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郭曉曉
摘要:現分析蘇南地區綠色金融發展對新能源汽車行業業務創新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綠色信貸產品結構單一;綠色債券規模不能滿足發展需求;綠色保險品種較少等,并對此提出了相應的發展路徑,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業務快速發展。
關鍵詞:蘇南;綠色金融;新能源汽車
中圖分類號:F27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11-0126-02
一、文獻綜述
高曉燕、王治國(2018)主張在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的綠色信貸體系,為初創型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重點考慮新能源企業在研發資金上短缺問題,設計出符合新能源企業融資及研發費用需求的綠色信貸產品。胡梅梅、鄧超、唐瑩(2014)基于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發展目標,探索綠色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服務模式與產品體系三個方面的綠色金融支持體系。Thomas(2007)等學者在對發展中國家的金融體系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發展中國家需要政府政策對金融體系發展的支持作用,不斷在人才及法律體系、金融機構設置等方面加強綠色金融體系建設。
李美洲、胥愛歡、鄧偉平(2017)認為應實現政府資金、社會資本及金融資本的有效融合,鼓勵地方金融機構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增加綠色金融產品供給。通過尋求國際間金融領域合作,推動區域綠色金融改革。吳婷婷、肖曉(2018)從供給側改革的視角,通過對綠色金融政策的宏觀改革與微觀推進、中介體系的完善、產品與服務體系的創新以及市場體系的建設等途徑,實現綠色金融體系總體框架的合理構建。
基于以上綜述,從近年來學者的研究成果來看,綠色金融發展會不斷與產業融合,特別綠色產業以及清潔能源產業的深度融合,綠色金融以及新能源產業發展主要集中在國家綠色金融政策及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創新上。
二、存在的問題
(一)綠色信貸產品結構單一
目前,江蘇省已有的汽車產業信貸資金幾乎用于維持企業基本生產,對于新能源汽車相應的產品研發支持力度明顯不足。對汽車產業的銀行貸款主要集中在幾家整車生產企業,對零部件及與新能源汽車相關零部件生產企業支持力度偏弱。同時對新能源汽車行業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的輔助企業,沒有得到綠色信貸產品的有效支持,嚴重影響到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全產業鏈的建設,對新能源汽車行業技術創新及發展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政府支持力度和廣度不夠
2019年政府不斷出臺一些新的涉及新能源行業的政策,2020年將全面退出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在政策銜接上不夠連續,后續政策有待出臺及完善。政府對新能源汽車補貼主要是汽車整車和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其他產業鏈,比如在汽車租賃、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及新能源高新技術研發等方面沒有得到應有的補貼及政策保障,這就造成政府制定的政策帶有一定的片面性,涉及到產業鏈的廣度不夠。
(三)綠色保險品種較少
蘇南地區保險業不斷發展,其增長速度遠超過江蘇省其他地區,同時隨著我國保險業發展和對外貿易的不斷增加,江蘇省保險業市場不僅在規模上擴大,而且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也出現了多樣化金融保險業的發展,直接影響到其他金融產品的供給與創新。保險公司在保險產品的創新及在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產業鏈建設中沒有發揮其作用。保險公司在新能源汽車保險業務主要還是停留在汽車財產險、第三方責任險及人生意外等保險業務上,對其他新能源產業鏈的保險業務不夠,較少關注生產新型零部件、新能源汽車維修護理等企業,不利于汽車企業產品結構升級和新能源汽車發展。
三、發展路徑
(一)優化綠色信貸規模
1.深化新能源汽車消費信貸服務模式
蘇南新能源汽車產業應與商業銀行、汽車金融公司等合作,積極探索新的汽車消費信貸服務模式。商業銀行特別是地方性銀行應因地制宜的設計出新能源信貸產品,支持新能源企業及消費者,促進消費者選購新能源汽車,推動新能源企業在獲取資金的前提下不斷研發創新,完善新能源汽車技術和后續保障措施。非銀行業金融機構也應不斷創新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金融產品,完善汽車租賃及汽車保險、汽車信托產品,提高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市場及產品的創新,完善新能源汽車生產服務體系,使各個環節緊密相聯,以綠色消費信貸促進蘇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2.商業銀行轉變經營模式
