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中圖分類號:F239.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0-152-01
摘 要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進入了標志性的時代,各種中小型企業在經濟的大潮推動下迅速的發展起來,全國經濟水平迅猛增長,國民生活越來越富足。但是由于各地發展側重點不一樣,這時候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完整的經濟鏈條,和風險管理力度,都在其發展過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重點在管理審計視角下就我國企業風險管理工作進行分析,研究目前審計工作中仍然存在的不足并加以解決,來達到降低企業風險的目的。
關鍵詞 管理審計 企業風險管理 研究
一、我國企業風險管理審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風險管理評估體系有待完善
我國企業風險管理體系還存在不科學的現況,雖然我國對于企業風險管理工作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體系,但是在這個體系過程中,對于一些互相監督的條例規定仍然不夠明確,執行力也不夠,需要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的制定是保證企業良好運行的前提,因為只有按照固定的規程處理工作,我們的企業才可以做到上行下效,成為真正的有實質性的保障。不同的企業的工作要求以及工作涉及面是不同的,要根據現實情況來定,為實際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據和規范。
(二)審計機構以及專業人員素質需要同步提高
審計人員一定要形成責任意識,認真執行工作任務保證下一步工作可以繼續進行,在實際的工作進行中,審計人員對自己的工作提高重視程度,提高其自身專業素養、樹立良好的責任意識,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來明確規定好我國企業風險管理制度,定期對審計人員進行培訓,強化崗位履職意識。
(三)風險管理范圍不明確
在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的范圍上,審計人員側重于企業經營管理風險的識別、估算和控制力面的審計,而對企業制度風險、測試等力面的審查重視程度不夠,企業只有全面的、綜合的考慮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因索,才能有效的預防、管理和控制風險。企業要向全面的、整體的風險管理審計發展,只有這樣企業才能不斷發現和化解風險,減少不應有的損失。
二、加強我國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的戰略目標
(一)建立合適的風險管理制度和機制
企業審計單位要高度重視,從上至下的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建設與完善,要對風險目標的設定、識別和分析進行優化與升級,這樣有利于形成完善的風險預警和評估機制,需要強調的有兩點:一是企業審計單位要不斷的完善使用轉移過程中風險預警和應對機制,做到與時俱進,政策不落伍;二是制定統一標準,切不能用信任代替監督,要形成內部相互制衡、互相監督的管理體制;三是建立稽核制度,定期對企業審計重要環節進行獨立稽核。
內部審計是為了監督部門工作正常運行的程序,是落實內控的重要保證,通過內部審計活動能夠幫助企業審計單位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防范經營風險。企業審計單位應加快內部審計部門的建立,從業務的角度對局部問題進行全面檢查,監督企業審計單位預算執行情況,加強日常貨幣使用情況的監督,抽查審批程序,對單位的重大項目以及收支項目進行獨立的監督,運用內部審計制度,對企業風險防控發揮到最大的作用。
(二)完善評估體系
提高審計報告的質量是必要的,只有審計報告中的數據真實可靠,信息有理有據,審計工作才可靠,才可以切實反映審計的結果,除此之外,要保證審計報告的公開化和透明化,使企業成員參與到審計報告的討論中,明確企業審計工作的流程以及使用情況,讓職員切實感覺到企業的科學管理。
同樣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審計工作要有創新性以及延續性,不能只依賴傳統的審計流程,要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做到真正切實可行。
(三)提高審計人員整體素質
內部審計制度的執行好與壞,與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密不可分。首先,要對工作進行部署,提前對其工作中可能出現的錯誤進行預知,使其形成良好的工作意識;其次,審計工作人員要有內部審計制度管理的理論水平,關鍵業務崗位職責分明;最后,在業務操作環節能夠一絲不茍,按規章制度操作。定期對工作人員開展培訓,制定出專門的培訓機制和培訓流程,完善培訓體系,使工作人員的工作素質和心理素質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對崗位職責進行有效的明確,使工作人員對審計核查工作有熟練的掌握與認識,更好地完成自身的工作,確保工作能力。減小工作人員素質的差異性,加大崗位匹配性,達到平衡工作的情況。
三、結語
審計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降低企業風險,提高企業工作質量,讓資金用到實處,而加強審計工作的公開化、透明化以及科學化就是一個不斷完善審計工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有政府相關部門的引導,同時各個地區的審計部門要根據制度執行,因地制宜,制定出適合本地企業風險管理工作開展的制度。
參考文獻:
[1] 黃驊.風險管理視角下企業如何加強內部審計工作[J].會計師,2019(12):55-56.
[2] 鄭愛民.內部審計視角下企業風險管理[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11):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