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偉
摘要:現階段,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是我國會計在成本核算上的主要方法,其中,變動成本法在企業管理中被廣泛應用。但隨著 《企業會計準則第 2 號——長期股權投資》的頒布與實施,現代企業財務期權投資核算方式與范圍也發生了相應變化,文章結合實際情況,談談企業長期股權投資后續計量問題。
關鍵詞:企業長期股權投資;后續計量;變動成本法
在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各行各業都在發生著重大變革,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同樣如此。2014年3月13日,財務部正式對外頒布經過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這一準則的頒布與落實給現代企業財務期權投資核算方式以及范圍產生了重要影響,但與此同時,這一準則的頒布與實施也有效滿足與適應了市場各方利益,并促進了股權投資市場的深入發展。下文首先就我國長期股權投資做簡要概述。
一、長期股權投資分析
(一)分類
長期股權投資就是將資金投入被投資企業或單位,以取得其相關長期性的權益。通常情況下,長期股權投資都與企業的宏觀戰略目標有關,因此可將相關的長期股權投資劃分為以下幾類:1.企業能對其投資的單位進行實際控制并享有高程度權益性的,對子公司進行的投資;2.在另一投資的幫助下,投資方、另一投資方兩者共同對投資對象進行實際控制,同時享有高度權益,屬于合營企業投資;3.第三種為聯營企業投資,指企業在投資后,會對被投資單位、企業產生重要影響,且投資企業也享有高度權益。
(二)影響
長期股權投資行為會給投資企業、被投資企業均產生較大影響。在計量方式不同的情況下,長期股權投資所產生的賬面價值也有所不同,但是在成本法的框架下,不同計量方式產生的計量結果則不會有大的變化,當然特殊請款除外,如被投資方選擇發放大量股利或者減少股權投資配額,這種情況下所產生的計量結果則另當別論。同時,在權益法的框架下,企業可以準確進行投資資產以及其賬面價值的調整計算,目的在于得到準確的公允價值,從而準確掌握企業的實際利潤。
二、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
(一)后續計量法
《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這一準則的頒布與落實給現代企業財務期權投資核算方式以及范圍產生了重要影響,但與此同時,這一準則的頒布與實施也有效滿足與適應了市場各方利益,并促進了股權投資市場的深入發展。現階段,我國在進行長期股權投資計量時,通常會選擇將權益法與成本法融入到計量過程中,而對于這兩項計量方法的實際應用,則需根據企業投資的影響程度決定。結合以往經驗,當企業擁有較高的獲利權益或是企業會對投資目標產生較影響時,通常會選擇成本法進行計量。但在實際投資過程中,一些企業往往進行了投資活動,但卻無法取得對投資對象的控制力,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投入的這筆投資便也被歸納到了長期股權投資的范疇,而且在計算這部分投資時過程業更為繁瑣、算法也更加復雜,如果僅通過公允價值難以得到準確結果。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就需使用權益法。
權益法覆蓋的范圍更廣,能夠使企業在被投資企業中占據控制地位,或者是絕對的影響力的權益性投資。具體表現有:當投資行為屬于企業單方面時,企業可以對被投資對象進行全面管理與控制;當投資行為屬于合營企業投資時,企業可以與另一投資方有效聯合,全面管理與控制被投資企業,并且兩者在被投資企業中的所占股權不會少于該企業總股份的20%,甚至會達到50%。
借助成本法,能準確計算出所有投資賬戶的投資成本,并且能保證計算結果與稅法中的相關規定一直。但在實際投資中,往往會出現追加投資的行為,若繼續采用成本法,將出現只計算追加部分或初始部分的情況出現,從而導致計算結果不準確、不全面,導致企業的各項權益得不到落實。而與成本法不同的是,權益法可以避免只計算追加部分或初始部分的這一問題,其能有效將投資賬戶在被投資企業當中的權益以及相關份額的經濟現實準確反映出來,不存在任何模糊的區域。權益法打破了形式上的常態,將重點放在能夠讓投資企業真正享有具體的權益上,應用效果較為顯著。但盡管如此,在使用權益法進行長期股權投資計算時,還是要對各項影響因素做全面分析,如對企業管理層的投資意圖進行分析揣測等,防止出現相關問題。
(二)后續計量核算方法的轉換
要想確保計量結果,順利實現長期股權投資后續計量,就必須綜合考慮各項影響因素,深入分析企業的投資行為、投資目標以及在進行投資后可能會產生的影響,會得到的控制力等,在此基礎上科學制定市場管理方案、選擇管理戰略,從而實現對投資對象的全面管控。同時,在進行計算時,也需全面考慮投資企業的持股比例以及對投資行為的定位,只有全面掌握上述信息,方能準確應對外部環境變化,使企業能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自身,實現在變化當中改變長期股權投資的計量方式。
