸的空間隔閡,提升對黨員的身份認同。其次,通過本研支部共建,以結對、共建為驅動,激發研究生的主人翁意識,使黨團共建及學長領航形成合力并產生共鳴。
(三)全程性的時間維度:注重質量保鮮,推進教育常態化
研究生黨建工作必須堅持過程性,既“有始有終”又“處處相通”。
一要規范發展過程。首先,依據“全程考核、全員培訓、優中選優”的宗旨,突出政治標準,秉持寧缺毋濫的原則,細化黨員培養過程;其次,嚴格材料審核,把好黨員入口關,注重材料的規范性,;第三,堅持全面考察,動態評估,不能只看一時一事的表現,注重質量保鮮,促使研究生黨建工作保持“質”與“量”的有機統一。
二要做好經常性教育。研究生黨建工作注重時代性,這就要求既要不斷更新工作方式,也要注重黨員質量的維護。既要堅持時間上的前瞻性和過程性,又要不斷優化質量保鮮體系,防止斷層的出現。因此,就要結合研究生黨員不同時期的教育需求,做好經常性教育,不斷提高教育成效。
(四)交互性的主客體維度:加強隊伍建設,完善管理機制
一要打造隊伍。“三+四”系統模式是當前研究生黨建工作中的重要管理模式。其中,“三”是指三級管理機構,由校黨委、學院黨委和研究生黨支部組成,“四”是指四個抓手,由組織員、輔導員、導師、研究生支部書記組成。研究生基層黨組織應以三級管理和四個抓手為中心,把黨組織的影響力滲透到生活、科研及新媒體社交等方方面面,使研究生黨員自覺做到:在黨言黨、在黨聽黨、在黨愛黨、在黨為黨。
二要嚴格監管措施。首先,建立一套考核內容全面、評價標準合理、權重設置規范的評價機制。以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一般評價與特殊評價相結合的原則,使研究生輔導員、導師、組織員多元參與評價。其次,將上級監督、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相結合,通過組織匯報、專題調研、檢查評比等多元化形式,以評促進,以評促競。最后,建立公平公正、與時俱進的激勵制度,及時宣傳和表彰優秀,讓身邊榜樣可以被看見、被感受,不斷提高研究生黨員爭先創優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徐明,魏雙燕,劉楠.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黨建工作創新模式探索[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2018(03).
[2]喻瑜.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6.
[3]王燕.高校研究生黨建工作的創新性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04).
[4]芋來生.現代性困境視域下研究生黨建工作的“三維”突破[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8(01).
[5]王群.依托專業平臺探索研究生黨建工作新模式[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3(02).
[6]徐慶和.高校學生黨員發展質量提升路徑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7(12).
*本研究為2019年南京工業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新時代背景下研究生基層黨建工作的四維創新模式研究”(項目編號:SZ20190321)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南京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