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謙 安雁嶸
摘要:延遲退休已經是媒體和勞動者們一直備受關注的話題。人們的預期壽命和受教育年限在不斷提高,導致了勞動成本加大、養老金虧空、人才浪費等問題。為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可以考慮適當延長我國的法定退休年齡。文章分析了現行退休年齡存在的問題,給出了延長我國法定退休年齡政策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養老金;人口老齡化;延遲退休
一、問題緣起
進入21世紀,人口老齡化趨勢進一步加劇。已退休的勞動者對養老金、醫療保健社會服務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大量的需求給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巨大壓力。我國現行的退休年齡制度,并未隨著人均年齡的增長而延長。養老金虧空、社會服務跟不上成為當前我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延長法定退休年齡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隨之平均壽命也呈上升狀態, “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的人口達到了13.7億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了總人口13%,60歲以上的老年人的人口比重上升了2.93%,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劇。據調查,上海的女性老年人口預期壽命已經高達80歲,大大的增加了養老金支付壓力。延遲退休年齡有利于增加勞動力供給和減輕養老金負擔。
三、現行退休年齡存在的問題
(一)法定退休年齡偏低
我國現行的國家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即“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四十多年來,我國的社會經濟格局發生巨大變化, 1990年人均壽命已提高到70歲,在世界各國中屬于中等偏上水平,比一般發達國家低6~8歲,比大多發展中國家高8~10歲。考慮到我國未來面臨嚴峻的人口老齡化挑戰,其表現形式也較其它許多國家不同,我國較低的退休年齡與不斷延長的人均壽命必然會加劇養老金的負擔。
(二)提前退休現象嚴重
我國現行退休政策對一般勞動者并未明文規定允許提前退休或以降低養老保險金為條件的提前退休條例。有關資料顯示,1989年離退休職工總數816萬人,占當年職工總數的7.8%,退休金開支50.4億元,全國1992年離退休職工總人數2597萬人,占當年職工總數的17.56%,退休費開支695億元。就其退休行為和提前退休的動機方面同其它國家提前退休人員有類似之處。收入狀況、經濟因素起主導作用,健康因素亦不可忽略,但在具體表現形式上,則在許多方面有別于其它國家。
(三)男女退休年齡差距較大
男性退休年齡與女職工相比,相差10歲,與女干部相比僅相差5歲。隨著經濟的發展,男女的受教育程度相近,男女的退休年齡差距過大,會導致女性工作區間縮短,不利于高學歷女性人力資本的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女性人力資本投資的積極性。不利于女性在工作期間相對公平的晉升機會,進一步增加了養老金的支付壓力。
(四)退休造成人才缺失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受教育的程度也不斷提升,培養一個社會人才或者技術性人才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受教育的時間越長,退休年齡卻不變,造成人才的浪費。
四、延長我國法定退休年齡應當遵循的原則
(一)公平原則
性別公平。我國的男女退休年齡不一致,男女平等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男職工的退休年齡比女性晚10年,我國應遵循公平的原則縮短男女退休年齡的差距,直至統一。
崗位公平。我國女干部的退休年齡為55歲,女工人的退休年齡為50歲。這個退休概念模糊了女性勞動者中包括女干部兼女工人。所以,不建議以“女干部”和“女工人”劃分退休年齡。
(二)自愿原則
在制定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時,應充分考慮到勞動者的利益,實行彈性退休制度,遵循老百姓的意愿,采用創新管理的辦法來引導和激勵勞動者延遲退休。如果勞動者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最早退休年齡,可根據勞動者自身的意愿、身體狀況,家庭原因,選擇是否延遲退休。
(三)循序漸進原則
延遲法定的退休年齡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長時間、小幅度的延遲退休年齡,可以逐漸緩解國家養老金的壓力。在實行延遲退休年齡這一政策中,應當循序漸進。
(四)把握時機原則