隨著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深化,蘇南商業銀行正逐步由單純提供信貸資金的“融資”服務向“融資+融智”服務相結合轉變,通過提供差異化及特色服務滿足信貸企業多樣化的資金需求。為此,蘇南商業銀行應加強與新能源汽車企業合作,甚至可以考慮直接向企業提供科研經費或設立銀企間的產學研合作平臺,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研發階段的資金投入。通過更深入的合作,不僅能夠加強與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溝通及了解其需求,也有助于培養把握產業發展規律和行業動態變化的后備人才。
(二)加強政府扶持力度與廣度
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還是需要提高在新能源汽車銷售的后續服務和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需求上。要不斷提高后續的服務水平,政府應有針對性的出臺政策,鼓勵相關企業在新能源汽車充電、新能源汽車租賃服務及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上下功夫,為提高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力,提升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持續優化新能源汽車補貼結構,堅持扶優扶強的導向,將更多補貼用于支持綜合性能先進的新能源汽車銷售,鼓勵發展高技術水平新能源汽車。落實新能源貨車差別化通行管理政策,在差別化政策導向下,不斷擴大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產業鏈的扶持力度及廣度。
(三)綠色債券發行的多元化
從債務資金投向看,蘇南政府性債務籌集資金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性項目,不僅較好地保障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資金需要,而且政府發行債券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資源的利用率。與此同時,政府發行的債券可以適當投入新能源汽車產業,多支持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整車生產和相應的綠色環保配套設施等發展,以優惠補貼形式緩解資金壓力。蘇南地區地方政府應根據《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政策,不斷探索發行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綠色金融債券,將有利于綠色金融債券市場的發行市場,同時建立完善的綠色金融債券的流通市場,對于推動江蘇綠色債券市場創新和多元化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四)建立綠色擔保、綠色基金、綠色保險機制
金融產品的發展與創新需要多個金融機構的參與,在綠色金融債券發行過程中,需要投資銀行的參與,建立相關信用增級制度,通過綠色擔保等方式進行信用增級,提高綠色金融債券發行的信用等級,降低信用風險,進而降低發行人的融資成本。或者通過發行人向保險公司購買以綠色債券為標的的綠色保險,同樣能夠達到降低綠色債券發行人信用風險及降低發行成本的目的。通過江蘇省籌備的綠色基金,符合條件的新能源企業可以申請政府的綠色基金的支持,充分發揮綠色基金在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作用,解決部分綠色企業尤其是中小綠色企業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建立綠色擔保、綠色基金、綠色保險機制,將有助于降低綠色企業融資成本,提高綠色企業融資的可獲得性,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綠色產業。而在對新能源汽車企業補貼退出的情況下,更需要通過綠色保險的保險制度及補償機制來降低新能源汽車融資成本。
(五)打造全產業鏈創新新思路
在當前科創板順利運行的背景下,打造蘇南地區新能源汽車行業全產業鏈建設與發展新思路。在微觀金融機構與新能源企業、宏觀政府兩方面分析,及綠色金融發展和金融服務模式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業務發展作用的基礎上,對新能源汽車行業技術創新及業務發展的金融支持,通過擬在科創板上市新能源企業,探索出綠色金融發展的政府支持、金融機構、金融服務模式以及新能源企業四個維度,與新能源汽車行業全產業鏈深度融合,將綠色金融業務多樣化發展融合到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的各個環節,形成綠色金融發展對蘇南地區新能源汽車行業全產業鏈創新發展新思路。
四、總結
隨著我國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不斷提速,政府對新能源行業發展政策不斷跟進與完善,金融機構之間相互配合,金融產品不斷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行業自身不斷優勝劣汰,新能源汽車行業將形成政府支持、金融機構參與、金融服務產品豐富以及新能源企業融合發展的新局面,為我國節能減排,優化生態環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高曉燕,王治國.綠色金融與新能源產業的耦合機制分析[J].江漢論壇,2018(1).
[2] 胡梅梅,鄧 超,唐 瑩.綠色金融支持“兩型”產業發展研究[J].經濟地理,2014(11).
[3] 李 浩,武曉島.綠色金融服務“三農”新路徑探析[J].農村金融研究,2016(4).
[4] 李美洲,胥愛歡,鄧偉平.美國州政府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主要做法及對我國的啟示[J].西南金融,2017(3).
[5] 吳婷婷,肖 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的構建研究[J].西南金融,2018(1).
[責任編輯:王功巧]