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軍
【摘要】隧道工程項目在施工發展中,大斷面濕陷性黃土地質結構的出現,為常見的一種不良地質現象。該類現狀下如何有效的開展隧道工程施工,并且合理的控制工程施工質量,則引起了施工人員及技術研究人員的重視。文章針對大斷面濕陷性黃土隧道施工技術,進行簡要的分析研究。
【關鍵詞】大斷面濕陷性黃土;隧道工程;技術應用;措施
1、大斷面濕陷性黃土地質結構特點分析
1.1穩定性差
大斷面濕陷性黃土地質結構,從其地質結構方面進行分析,穩定性差為主要的地質特點。其中穩定性差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工程施工中黃土地質結構,遇水產生了較大的沉降現象,以及塌陷現象,嚴重的影響了工程施工進度。
1.2荷載能力弱
隧道工程施工中出現大斷面濕陷性黃土地質結構,其中荷載性能弱為主要的地質結構特點。其中荷載性能弱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地基面的荷載性能較弱,無法有效的進行荷載,且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造成在具體的施工作業中施工阻礙多,施工進度緩慢,嚴重的影響了工程施工質量。另外荷載性能弱的現象出現,對于工藝技術的選用,以及工程設計作業的開展,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2、大斷面濕陷性黃土隧道施工技術實施中的主要內容分析
2.1技術交底,土方施工
大斷面濕陷性黃土隧道施工技術在實施中,首道工序即為:技術交底及土方作業。其中技術交底作業在開展中,為確保技術交底質量的合格性,現場交底作業應由設計方,施工方,業主方進行三方交底,以此及時確定相關施工內容,同時合理的劃分施工責任。另外土方施工作業在實施中,主要結合工程施工設計進行結構面的開挖作業,開挖中為降低結構面的坍塌機率,挖掘順序應依照由上而下的原則進行實施。另外在開挖作業中還應針對結構邊坡實施掛網防護作業,以此確保邊坡結構的穩定性。洞口開挖前,根據洞口地形情況事先作好洞頂截水天溝等砌筑工作,排水工程在施工中,必須注意與周圍排水系統連通,保證路基安全穩定,水流暢通。
2.2結構初期加固
大斷面濕陷性黃土地質結構中的隧道施工,加固作業的實施,對于工程的穩定施工意義重大。其中關于初期加固作業的實施,主要通過兩個環節進行控制。其一落實結構防水,排水作業;其二實施結構混凝土加固作業。其中防水及排水作業的實施,主要通過鋪設排水溝,頂部砌筑截水溝的方式進行作業。
2.3結構變形監測
大斷面濕陷性黃土地質結構在施工中遇水沉降,塌陷,為常見的一類不良現象。因此在具體的施工作業中落實結構變形監測,也為重要的施工內容。其中結構變形監測作業的實施,主要通過在洞口,洞內,水平面,沉降區,以及拱頂部分設置沉降監測點的方式,進行結構間的變形現狀監測,及時針對結構區域出現的不良變形現象,進行處理及數據分析作業。另外在斷面監測作業的實施中,應以施工工段為節點進行分段監測,一般情況下每5m設置一個斷面監測點。
2.4隧道開挖
大斷面黃土隧道開挖根據圍巖地質情況和設計要求,一般采用三臺階七步開挖法或者CD、CRD開挖法,隧道挖掘在持續推進的過程中,為降低挖掘擾動過大造成的結構面塌陷單次開挖工段距離應進行一定的縮減,一般情況下單次挖掘距離應控制在0.5m-1m左右,另外相鄰隧道的挖掘施工中,兩邊挖掘工序應規避同時施工,施工工段間距應控制在3-5m的差異范圍。另外在開挖過程中應實時監測初期支護結構的變化,以及核心土的穩定性現狀,并及時結合監測數據,進行施工工序的優化。以此減少因持續挖掘擾動過大,以及支護力不足,結構受力不均衡產生的安全事故現象。
2.5支護
隧道挖掘過程中支護作業的實施為核心施工工序,良好的支護作業實施,對于結構安全性控制,以及后期工序的穩定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中在具體的結構支護施工中,主要采用鋼架結構,鋼筋網,以及錨桿裝置,進行隧道結構的支護作業。其中在具體的結構支護施工中,施工人員應注重落實結構固定作業,以及鋼架結構間的加固作業,以此確保支護效果的合理發揮,同時減少因結構受力不均衡,產生的支撐結構變形等不良現象。
2.6封閉成環
初期加固混凝土噴射完成以及支護施工完成之后,隧道施工中應盡快完成封閉成環作業,以此提升隧道結構的整體性。其中在具體的封閉成環作業實施中,通常的封閉成環分為臨時封閉成環,以及永久閉合結構兩種。其中在初期挖掘施工,以及初期支護施工中的封閉成環為臨時性封閉成環。后期在混凝土結合拱墻混凝土作業形成的封閉成環作業,為永久閉合結構。其中在具體施工中封閉成環作業的實施,應注重基礎加固作業的控制,以及混凝土澆筑結構的養護作業,以此確保封閉成環質量的合格性,同時達到提升整體隧道施工質量的目的。
2.7避車洞施工
避車洞位置施工是整個黃土隧道施工中風險最高的部位,圍巖應力復雜,結構變形較大,在施工避車洞之前,正線初期支護必須要封閉成環,然后在設計位置切除初期支護鋼架,一榀一榀掘進和支護,針對大尺寸避車洞,還要采用工字鋼進行臨時橫向支撐,防止結構變形過大造成塌方。在避車洞位置加密監控量測點的布置,不斷進行圍巖變形監測,一旦變形量超標,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3、大斷面濕陷性黃土隧道施工技術實施中的注意事項分析
大斷面濕陷性黃土隧道施工技術的實施,由于整體的工程工序較多,因此在具體的施工作業中,施工單位還應注重落實安全管理作業,以及現場監管作業。其中安全管理作業的實施,主要從人員安全意識教育培訓,安全管理制度設計,以及現場安全防護,機械設備安全管理應用的方面進行實施。其次現場監管作業的實施,主要從工序監管,數據監測,階段性驗收的方面進行發展,以此保障工程項目的安全穩定施工,同時達到合理提升工程施工質量,增強工程實際應用效果的目的。
結語:
大斷面濕陷性黃土隧道工程的施工,從其工序的組成方面,以及技術要求方面進行分析,工程施工單位在具體的項目實施中,為切實有效的提升工程施工質量,優化工程管理效果。實際施工發展中還應從安全管理,現場監管,結構養護,材料檢測,數據分析的方向進行發展。以此規避因現場監管不到位,安全管理不到位,產生的施工安全事故,同時達到合理促進工程項目安全穩定施工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高曉培,胡曉偉.大斷面濕陷性黃土隧道施工技術[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13):182-182.
[2]杜振兵.大斷面濕陷性黃土隧道圍巖施工技術分析[J].交通世界(下旬刊),2018,(6):112-113.
[3]宮國偉.分析大斷面濕陷性黃土隧道施工技術[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4):50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