(三)長期股權投資處置
會計核算的最后一步為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置問題,對這一問題的處理方式、處理效果將直接決定企業所能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的份額。在長期股權投資處置問題中,通常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完全處理相關長期股權投資;二是對部分長期股權投資進行處理。這兩者之間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最終的處理結果以及產生的影響卻有很大差異,如在進行賬戶轉結時,對賬面價值的確定以及收益的計算均有所不同。而在進行長期股權的收益計算時,權益法可將部分零散的收益有效整合,將其納入最終收益,最終決定企業的借貸方向。
三、企業長期股權投資后續計量中的關鍵點分析
在成本和算法下,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可以被確認為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確定的依據主要是根據初始投資或追加投資時成本,同時,在這一核算法下,投資企業在被投資企業中享有的份額,不再劃分是否屬于投資前與投資后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而直接全額確定為投資權益。在被投資單位不宣布分派利潤的前提下,不管有無實現利潤,這部分利潤都不會納入到投資企業的財務管理中,投資企業不會對這部分例如做任何的會計處理。由此可見,在會計成本核算法下,會計處理相對簡單、直觀。
在權益法下,企業要想進行長期股權投資核算,就需做好對初始投資成本以及被投資方凈利潤的調整工作。依據上述行為,企業可確定是否有對投資行為、投資數額進行調整的必要,如果有,該如何調整,這些策略、決定,需企業在明確差額具體數目的情況下進行。
同時,還需對被投資方的凈利潤進行調整,調整的內容涵蓋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會計政策差異等方面。與其他核算方法相比,權益法的另一顯著特點為:被投資方需接受投資方對自己的期末所有者權益的任何變動進行會計處理,而每一次處理,都會導致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這一科目出現增減變動。
同時,若企業的持股比例不變,在采用權益法進行核算時,投資企業、被投資企業可以避免只計算追加部分或初始部分的這一問題,其能有效將投資賬戶在被投資企業當中的權益以及相關份額的經濟現實準確反映出來,不存在任何模糊的區域。同時,采用權益法核算的投資企業對于被投資單位的資本盈余、資本公積、盈余公積等凈損益之外的所有權益者變動,都必須按照投資比例計算確認被投資單位其他所有者權益的變動中歸屬于本企業的份額,從而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并對相關的所有者權益項目進行增加或減少。
四、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會計準則第 2 號——長期股權投資》的頒布與實施,使現代企業財務期權投資核算方式與范圍發生了相應變化,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將會有更多的可能性,長期股權投資后續計量也會更加復雜,為此,相關單位、部門需結合實際情況,在會計實務中將各項計算、管理、分析行為做進一步規范,確保企業借貸方向的正確性。
參考文獻:
[1]蔡興斌.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8(07).
[2]張筱晨,姜以尊.企業長期股權投資后續計量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04).
[3]李寧.試析“長期股權投資”后續計量方法的轉換[J].財經界(學術版),2015(12).
[4]肖魯文. 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確認與計量問題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5.
[5]李坤.長期股權投資后續計量方法轉換之會計處理[J].財會月刊,2014(19).
[6]萬敏.企業會計長期股權投資準則與政府會計投資準則的比較研究[J].會計師,2018(19).
[7]代維,楊真好.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轉權益法核算——對《企業會計準則詳解與實務》第49頁的補充[J].中國農業會計,2018(10).
(作者單位:中國有色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