實行延遲退休年齡,應當遵守把握時機的原則。具體在什么時間開始什么時間延長,需要從兩方面考慮。第一、社會的氛圍,群眾發展的意識態度。第二、每個時期人口就業關系和社會養老負擔。在適當的時機實行政策不僅可以減小實行政策的阻力,還能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及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作用。
五、延長我國法定退休年齡政策可行性建議
(一)崗位性質的“因人而異”
我國普通工種和特殊工種間有差異存在的,根據國發〔78〕104號文件,和勞社部發〔1999〕8號文件,特殊工種,男滿55周歲,女滿45周歲,繳費滿15年以上的,從事年限達到規定年限的,可以提前辦理退休,關于提前退休的情況有以下幾點。
1.從事特別繁重的體力勞動、如:井下、高空或其他特殊工種。
2.因病或非因公致殘的勞動者,經醫院以及勞動鑒定委員會鑒定后,認為其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提前退休。
3.對于國有企業破產的職工,如果其年齡據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也可以申請提前退休。
所有政策都必須符合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遏制非正常提前退休。在遏制時,相關工作人員應當抓好以下幾點:嚴格規范退休審批。規范國家審批制度,對特殊工種應當重新劃分,堅決抵制違規、違法操作。對此,加大退休制度的宣傳力度,以相關法律為準繩,向勞動者大力宣傳,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退休政策,使其認識到嚴肅性和相關性,依法辦事、嚴格管理,有效地遏制非正常提前退休。
(二)實行彈性退休年齡制度
彈性退休:允許勞動者在退休年齡、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方面具有某種彈性、較為靈活的退休制度。根據我國社會經濟、人口方面的諸多特殊性及地區發展不平衡的特點,推行更加適合我國國情的彈性退休制度。我國現在實行統一的按年齡退休制度從公平或是社會貢獻率的角度來看這是不合理的。
(三)進行有效的延長退休年齡政策的宣傳與引導
一項政策的推行和實施與宣傳息息相關、相輔相成。有效地引導與宣傳讓老百姓接受和認可。我國在實行此項退休政策時,要進行有效的引導和宣傳。在網絡、媒體發達的時代,政府一定要充分利用好“網站”、“微信公眾號”等一系列的宣傳平臺,耐心地向民眾解釋我國延長法定退休年齡的緊迫性與必要性。
(四)提高老年人的工作環境和完善就業政策環境
在提高老年人工作就業環境之后,同時應配套相應的就業政策環境。對于企業來說,老年人隨著各項機能的減退,造成工傷的概率也會隨之增大。因此,政府可以給一點相應的補貼,讓企業安心地雇傭老年勞動者。
(五)完善勞動者終身受教育環境
企業應當為每位員工制定職業生涯規劃,使得其為企業創造更高的價值。為了配合員工的在職培訓,企業應當為員工提供足夠的學習時間。短期內,可能會造成員工工作效率的降低,但在職員工培訓比新員工培訓成本要低,長期以來有利于企業的快速成長。
六、結論
延長法定退休年齡這一問題涉及眾多問題,包括:人口、教育、勞動力供求、老年服務、社會保障等各個方面。延長法定退休年齡,短期內勞動者可能不贊同此項舉措并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就業方面,延長退休年齡可能會造成我國的就業壓力。從長遠計劃看,延長退休必定會減輕國家養老金負擔、促進經濟發展、使得人才得以充分利用。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發布http://www.ststs.gov.cn/zgrkpc/dlc/yw/t20110428_402722384.htm. 2011-04-28.
[2]金剛.中國退休年齡的現狀、問題及實施延遲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會保障研究,2010(03).
[3]于海艷.關于我國延遲退休年齡問題的探討[D].天津財經大學,2011.
[4]余立人.延長法定退休年齡能提高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能力嗎?[J].南方經濟,2012(06).
[5]袁中美.延遲退休與養老金替代率的探討[J].人口與經濟,2013(01).
[6]林義.關于我國退休制度的經濟思考[J].當代財經,1994(01).
[7]紀晶晶.論退休年齡對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的影響[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5).
[8]Richard Blundell And Surah Tanner,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And Retirement In The U.K.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1999.
(作者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