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曰良

【摘要】裝配式建筑應用越來越廣泛,多層建筑可采用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結構計算時,按照等同現(xiàn)澆進行計算。在進行結構設計時,設計人員還可以采用協(xié)同設計的方法,為后續(xù)的施工建設,提供有效的支持。本文就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進行相關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分析探討
由于各地政府出臺的種種強制性及鼓勵性政策,以及裝配式建筑帶來的節(jié)省工期,節(jié)省人工等優(yōu)點,裝配式建筑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中,多層建筑,當采用混凝土結構時,多采用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
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在結構設計時,其采用的裝配式構件包括梁、柱、疊合板、樓梯、空調板、陽臺。當裝配率要求較低時,梁柱可采用現(xiàn)澆構件。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主要由預制的部件,通過可靠的連接,在施工現(xiàn)場進行現(xiàn)澆作業(yè),形成的一種整體性的混凝土結構。在應用時,可以提高建設的效率和施工質量,降低施工現(xiàn)場的作業(yè)強度,這種結構在應用時,具備更多的優(yōu)點[1]。
1、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具體設計
1.1工程實例
該項工程地處某東部沿海地區(qū),主體結構為地上6層,無地下室,使用功能為高中教學樓,室內外存在一定的高差。在進行結構設計時,采用了裝配整體式的混凝土框架結構。結構的抗震設防類別為重點設防類(乙類),抗震等級為二級。抗震設防烈度及地震加速度為7度0.1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三組,場地類型為Ⅲ類,場地特征周期為0.65秒。在進行結構設計時,應用了預制桁架鋼筋混凝土疊合板、預制空調板、預制樓梯和外墻掛板等,內墻采用了加氣混凝土墻板等材料。
1.2建筑設計
設計人員在進行結構設計時,應用了BIM技術,建設了綜合信息模型,并且利用計算機等設備,進行了輔助設計。提高了裝配式結構的設計精度和建設質量,而且能夠滿足施工的各項要求。在進行具體設計時,將BIM技術與裝配式結構進行了有機結合,提高了設計的效率和質量,減少了結構施工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交叉現(xiàn)象。設計人員在進行建筑設計時,根據了業(yè)主的要求,結合建筑物的建設特點,對建筑物進行了平面和立面的設計。設計人員制作的建設方案,采用了外墻等預制構件,內墻采用了加氣混凝土墻板等材料。因為在進行建筑設計時,構建了信息模型,因此可以對不合理的細節(jié),進行及時的發(fā)現(xiàn)和修改,減少了施工階段的返工現(xiàn)象[3]。
1.3結構設計
設計人員在進行結構設計時,按照建筑平面的規(guī)則性,結合設備管線的布置情況,合理的確定了預制構件的布置方案。規(guī)則的教室、辦公室等房間全部采用疊合板,樓梯除首層外全部采用預制樓梯,衛(wèi)生間均采用現(xiàn)澆板。其中,按照結構專業(yè)規(guī)范的要求,屋面板的后澆疊合層較標準層要大,厚度取值為100mm。然后對結構的整體進行了分析設計,根據分析結果對計算模型進行了調整。在結構分析時,疊合板全部采用雙向導荷的形式。在進行結構計算時,根據實際情況,也可以對樓板的導荷方式,進行其他重新定義[4]。結構設計時,預制樓梯均按上部固定鉸接,下部滑動鉸接進行計算分析。
1.4裝配式拆分設計
設計人員在結構設計完成之后,可以將模型轉化為裝配式設計模塊,也可以利用建筑模型,直接進行裝配式的設計。還可以通過模型的應用,對預制的指定和結構,進行計算分析。在所有計算工作完成之后,還需要對結構的預制構件進行深化設計。深化設計過程中,要尤其注意單個預制構件的重量滿足起吊要求。在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對構件之間的碰撞施工,進行了檢查和調整,并且對構件的吊裝和脫模作業(yè)效果,進行了驗算,最終制造出來了更加精細的加工圖紙。可以對構件的加工作業(yè),進行有效的指導,并且為施工階段的各項操作,提供了有效的依據[5]。
1.5節(jié)點設計
對于裝配式框架結構來說,其節(jié)點的設計比剪力墻結構的設計更加困難和復雜。不同的截面柱連接,以及不同自然層之間的連接,都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設計人員在進行項目設計時,要根據結構的具體形式,對連接方式進行確定。確保結構之間的連接更加的合理,還要方便后續(xù)的安裝作業(yè),防止出現(xiàn)鋼筋碰撞的現(xiàn)象。因為在進行混凝土結構預制時,梁的底部直徑比較大,應用的鋼筋材料數量比較多。還要充分考慮,不同節(jié)點之間的碰撞操作,同時還要滿足錨固作業(yè)長度的要求。因此設計人員在進行連接方法設計時,必須對預制構件的位置和長度進行計算,才能對節(jié)點的連接方式,進行明確。本工程因為梁柱均采用現(xiàn)澆構件,因此不存在梁柱連接的困難。疊合板與梁柱的連接節(jié)點見圖1。
1.6外墻設計
設計人員在進行項目外墻設計時,采用了保溫節(jié)能的掛板材料。在進行設計方案制作時,還要充分考慮到掛板的規(guī)格要求,并且對不同墻面的設計寬度、長度進行測量,才能提高外墻設計的效果。因為外墻掛板屬于非承重型的圍護構件,在進行設計時,要重視不同層面的連接節(jié)點建設,結合外墻自身的受力特點,對連接的方式進行具體的設計。確保外墻結構在應用時,不會出現(xiàn)變形的現(xiàn)象。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在進行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時,很多設計人員結合BIM及結構計算軟件,進行了整個結構的協(xié)同設計。使得裝配式構件的布置和深化更加精確和合理。對于建筑工程的協(xié)同設計來說,在進行具體操作時,存在較多的困難。框架結構的節(jié)點設計及施工、檢測,實際應用中也很復雜。相關人員必須加強技術的研發(fā),才能促進設計行業(yè)進行更好的發(fā)展,為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應用,提供有效的支持,促進其進行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梁志峰.某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實例分析[J].科技風,2019(20):115-116.
[2]張莉.基于BIM技術的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設計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9(06):121-122.
[3]蔡大勇.分析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研究與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8(31):63.
[4]閆沖.預制全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技術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8(24):197.
[5]雷杰.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深化設計案例分析[J].建筑科技,2017,1(03):59-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